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经腹全子宫切除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8例,将行经腹全子宫切除病例25例作为A组,开腹全子宫切除病例9例: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12例,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4例;将25例患者行腹腔镜下手术作为B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19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6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术后观察患者的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等相关指标与B组,组间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相比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而言,治疗效果更佳理想,可促进患者早日痊愈康复,具有临床推广普及价值。
关键词:开腹手术;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手术
本文引用格式:姜娟,张雪媛.经腹全子宫切除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对比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101-102.
0引言
妇科良性肿瘤的发病率较高,以往临床多采用开腹手术治疗,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腹腔镜手术在临床妇科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因具有微创性、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为了进一步观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两种术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我院特选取48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子宫良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良性疾病患者50例,均为已婚已育妇女,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组,A组25例病例的年龄在45-60岁,平均(56.17±1.64)岁,体质量45-62 kg,平均(53.28±3.59)kg,子宫肌瘤患者22例,子宫腺肌瘤2例,子宫癌并子宫肌瘤1例;B组25例病例的年龄在47-68岁,平均(55.46±1.51)岁,体质量46-65 kg,平均(55.44±4.18)kg,子宫肌瘤患者17例,左侧卵巢隙膜间肿瘤1例,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肌瘤4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A组中开腹全子宫切除病例9例: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12例,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4例;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实施传统筋膜内子宫全切手术。B组中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19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6例;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腹腔镜观察下采用高频双极电刀操作,腹腔镜下将两侧圆韧带切开,将阔韧带前叶打开,钛夹钳夹住子宫动静脉,对双侧附件进行处理,将膀胱子宫腹膜打开反折,将膀胱下推,将腹腔镜转移至阴道,进行阴道子宫切除术。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质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1.4统计学处理。选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检验用t值,描述用(±s);计数资料检验用χ2值,描述用(%);P<0.05时,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等相关指标与B组比较明显较差,组间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子宫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位居腹部手术第三位,手术会影响子宫、阴道及卵巢三者间的解剖关系,也会影响盆腔与腹腔内的血液供应,对局部神经分布情况也存在一定负面影响,对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2]。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在临床应用时间相对较长,术中视野良好,操作简单,可清晰直观了解患者盆腔内的解剖结构,对手术医师的技术操作水平要求相对较低,易于学习掌握[3-4]。经腹手术的适应症较广,治疗效果较为佳,但术后恢复时间长,整体效果并不理想。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期较长,且术后易出现感染、盆腔粘连等并发症,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我国临床医学水平进一步提升,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的成熟与普及,微创手术在妇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受到了众多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认可[5]。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具有微创手术全部优点,包括术中创口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痛感小、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且术后不宜遗留瘢痕,符合女性对美观性的需求。腹腔镜不仅具备开腹手术的清晰视野,可有效弥补传统开腹手术术中切口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痛感明显等缺点,可有效促进患者早日痊愈康复。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手术方式,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于女性患者的盆腔与腹腔的干扰相对较小,切口小可最大程度保证腹壁的完整性,有利于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早日恢复,避免术后瘢痕形成,具有较高的美观性[6]。腹腔镜可清晰显示患者的盆腔脏器的解剖结构,使医师在非开腹状态下,良好观察患者的病变情况,了解病变位置与程度,准确观察到子宫及其相关脏器的解剖结构,使韧带切除、附件处理、子宫摘除等操作均可在良好手术视野下完成。术中通过电凝止血切割,阻断子宫动静脉后再切除双侧附件,然后再转阴道操作,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治疗时间。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视野清晰,术中创口小,出血少,可有效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疼痛轻微,身体恢复迅速,已成功子宫良性疾病的理想术式。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创口小,可减少对脂肪组织于血管的破坏,不易对盆腔与腹腔稳定造成影响,避免术后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施术者的操作要求较高,需要熟练掌握手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例如,超过16孕周子宫大小、盆腔粘连严重者均不可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此类患者应选择开腹手术治疗,以保证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初学者应选择子宫体积<3个月孕周大小,无盆腔粘连及盆腔手术史患者进行操作,降低手术操作难度,预防手术并发症发生。针对实施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效果不佳者可术中转至开腹手术,有效切除子宫的同时,避免延误患者的治疗,促进患者早日痊愈康复。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与A组相比更佳理想,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相比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而言,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低,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因此,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可有效促进患者早日痊愈康复。
综上所述,在女性良性肿瘤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时,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两种术式均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但是相比之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胃肠道恢复快,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相对较短,手术治疗效果更理想,可促进患者早日痊愈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旭垠,丁景新,张梦蕾,等.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辅助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7(10):767-769.
[2]李雪峰,陈琼,廖红美.经腹和经阴道腹腔镜腹辅助的全子宫切除术临床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6):94-95.
[3]高腾猛.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疗效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2):64-65.
[4]刘利.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0):3059-3060.
[5]曾维曦,樊瑛,郭海雁.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04):127-129.
[6]张娅.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J].江苏医药,2017(43):16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