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阐述ICU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监测和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瞳孔、生命体征、呼吸功能、肝肾功能进行监测。观察组以循证护理理念为基础,拟定术后监测及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存活率96.4%、死亡率3.6%、并发症发生率3.6%、RR(14.2±3.0)次/min、HR(72.6±3.6)次/min、SBP(102.5±4.0)mmHg。对照组存活率75%、死亡率25%、并发症发生率28.6%、RR(27.4±1.4)次/min、HR(95.6±2.4)次/min、SBP(132.2±4.6)mmHg。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对ICU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术后监测及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命体征的平稳性,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ICU颅脑外伤;术后监测;循证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彭华.ICU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监测和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336,344.
0引言
ICU颅脑外伤患者,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患者多伴有昏迷,意识障碍严重[1]。加强术后监测,并给予妥善的护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2]。有研究指出,将循证护理应用到患者ICU颅脑外伤的护理中,效果较好。本文于本院2017年06月至2019年06月收治的ICU颅脑外伤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作为样本,阐述了术后的监测及循证护理的方法,观察了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n=28)性别:男/女=14/14,平均(52.18±10.44)岁。对照组(n=28)性别:男/女=15/13,平均(53.47±9.99)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瞳孔、生命体征、呼吸功能、肝肾功能进行监测。观察组以循证护理理念为基础,拟定术后监测及护理方案,方法如下:(1)分析问题: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意识异常、生命体征不平稳、呼吸困难等,为ICU颅脑外伤患者的常见症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2)寻找证据:护理人员应自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找护理证据,确保证据全面、科学,为护理方案的拟定提供依据;(3)制定计划:护理人员应结合自身的护理经验,对各项证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制定护理方案;(4)实施计划:①中枢神经系统:脑干受损、丘脑受损等,均可诱发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术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监测,采用复查CT或MRI等方式,判断有无脑水肿或颅内出血,判断各部位是否存在损伤。针对伴有脑水肿者,需考虑给予脱水治疗。针对ICP进行性升高者,应考虑再出血的可能,需手术处理。ICP持续>53cmH2O,提示预后差;②瞳孔监测: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瞳孔变化情况,以及时发现脑疝。瞳孔进行性散大,且伴有意识障碍者,提示脑疝。两侧瞳孔散大,多见中脑受损;③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进行监测。血压上升、脉搏及呼吸缓慢、头痛、恶心,提示颅内压升高及脑疝早期。血压下降、脉搏加快、呼吸减缓,提示肝功能衰竭。体温不升、高热,提示严重颅脑损伤。高热不退,提示继发感染;④呼吸功能:护理人员应对呼吸音、潮气量、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呼吸频率>25bpm提示呼吸功能不全,呼吸频率减缓提示颅内压升高,哮鸣音提示肺水肿,血氧饱和度<94%时应及时纠正,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异常提示通气环路障碍;⑤肝肾功能: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肝肾损伤。胆红素血症一般由缺氧、感染所导致,肝炎一般由休克、低血压导致。伴有转氨酶水平升高者,提示缺血性肝炎。肾功能监测的重点,以尿量、血钠浓度、尿素氮、肌酐监测为主。发现异常,需立即处理;(5)处理方法伴有呼吸困难者,应给予吸氧,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颅内压升高者,应给降颅压,需将患者床头抬高15°~30°,促进颅内静脉回流,并给予降压、脱水药物治疗。携带引流管者,应确保导管畅通,避免折叠、挤压。引流装置应位于切口部位以下,避免引流液逆流导致感染。护理人员需及时为患者翻身,预防压疮。针对眼睑闭合不全者,需给予眼药膏保护。为预防营养不良,可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提升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情好转,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存活率96.4%、死亡率3.6%、并发症发生率3.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生命体征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RR(14.2±3.0)次/min、HR(72.6±3.6)次/min、SBP(102.5±4.0)mmHg,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讨论
ICU颅脑外伤患者的常规术后监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因护理内容欠完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一般较高,生命体征平稳性差,预后欠佳[3]。本文研究发现,实施常规护理后,ICU颅脑外伤患者存活率75%、死亡率25%、并发症发生率28.6%,提示患者预后差。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RR(27.4±1.4)次/min、HR(95.6±2.4)次/min、SBP(132.2±4.6)mmHg,提示生命体征可见小幅度改善。
为进一步改善ICU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本院将循证护理理念应用到了患者的干预过程中。循证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分析护理问题的基础上,寻找护理证据,并对证据进行评价,以此制定完善、科学的护理方案。由此制定的护理方案,护理内容往往更加全面,患者的护理需求同样可得到满足[4]。当意识、肝肾功能、呼吸功能等存在异常时,均可被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这对患者存活率的提升,以及并发症的减少,具有重要价值[5]。本文研究发现,实施循证护理后,ICU颅脑外伤患者存活率96.4%、死亡率3.6%、并发症发生率3.6%,与实施常规护理相比,患者存活率更高,死亡率更低,并发症更少,优势显著。通过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发现,本组患者经治疗后,RR(14.2±3.0)次/min、HR(72.6±3.6)次/min、SBP(102.5±4.0)mmHg,与常规护理相比,患者生命体征更加平稳,优势显著(P<0.05)。本文的研究成果,证实了循证护理在ICU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发现ICU颅脑外伤患者存在异常,需及时根据其病情给予处理,以降低死亡率。
综上所述,实施循证护理,对ICU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术后监测及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命体征的平稳性,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闫红雨.针对性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17(15):150-151.
[2]陈慧平,黄秋鸣.个性化愉悦元素积极刺激护理在颅脑外伤致慢性头痛病人中的应用分析[J].全科护理,2019,17(18):2223-2225.
[3]闫红雨.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3):169-170.
[4]胡玲.以循证为基础的早期营养支持护理在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6):117-119.
[5]张照霞,邹琴.循证护理干预在改善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运动能力及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4):71-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