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价值与急救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急救的2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救护模式的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可分为观察组(120例,实施急诊绿色通道模式)和对照组(120例,实施常规急诊救护模式),对比两组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对比后,观察组急诊室到会诊时间(DTC)、急诊室到导管室时间(DLT)、急诊室到球囊扩张时间(DTB)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中,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模式能够减少患者在救治过程中所需的时间,对提升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并且有助于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在对患者存活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诊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价值;急救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栗惠芳.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价值与急救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6):336,344.
0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医院心血管内科中常见的疾病类型,其具体就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合并有粥样斑块出血、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等情况出现,并可导致其管腔急性闭塞的出现,在血流中断的情况下进一步引发持续性的局部心肌坏死[1-2]。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可表现为胸骨后疼痛感,在临床治疗中需遵循治疗原则,其治疗原则就是使梗死的冠状动脉得到恢复,而冠状动脉恢复的关键就在于使血液注入心肌内,开通闭塞血管,最终达到缩小梗死面积并保护心脏功能的目的[3-4]。本研究对不同救护模式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不同救护模式的治疗有效性,其具体内容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急救的2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救护模式的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可分为观察组120例,其中男79例,女41例,年龄为27~65岁,平均(40.25±6.18)岁,对照组120例,其中男66例,女54例,年龄为29~64岁,平均(44.25±5.91)岁。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过对比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救护模式,即急诊-病房-CCU室。
观察组:本组患者实施急诊绿色通道模式,具体措施如下:①需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进行相应救治,在建立静脉通道的基础上同时使用抢救药物,立即对患者进行抽血处理后,即可对患者血常规、心肌酶、心肌梗死、血气及凝血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测,确保患者病情的稳定;②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促和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就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以真诚地态度与温柔的语言,对患者进行鼓励及安慰,并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使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在平和的心态下积极配合治疗;③为了节省时间,应尽量减少非必要检查项目,如有必要影像检查则需提前预约,并提前准备好相关检查物品;护理人员需提前通知心内科做好相应准备,在完善应急处理后即可护送患者前往检查室,在检查途中需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同时准备好救治药物;④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急性心源性缺血的影响,相关的治疗方法容易使患者冠状动脉出现痉挛现象,并导致迷走神经引发的低血压出现,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治疗过程中的血液情况进行观察,当血压过低时则需立即使用升压药物;如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时,需立即向医师报告,并根据医嘱注射阿托品等相关治疗药物。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急诊室到会诊时间(D T C)、急诊室到导管室时间(DLT)、急诊室到球囊扩张时间(DTB)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待救治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软件SPSS 14.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救治情况对比
两组对比后,观察组急诊室到会诊时间(DTC)、急诊室到导管室时间(DLT)、急诊室到球囊扩张时间(DTB)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对比情况
两组对比后,观察组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该疾病的发病原因较多,主要受过度劳动、情绪波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吸烟饮酒等因素影响,并且由于该疾病临床上常出现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休克等相关并发症,因此需及时进行救治,而有效的救治方法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5-6]。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救治中,需要对救治时间进行严密把控,以尽量缩短救治时间为主要目标。而急诊绿色通道模式具有抢救时间短的特征,该救治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救治过程中存在的不必要环节,以最大限度减少救治时间,为患者的后续治疗争取到最有利的时间,并且该模式的高效性对于患者预后情况的改善也具有重要意义[7]。在研究中发现,常规急诊救护模式,即急诊-病房-CCU室的方式,虽然也具备一定救治效果,但是其救治时间过长,会对患者后续治疗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同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因此急诊绿色通道模式更有救治价值。
通过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急诊室到会诊时间(DTC)、急诊室到导管室时间(DLT)、急诊室到球囊扩张时间(DTB)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肌梗死有3例,对照组有11例;观察组心力衰竭有4例,对照组有13例;观察组靶血管血运重建有4例,对照组有14例;观察组死亡有2例,对照组有8例;两组对比后,观察组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中,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模式能够减少患者在救治过程中所需的时间,对提升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并且有助于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在对患者存活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武国涛.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旬刊,2017,31(21):2681-2683.
[2]伍建平.院前急救与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2):146-148.
[3]韩秀梅,孙桂芝.院前急救护理并绿色通道对AMI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5):551-554.
[4]Yonemoto N,Kada A,Yokoyama H.Public awareness of the need to call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following the onse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Japa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2018,46(5):1747-1755.
[5]黄琴.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软件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循证护理,2017,3(5):557-559.
[6]纪玲玲.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及护理[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9):1728.
[7]覃小梅,陆谢娜,韦柳霞,等.院内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4):275,2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