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ESPCS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02 16:36: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ESPCS护理模式(讲解模拟练习沟通支持)干预对改善其负性情绪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取本院神经内科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共180例,为患者做数字编序后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为90例,对应常规急性脑梗死护理、ESPCS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心理状态和康复状态。结果通过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患者心理负性情绪,相对于干预前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改善,干预后观察组所得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康复状况应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ADL生活质量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进行评价,相对于干预前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改善,干预后观察组所得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ESPCS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其负性情绪,有利于提升依从性,保障后续治疗干预措施的顺利进行,保障康复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ESPCS;急性脑梗死;负性情绪;神经功能缺损

本文引用格式:黄小燕.ESPCS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315-316.

0引言

脑梗死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是指患者脑部血液供应出现异常,局部脑组织处于缺氧缺血的状态,长时间没有得到控制或者改善导致发生脑软化甚至缺血性坏死的情况,无论是发病率、致残率或致死率均相对较高,在脑卒中患者中脑梗死占据比例达到80%[1]。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等对于社会多个层面均有严重影响,脑梗死好发于老年人群体,因此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增高,患者生理、生活的变化导致其难以承受,出现恐惧、焦虑、抵触等负面情绪,不利于后续康复治疗展开,鉴于此我科对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配合有效护理措施来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保障康复质量,效果突出,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本院神经内科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群体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共180例。患者中男性98例,女性82例;年龄62~83岁,平均(73.4±5.7)岁;病程时间为5~22 d,平均(9.1±1.8)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平均为(10.7±2.6)分。存在以下情况的不纳入本次研究范围[2]:①确认存在严重心血管疾病;②影像检查提示存在恶性肿瘤;③存在交流或者精神方面的障碍;④检测提示有严重脏器功能异常。患者在纳入本次研究范围后便对其进行数字编序,然后应用计算机手段辅助分组,各组为90例,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确保分组后组间基线数据分布情况差异不会影响后续数据的公正性,对其相关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提示P>0.05,具备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指导康复锻炼、语言锻炼、构建饮食结构,嘱咐患者如有不适应立即报告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观察组患者接受ESPCS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操作内容如下:①讲解。患者入院后的1~2 d护士负责向其说明关于脑梗死的相关知识,包括机制、影响、治疗措施、康复方案等;3~4 d告知患者康复期间进行锻炼的重要意义,有助于恢复生活质量;第5天向患者详细介绍锻炼方案,使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②模拟。通过护理人员现场模拟来让患者了解锻炼方案的相关内容,直观的讲解关于主动练习和被动练习动作和细节,帮助患者最大限度恢复运动功能。③练习。帮助患者进行康复练习,从坐立和站立练习开始,然后过度到行走、提物行走,指导家属为患者进行肢体按摩,促进其血液循环并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3]。④沟通。为患者引导康复训练内容的同时需要重视护患之间的沟通,逐渐帮助患者构建一个健康、对应的社会关系,病房内的病友相互帮助关心,同时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强度,每周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有2次不低于半小时的沟通。⑤支持。接受康复训练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此期间嘱咐家属、朋友给予足够的支持和理解,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1.3观察指标

负性情绪:分别在护理干预前后对两种护理模式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评价,评价所得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的负面情绪影响程度越严重[4]。

康复质量:分别在护理干预前后对两种护理模式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ADL生活质量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进行评价,前者分数越低提示缺损程度越轻,后者分数越高提示日常生活越正常[5]。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实验所需要应用统计学分析处理的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间差异存在意义。

2结果

2.1负性情绪


相对于干预前患者相关负性情绪指标均有改善,干预后观察组所得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请见表1。

\


2.2康复效果

相对于干预前患者相关康复质量指标均有改善,干预后观察组所得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请见表2。


\

 
3讨论

在老年人群体中脑梗死是常见多发疾病,也是当前可知对老年人群体健康造成威胁的一个重要因素,且该病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脑梗死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病理过程为:形成了血栓/栓塞,而后诱发出现了脑组织血流减少的情况,脑组织处于局部缺血性坏死的状态从而使得脑部功能丧失,另一方面脑部供血功能障碍直接导致脑细胞功能消失,诱发了系列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症状[6]。

在本文中可知在干预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均有所改善,而接受ESPCS护理模式患者无论是焦虑或者抑郁情绪改善幅度均明显具备优越性,ESPCS护理始终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7],重视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护理人员以专业的沟通技巧将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并了解其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正常需求,给予患者足够的社会支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病后生活变化以及病情影响,避免了因生理、生活的剧烈变化而诱发的焦虑、紧张负面情绪,对后续康复质量依从性不高甚至有明显抵触行为,确保了整体的治疗质量[8]。

综上所述,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ESPCS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其负性情绪,有利于提升依从性,保障后续治疗干预措施的顺利进行,保障康复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洁.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4):144-145.
[2]李海平.急诊护理流程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护理效果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7,15(23):2877-2879.
[3]薛花蕊,贺爱霞.责任制护理对脑血栓患者心理、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3):144-147.
[4]李萍.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运用价值[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11):139-140.
[5]任英.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护理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24):3950-3951.
[6]Wang T,Gong Y,Shi YB,et al.Feasibility of dual-low scheme combined with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volume CT whole brain perfusion imaging[J].Experimental&Therapeutic Medicine,2017,14(1):163-168.
[7]杨菲.优化溶栓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3071-3073.
[8]邢玉平,朱羽君.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影响[J].重庆医学,2017,46(1):410-4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11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