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急诊科绿色通道流程的优化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的应用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02 14:05: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诊科绿色通道流程的优化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自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每组各2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绿色通道流程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绿色通道优化流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从病发到急诊时间、从急诊到检验时间、从急诊到检验结果出现时间、从急诊到会诊时间以及dnt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急诊科绿色通道流程的优化具有现实意义,能够有效增加治疗有效率,减少患者留院时长,增加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急诊科绿色通道;流程优化;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本文引用格式:柯昌清.探讨急诊科绿色通道流程的优化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115-116.

0引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塞,是常见于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病症,由于此类病症具有极强的突发性和严重性,并且病情变化极其剧烈,在患者病发时家属以及陪同人员应当及时开展紧急处理,并联系当地就近医院即可送诊[1-2]。本次研究展开了急诊科绿色通道流程的优化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研究结果,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我院急诊科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严格遵守随机、双盲的原则,将4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患者。对照组24例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42~71周岁,平均(58.7±5.0)周岁;观察组24例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44~68周岁,平均(57.2±4.9)周岁。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绿色通道流程进行治疗,在传统流程中,我院于急诊科形成了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救治绿色通道,由我院检验科、神经内科和急诊科联合组成,患者病发后送往我院进行治疗,在院外急救和回院路程上联系绿色通道救治人员,直接进入我院后,家属及陪同人员办理挂号等工作,然后依次进行检验、会诊[3]。

观察组采用绿色通道优化流程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检验科和神经内科成立紧急小组,增加组别之间的交流;患者检验的报告不需要患者及家属自寻收取再转至会诊,直接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交流。确立岗位分明,定时开展会议,总结归纳在患者检验会诊的过程中,家属及陪同人员可开展挂号缴费服务,避免时间的浪费[4]。

1.3效果判定

统计两组患者从病发到急诊时间、从急诊到检验时间、从急诊到检验结果出现时间、从急诊到会诊时间以及DNT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溶栓后出血转换、溶栓后NIHSS评分以及死亡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计算,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流程使用时间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从病发到急诊时间、从急诊到检验时间、从急诊到检验结果出现时间,从急诊到会诊时间以及DNT时间,观察组患者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
 

2.2对比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预后情况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出血转换、溶栓后NIHSS评分以及死亡率,观察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现代医学认为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式为静脉溶栓,将其注入患者静脉中是为了通过药剂人为的破坏患者体内凝血与纤溶的平衡,以此激活体内纤溶酶原的活力,致使血栓能够快速溶解[5-6]。但此种治疗方式具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越短,其治疗效果越佳,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增加预后效果,因此,改善急诊科绿色通道优化是必要的,通道的管控不仅能够有效地将患者就诊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大力缩减,减少在流程中辗转浪费的时间,争取最佳治疗时段,增加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增加医院急诊科绿色通道流程的优化能够有效增加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为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治疗提供有力基础,值得医院急诊科广泛应用并改良。

参考文献

[1]樊丹丹.绿色通道流程的优化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8(47):214-217.
[2]吴月飞,韩栋,徐瑶,等.卒中绿色通道流程在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门-针时间中的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8,30(7):55-57.
[3]陈晓能,孔令恩,蔡春生.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对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率的应用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7,5(1):324-327.
[4]曲波.绿色通道与高效溶栓流程对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率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7(22):4192-4193.
[5]张海华,王素文,管丽娜.急诊绿色通道开通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8,58(21):151-157.
[6]傅晓,赵西耀,王力,等.持续质量改进在缩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至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时间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7,8(24):45-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0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