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电针配合运动疗法对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患者,按照抽签化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对患者施以运动疗法,研究组在施以运动疗法的同时配合电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患手握力、患肢功能、腕关节活动度、手灵巧度等。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术后12周内的腕关节活动度、患手握力、患手/健手握力百分比、DASH值、MMDT评定值等,研究组各方面表现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对患者施以电针配合运动疗法,可有效恢复其手部功能,安全性较高,临床可广泛推广。
关键词:电针;配合运动疗法;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
本文引用格式:张学峰.电针配合运动疗法对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的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6):141,147.
0引言
尺神经损伤属于骨与创伤科疾病,因腕部、肘部及手部损伤而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临床表现为小指、手掌及环指尺侧等部位感觉消失,手内肌萎缩,手部精细活动受限等等,若不及时治疗还会造成环、小指末节屈曲功能障碍等[1]。目前,手术修复尺神经损伤效果比较理想,但神经再生速度缓慢,所支配的肌肉组织少,易于变性,使得尺神经损伤修复后手部功能难以恢复[2]。手术对神经存活的作用虽然显著,但手术后神经恢复较慢,若不及时干预,会引起患者出现环小指爪形手畸形及手指内收、外展障碍等,影响患者生活,加重患者的负性心理。因而,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的功能障碍这一临床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对电针配合运动疗法对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的功能障碍展开研究,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的50例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患者,按照抽签化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5例。其中,常规组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34.22±8.42)岁,刀伤8例、玻璃割伤11例、铁板割伤2例、其他4例;研究组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33.87±8.39)岁,刀伤9例、玻璃割伤10例、铁板割伤3例、其他3例。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以上研究对象均于伤后6小时内接受束膜吻合急诊手术,其状态良好、意识清醒,且在自己及家属的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断指再植术史、有其他类型周围神经损伤、上肢伴有骨折、精神病等患者以及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和其他临床试验者。
1.2方法
常规组对患者进行感染预防、抬高患肢等常规治疗,并对其施以运动疗法,包括:术后第7天,借予石膏固定的保护,先对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进行被动屈伸,再指导患者主动屈伸,10~15 min/次,2次/天;术后3~4周,拆除石膏,重复第7天的运动疗法,同时练习手指内收、外展及两手对掌、对指,增加肌力,先做辅助运动,再行主动运动,然后行抗阻运动,按顺序重复此过程,15~20 min/次,2次/天。注意:4周内训练时,肘关节、腕关节分别应保持屈曲90°、45°,缓解神经修复处压力;术后5~6周,重复术后3~4周的运动疗法,主动屈伸腕关节,避免腕、手指一同伸展,并进行定位、握持训练,10~15 min/次,2次/天;术后7周,训练抗阻能力,屈伸掌指关节、指间关节,15~20 min/次,2次/天。
研究组在常规组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包括:术后第7天,令患者保持坐位或侧卧位,对其支正、腕骨、后溪、外关、中渚、少海、灵道穴位进行局部消毒,应用华佗牌针灸针(0.30×40 mm)以捻转法针刺至穴下0.5~1.0寸,行针3~5分钟。同时应用华佗牌SDZ-Ⅱ型电子针疗仪,输出模式为连续舒波,频率、强度调节在患者承受度内,30 min/次,1日/次,10次/疗程。每疗程间歇3~5天。
1.3评定标准
采用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对术后12周的患者腕关节(掌区、背伸、尺偏、桡偏等)活动度进行评估;采用液压式握力计对患者患手/健手握力进行测定;采用行肩臂手残疾量表(DASH)[3]对患者上肢、手部等关节进行测评,包括上肢体活动功能(A)和上肢体不适症状(B),涉及30个条目,1~5分/条目,([A)分+(B)分-30分]/1.20=DASH值,分值越高,上肢活动功能越好;采用行明尼苏达手灵巧度(MMDT)[4]评价患者,内容包括棋子的放置及翻转。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腕关节活动情况
对比术后12周时两组腕关节活动度,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患手握力及患手/健手握力情况
对比术后12周时两组的患手握力、患手/健手握力百分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3DASH值、MMDT评定值
对比术后12周时两组的DASH值、MMDT评定值,研究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3讨论
中医治疗尺神经损伤修复后功能障碍历史悠久,运用针刺疗法,可通达经络、畅和气血,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以治疗周围神经损伤[5]。当前,电针治疗尺神经损伤修复后功能障碍效果较好,电针取穴灵活多样,可调节机体、镇静止痛、通达气血,增强神经活动,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进而治疗肢体瘫痪、感觉缺失,提高患者握力、手部精细活动能力,配合运动疗法,可快速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以上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2周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腕关节活动情况及患手握力、患手/健手握力百分比、DASH值、MMDT评定值,研究组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对患者施以电针配合运动疗法,可有效恢复其手部功能,安全性较高,临床可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汪文,代妍.肌电图结合肌骨超声诊断尺神经损伤病例报道1例[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5):122+124.
[2]张炀,白鹏,王天玺.早期康复运动对屈肌腱伴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手部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0):80-81.
[3]黄文柱,严文,王志军,等.基于康复花园的园艺训练对手外伤术后的康复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11):1326-1329.
[4]周锦,郑德宇.动力性外固定架和手部支具治疗中节指骨基底部掌侧缘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8,41(7):646-650.
[5]叶静.益肾逐瘀助复汤配合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遗症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8,36(3):158-1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