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对脊柱创伤患者应用脊柱内固定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9 11:31: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创伤患者应用脊柱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32例,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均分为研究组(16例,采用肌间隙入路脊柱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和对照组(16例,采用传统入路脊柱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而手术时长以及术中出血量亦为前者远低于后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肌间隙入路脊柱内固定方法治疗脊柱创伤患者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显著降低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脊柱创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赵耀,崔丙军,杨磊,等.对脊柱创伤患者应用脊柱内固定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86-87.

0引言

脊柱创伤其常与脊柱损伤一同发生,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由于患者的脊柱受到强大外力的突然冲击,从而导致脊柱受到巨大创伤,发生如骨折、神经受损等症状[1]。并且由于在实际生活中工矿事故、交通事故以及自然灾害均可造成此种病症,因此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影响较为严重的病症。通过传统入路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但手术后恢复情况较差,难以达到预期[2]。肌间隙入路脊柱内固定术可在对患者的创伤更小的同时,提升治疗效果,加速患者术后恢复,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治疗方式。本次研究主要分析的使用脊柱内固定术对脊柱创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32例,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16例,男8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2.49±3.27)岁,创伤类型为:旋转损伤4例,骨折8例,脱位4例;对照组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43.42±3.74)岁,创伤类型为:旋转损伤6例,骨折6例,脱位4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其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此次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

1.2方法

所有患者收治入院后进行常规治疗,并为研究组患者给予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术,为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入路内固定术。研究组治疗方法如下:术前对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并取患者后正中处行手术口,将皮肤及组织切开后,沿患者腰背筋膜的表面进行分离,待理清患者最长肌与多裂肌后,由肌肉间隙进入,分离患者胸背筋膜,在确定患者小关节突时将其进行钝性分离,其后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完成后逐层缝合。对照组患者方法如下:由患者正中处行刀、切口,在分离开皮肤、组织、胸背筋膜后,直接在棘突两侧进行椎旁肌的剥离,并进行椎弓根钉的置入,完成后逐层缝合。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及出血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使用我院自制的治疗效果调查表进行调查,该表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恢复较好;有效,治疗后患者有一定恢复;无效,治疗后患者恢复不明显。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数×100%。并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与术后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研究中所有数据资料输入SPSS 14.0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使用t检验研究中所有计量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研究中所有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
 

2.2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手术过程中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长远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术后住院时间前者亦远低于后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
 


3结论

脊柱是由33块椎骨以及韧带、关节、椎间盘相互连接而形成。其主要负责支撑人体的躯干,保护人体内脏与脊髓,以及承担运动的功能,因此其作为人体的支柱,其不仅承担了人体大部分重量以及支撑的作用,在脊柱上丰富的神经使得脊柱对于人体肢体的控制尤为重要。脊柱由于其负担了人体大部分的体重,因而在最底端的腰椎部分,承受的负荷相当大,容易在长久的站立或长时间的坐姿时发生损伤,从而导致疼痛,而脊柱虽有一定程度的活动性,但具有一定的上限,若是在受到巨大外力的突然打击后,将会发生变形,从而形成脊柱损伤。而当人体脊柱受到创伤损害后,其丧失支撑作用,将使患者有瘫痪等症状出现,同时,若神经受到损害,患者将无法控制损伤平面下的肢体功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触觉消失等症状,因此在人体脊柱损伤后,其将会为患者带来巨大的影响,致使其无法正常生活工作,甚至将会对患者造成生命危险[3-4]。因而对于脊柱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就更加重要。

传统治疗脊柱创伤患者主要是采用手术方式,根据患者自身创伤情况进行治疗,而由于传统入路脊柱内固定术对于患者的开口较大,从而导致手术时间较长、患者出血量较大,并且术后患者较易感染、住院时间较长,因此治疗效果难以达到实际预期[5-6]。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手段亦在不断进步,应用逐渐增多的肌间隙入路脊柱内固定术,由于其创伤较小等原因,可有效降低手术持续时间,提升治疗效果,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手术方法[7-8]。

根据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可知,在采用了肌间隙入路脊柱内固定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前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远低于后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使用脊柱内固定术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并显著降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负担,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使用肌间隙入路脊柱内固定方法治疗脊柱创伤患者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显著降低手术时长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David R Gater,Gary J Farkas,Arthur S Berg,et al.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veteran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J].The Journal of Spinal Cord Medicine,2019,42(1):86-93.
[2]Xue Yao,Yan Zhang,Jian Hao,et al.Deferoxamine promotes recovery of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by inhibiting ferroptosi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9,14(3):532-541.
[3]岳超.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8,5(25):30-31.
[4]薛伫垚.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处理[J].当代医学,2019,25(10):50-52.
[5]葛大伟.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J].医药前沿,2018,8(34):140.
[6]贺勇.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切开减压椎根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8,24(36):6-8.
[7]唐开成.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60例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5):368.
[8]席勇.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8):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70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