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02 16:22: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等指标对细菌感染严重程度的判断意义,本文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门诊接诊的120例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采用随机抽取法针对患儿病情分成甲乙两组,每组60例患儿,甲组患儿是细菌性感染疾病,乙组患儿是非细菌性感染疾病,分别针对两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予以治疗。研究分析两组患儿在不同治疗方法下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通过检查分析甲组患儿的WBC指标水平、CRP指标水平都高于对照组患儿,甲组患儿的PA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检查分析甲组患儿的WBC指标水平、CRP水平甲>乙组,PA指标甲<乙。甲组患儿的阳性结果分别为93.33%、90.00%、88.33%,均超过乙组10.00%、11.66%、8.33%。结论CRP、PA、WBC在诊断小儿患者呼吸道感染中有着很多的优点,如见效快,效果巩固时间长等,并且使患者早期用药,降低药物的滥用性,同时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情好转情况。

关键词:细菌性感染性疾病;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常规

本文引用格式:杨铭华.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193-19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18年12月门诊接诊的120例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针对患儿的病情分为两组,甲组和乙组各60例,甲组患儿是细菌性感染疾病,乙组患儿是非细菌性感染疾病,120例患儿都是经过与其监护人进行协商沟通,并详细告知相关细节之后与监护人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此次研究过程也获得了医院专家和委员会的一致同意和支持,患儿的病情也经过一系列检查确诊。在研究的同时,选择一组身体健康的孩子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孩子通过医院相关检查确定身体状况良好健康[1]。A组的60例患儿,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是6.5岁;B组的60例,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是6岁;对照组中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龄是5周岁。患儿基本资料差异不大,不存在统计学的相关论证意义,因此使用不同方法具有可比性[2]。

1.2检测方法。患儿做相关检查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通过常规的静脉采血,采血过程要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WBC指标检测:血液分析采用希森美康XE2100仪器和相关试剂检验;CRP指标检测:采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器和相关试剂检验;PA指标检测:采用罗氏602分析仪和相关试剂检验。以上相关的检测步骤和过程都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进行。

1.3观察指标。①分析对比甲组、乙组和对照组患儿的WBC指标水平、CRP指标水平、PA指标水平。②观察分析甲组、乙组和对照组患儿阳性率。

\

 
2结果

2.1对比甲组与对照组的CRP、PA、WBC检测水平。通过检查分析甲组患儿的WBC指标水平、CRP指标水平都高于对照组患儿,甲组患儿的PA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详见表1。

2.2对比分析甲组和乙组患儿的CRP、PA、WBC检测水平。通过检查分析甲组患儿的WBC指标水平、CRP水平甲>乙组,PA指标甲<乙。结果为(P<0.05),详见表2。

\

 
2.3甲组和乙组患儿的阳性结果分析。甲组患儿的阳性结果分别为93.33%、90.00%、88.33%,均超过乙组10.00%、11.66%、8.33%;结果为(P<0.05),详见表3。

\

3讨论

在临床实践中,小儿呼吸道感染经常合并细菌感染。一般情况下小儿免疫力低下、身体机能弱,所以很容易被细菌和病毒入侵,细菌感染严重会给影响小儿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损伤小儿身体发育[3]。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时,对能合理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细菌感染呼吸道按照呼吸道结构分上下呼吸道感染疾病,这种类型在日常发病过程中也比较常见,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是由病毒性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一般是由支原体感染所造成[4]。患儿呼吸道感染后,要在早期进行检查确诊,针对检查结果和发病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相应治疗。如果不及时的检查确诊感染疾病,严重的情况下会引起患儿出现败血症、器官衰竭等并发症,因此,在观察患儿状态有异常情况下要及时检查确认是否为细菌性感染疾病,以此来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上避免误诊或误判的情况发生[5]。

在临床检查过程中,大多情况下都是通过传统的血常规检查方法对患儿疾病进行诊断检查。但是,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差、检查时间长、特异性差的缺点,不能充分、全面的说明患儿病情。同时,多数小儿在细菌感染后WBC指标水平会升高,但是病毒性感染的WBC指标水平会下降,有很少一部分细菌感染后WBC指标水平升高不明显,从而容易误诊。传统的血常规检查往往对感染判断时效较长,所以增加了早期治疗用药的困难,这样的情况下不能准确的诊断[6]。随着实验室在近年来的不断践行和求证,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是一种能够较准确的判断疾病的可靠指标,已经在临床检测中反复验证,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临床检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CRP、PA、WBC在诊断小儿患者呼吸道感染中有着很多的优点,如见效快,效果巩固时间长等,并且使患者早期用药,降低药物的滥用性,可以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英芳.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7):57-58.
[2]崔艳青,黄晋,禚娅.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对小儿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评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9,40(02):128-130.
[3]禹静.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诊断作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30(01):59-60+74.
[4]陶晶,谢田刚.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联合应用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检验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03):104-107.
[5]高海元,黄晶.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诊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2):66-67.
[6]古丽巴努·阿布拉,李雨明.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2):163+1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11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