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基于3D打印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2-18 16:29: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3D 打印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根据患者手术类型分为: 研究组(在 3D 技术下进行手术)和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方法)。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膝关节功能HS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3D 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量,加快术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

关键词:3D 打印;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本文引用格式:房亚峰 , 魏戎 , 武军龙 , 等 . 基因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6):159-160.

0引言

胫骨平台在受到暴力或挤压下会造成骨折甚至关节面塌陷 [1]。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操作难度大, 若治疗不当容易发生术后关节功能障碍、肢体畸形、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疼痛等并发症 [2]。传统的手术过渡依赖影像学检查结果,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目前随着手术技术及计算机三维重建的进步,使得 3D 打印在骨科领域得到快速的发展 [3]。目前相关文献报道 3D 打印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拟收集 2015 年 7 月 ~2018 年 6 月我院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分析上述两种手术方法的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收集 2015 年 7 月至 2018 年 6 月我院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 84 例患者,Schazker 分型 30 例 IV、25 例 V、29 例 VI。根据患者手术类型分为:研究组(在 3D 技术下进行手术)和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方法)。研究组男 20 例,女 22 例,年龄 31岁 ~42 岁 , 平均年龄 35.3±6.4 岁。对照组男 21 例,女21 例,年龄 30 岁 ~43 岁 , 平均年龄36.1±5.8 岁。两组性别、年龄和骨折类型比较无差异。

1.2入选标准
(1)年龄 18 至 65 岁者。(2)闭合性损伤者。(3)无感染、合并复杂伤者。

1.3排除标准
(1)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2)多发骨折者。(3)患有恶性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者。(4)同侧下肢严重神经、血管损伤者。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
按照常规步骤进行手术 [4],无参考、对照。

1.4.2研究组
手术前行 CT 检查行三维重建,CT 数据以 DICOM 格式导出,导入到 Mimics 15.0 软件中,术前进行手术仿真模拟,将复位的骨折模型进行打印,材料为 PLA 材料。让术者了解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3D 模型上标记关键的解剖点,以提高手术效率。在模型上按照手术中的步骤模拟复位情况,用克氏针将骨折块逐一固定,内固定钢板预弯并贴附在骨折模型上, 调整位置,螺钉固定。根据损伤不同位置采取合适入路,钝性分离组织,显露后内侧关节囊及骨折面,并进行复位、固定。

1.4.3术后处理
术后两组逐步开始股四头肌、膝关节功能锻炼,定期随访。

1.5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6统计学
采用SPSS 17.0 软件,计数资料 2 检验,计量资料 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2.3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 HSS 评分
研究组术后膝关节功能 HS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3讨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难度大,主要原因与多松质骨含量多,承重关节重有关。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案中主要依靠术前影像学检查,但是由于 X 线平面图像角度或者骨折块重叠等因素,造成医生无法全面评估患者手术状态,加上手术中对骨膜剥离过大、造成骨折端血供的缺乏,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感染、伤口裂开、内固定失效的增加 [4]。

随着 3D 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众多研究指出 3D 打印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准确性。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使用 3D 打印技术具有以下优势:在 3D 模型上“预手术”,个体化地进行术前入路、复位和固定的规划,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和钢板以及螺钉的长度;准确的判断畸形椎体椎弓根的位置;可以在模型上确认截骨水平、复位标记,直观、形象的再现骨折,提高内固定手术的成功率 [5]。反观传统手术中需要根据骨面预弯钢板,耽误大量的时间。
本次研究中发现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与 3D 模型进行上“预手术”,从而有助于医生准确快速选择合适的钢板和螺钉,优化手术方式、显著减少手术暴露等有关。此外本文还发现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膝关节功能 HS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与传统手术过大的牵扯骨折周围软组织,神经血管损伤等有关 [6]。3D 打印辅助手术术前可以让医生直观了解骨折线的走向,获取骨折塌陷相关数据,从而确定钛板的位置及螺钉的长度,明确植骨的位置,显著地消除传统手术的不足。

因此,本文认为与传统手术相比,在 3D 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量,提高术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吴云峰 , 尹勇 , 黄斐 , 等 .3D 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J].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20(4):347-349.
[2]Suero EM, Hufner T, Stubig T, et al. Use of a virtual 3D software for planning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reconstruction[J]. Injury,2010,41(6):589-591.
[3]李震 , 张永飞 , 李仁增 , 等 .3D 打印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3(4):649-650.
[4]王征 , 王岩 , 毛克亚 , 等 . 脊柱数字化重建与快速成型对复杂脊柱畸形矫治的意义 [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6,16(3):212-214.
[5]吴新宝 . 利用 3D 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陈旧性骨盆骨折 [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5,17(1):10-12.
[6]章莹 , 李宝丰 , 王新宇 , 等 . 术前 3D 打印技术模拟复杂骨盆骨折手术提高疗效的可行性研究 [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5,17(1):29-33.

《基于3D打印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18/20181218043037836.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