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7例的临床疗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01 10:47: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时间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共选取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27例,临床上予以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记录患者预后。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出血量平均为(112.01±0.21)ml,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症状消失,随访显示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7%。结论应用鼻内镜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进行手术,具有较高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患者预后理想,不易复发。

关键词:鼻内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疗效;预后

本文引用格式:柏书伟.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7例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90,92.

0引言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临床肿瘤疾病,属于良性病变,病灶位置集中在鼻腔外侧壁、筛窦、上额窦。复发率高,且侵袭性强,容易恶变。对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上主要实施手术疗法,常规术式主要经鼻外入路切除病灶,术后患者容易残留瘢痕,手术创伤性大,影响患者面容以及心理状态[1-2]。随着鼻内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其适应证范围逐渐增加,并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得到应用。我院就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时间段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共选取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27例,临床上予以鼻内镜手术治疗。男/女为14例/13例。年龄23~77岁,平均(44.01±0.21)岁。病程为4个月至9年,平均(2.73±0.11)年。患者均为单侧病变,左边病变占10例,右侧病变占17例。患者均出现鼻塞、头痛、涕中带血、嗅觉丧失等症状。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鼻塞、头痛、涕中带血、嗅觉丧失等。术前经CT、MRI、鼻内镜以及手术病理检查,均确诊。临床肿瘤分期显示,有11例患者为T1期,有8例患者为T2期,有7例患者为T3期,有1例患者为T4期。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以及鼻部恶性肿瘤患者,排除信息资料欠缺患者。

1.2方法

27例患者均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麻醉方式为全麻,实施控制性低血压处理,减少出血量。取纱条蘸1%肾上腺素置入鼻腔,促使鼻腔粘膜收缩,便于显露患者鼻腔结构以及病灶定位。针对T1期患者,于鼻甲外侧缘、鼻丘气房、钩突尾端设立标志,并取鼻肉钳将病灶切除,再将钩突、筛泡切除,将上颌窦、筛窦窦口开放,于病灶周围5 mm区域应用双极电凝予以烧灼。针对T2期患者,病灶切除后同时取电动吸切器对病灶四周粘膜予以切除,患侧上颌窦窦口予以扩张,直至颚骨垂直板前缘,应用单极电凝对窦口周围5 mm区域粘膜进行烧灼,于上颌窦窦口设立标志,开放筛泡、筛泡上气房,于中鼻甲基板设立标志,并开放后组筛窦,对鼻腔内病灶予以清除,于中鼻甲外壁、筛后动脉周围区域、纸样板下部粘膜实施双极电凝烧灼。针对T3期患者,在切除、烧灼病灶组织后,于额窦病灶-额隐窝内开放额气房、眶上筛房,并对额窦窦口予以扩张,取鼻内镜探查额窦腔粘膜,于额窦底、中鼻甲腋、额嘴等位置予以双极电凝烧灼;病变累及蝶窦的患者,可经中鼻道切除上鼻甲,蝶窦口予以扩张并显示蝶窦顶壁、后筛筛顶,对蝶骨平台、蝶窦前下壁粘膜予以电凝烧灼;病变累及上颌窦外壁、下壁起源的患者,经下鼻道前端泪前隐窝使上颌窦窦腔显露,扩张处理,病灶切除后对外壁、下壁、下鼻甲前外壁前膜实施单极电凝烧灼。针对T4期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同时经鼻侧做切口对病变组织予以切除。手术结束后填塞碘仿纱条,填塞物取出后对鼻腔予以冲洗,并应有类固醇激素喷鼻治疗,定期换药。

1.3观察指标

对27例患者临床手术开展情况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处理方式。并对患者予以半年时间随访,记录患者复发情况以及处理方法。

2结果

2 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出血量平均为(1 1 2.01±0.21)mL。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鼻腔干燥患者4例,经薄荷油滴鼻后症状缓解。术后鼻腔粘连患者3例,均经内镜粘连分离后痊愈。随访显示有1例T2期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7%,复发病灶经电动吸切器处理得以清除,同时对病灶区域以及周边组织予以电凝烧灼,最后显示治愈。

3讨论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多发于中鼻道、鼻腔外侧壁粘膜,发病患者表现为病灶侵袭性生长,病灶还可侵袭至眶内、颅内[3-4]。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容易复发,且具有破坏性生长以及易恶变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上主要实施手术治疗[5]。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鼻内镜手术逐渐得到应用,应用鼻内镜手术经鼻腔入路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进行切除,可对难清理部位进行彻底清理,弥补了鼻侧切开术的不足,且有效保护了鼻腔鼻窦骨性结构以及鼻腔外侧壁粘膜[6-7]。相比传统鼻侧切开手术,鼻内镜手术开始将其取代,成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主要术式,这是因为传统鼻侧切开术创伤性较大,病灶切除的过程中对正常骨质、粘膜组织造成损伤,且容易累及泪道,导致患者面部残留瘢痕,严重影响患者面容美观以及心理状态。而应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则可有效规避上述缺点,同时鼻内镜手术视野良好,可观察患者病灶起源处以及病变范围,有利于医师确定操作区域,创伤性小,可保护患者鼻腔鼻窦内正常结构、生理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更加容易接受[8-9]。

我院研究得出,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出血量平均为(112.01±0.21)mL,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症状消失,随访显示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7%。

综上所述,应用鼻内镜手术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进行治疗,手术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患者术后不易发生并发症,复发率低,值得推荐和应用。

\

 
参考文献

[1]胡喜,梁小军.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24(6):43-46.
[2]邱金庆,李秀娣.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的手术进路选择与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7):27-28.
[3]喻洁明.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5):1676-1678.
[4]高峰.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4):81-82.
[5]Wang MJ,Noel JE.Etiology of 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A narrative review[J].World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2017,3(1):54-58.
[6]杨雪华,马文新,黄晓阳,等.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3):62-64.
[7]Mirghani H,Amen F,Moreau F,et al.Do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es cause oral cavit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Oral Oncol,2015,51(3):229-236.
[8]Kim JS,Hong KH,Jang KY,et a l.Sinonasal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originating from inverted papilloma:A case report[J].Medicine,2017,96(45):e8584.
[9]马晶.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0):136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92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