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本组施予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本组施予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并比较2组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与对照组对比(P<0.05),研究组CRP、ACCP、R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本文引用格式:刘敏.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136+139.
0引言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炎、关节损坏、慢性多发性关节炎等,引发该病的因素较多,比如:营养的摄入、生活的环境、遗传因素、有无病毒或细菌感染等[1]。本文主要研究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并将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在23-65岁之间,平均(46.56±2.35)岁;病程为1-9年,平均(4.54±1.23)年;给予本组患者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在24-66岁之间,平均(46.96±1.98)岁;病程为1-10年,平均(4.68±1.94)年;给予本组患者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2组性别比、年龄比、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
1.2入组、剔除标准。入组标准:本次所选研究对象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学会拟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所选患者关节及周围僵硬感持续1h及以上且病程在6周及以上;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并与患者及家属签署“本院知情同意书”。剔除标准:本研究就剔除关节严重畸形者,剔除合并心肝脑神等系统疾病者,剔除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者,剔除有药物滥用、嗜酒者,剔除有药物过敏史者,剔除合并其他风湿系统疾病者。
1.3方法。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口服治疗,一次10 mg,一周一次,连续服用12周。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口服,第1-3日的负荷剂量为50 mg/d,一日两次;3日后,则减少用药剂量至每日20 mg,分两次口服,连续治疗12周。两组均于口服甲氨蝶呤的第二日起,口服10 mg的叶酸,以此来拮抗甲氨蝶呤的毒副作用。
1.4效果评定。①对2组治疗疗效进行评定,其中:治疗后的关节肿痛、晨僵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各项实验室指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即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各临床症状好转,实验室指标改善即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2]。②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等。③抽取治疗后2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分离上层血清,同时,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类风湿因子(RF)等水平。
1.5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数据采用频数(n)、百分比(%)描述;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数据对比呈现出统计学的意义时,P<0.05。
2结果
2.1对比2组治疗疗效。治疗后,研究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9例、15例、2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分别为14例、13例、9例,总有效率75.0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对比2组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治疗前,研究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分别为(12.54±1.23)、
(12.21±2.45)、(88.76±5.67)min,对照组分别为(12.67±2.03)、(12.93±3.46)、(87.97±3.21)min,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分别为(7.43±2.31)、(8.43±1.23)、(54.45±6.54)min,对照组分别为(9.34±2.15)、(10.94±3.21)、(67.59±4.12)min;与治疗前对比,2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与对照组对比(P<0.05)。
2.3对比2组治疗后CRP、ACCP、RF水平。治疗后,研究组CRP、ACCP、RF水平分别为(7.43±1.23)mg/L、(27.67±5.43)AU/mL、(27.34±4.39)IU/mL,对照组分别为(13.24±3.21)mg/L、(36.56±5.46)AU/mL、(35.43±4.12)IU/mL;研究组CRP、ACCP、R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指以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性滑膜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病期间,极易累及关节外器官;而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极易导致患者关节的畸形,甚至丧失关节功能,给其生活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药物是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手段,甲氨蝶呤是临床治疗该病的常用药,此药口服后,能够有效抑制机体内的叶酸还原酶、甲酰基转移酶等活性,从而阻滞嘧啶核苷酸、嘌呤等合成,最终发挥免疫抑制的功效;但单纯使用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不太理想,且毒副反应较多[3]。来氟米特属于抗增生活性免疫抑制性药物,此类药物口服后,能够有效抑制患者机体内的嘧啶合成,从而控制机体T细胞的增殖速度[4]。本次研究中,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的研究组,其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与王洪涛等[5]研究结果基本接近;由此证实,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利于发挥两药的协同功效,进而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加速关节功能的恢复,抑制关节骨质的被破坏。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CRP、ACCP、R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实,二者的联用还能够进一步发挥抗炎作用,抑制疾病的进展,甚至达到治愈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十分确切,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颖,张鸽,张丹丹,等.甲氨蝶呤联合艾得辛可降低RA患者血清中IL-37及PD-1的水平[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38(06):2737-2743.
[2]李国铨,叶凤,郭峰,等.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联合羟氯喹片和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06):507-509.
[3]王隆辉,刘圣星,陈荣,等.甲氨蝶呤片联合艾拉莫德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03):231-234.
[4]王清泰,肖燕萍,章尤权,等.艾拉莫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h17细胞与Treg细胞失衡的调节作用[J].医疗装备,2018,31(10):6-8.
[5]王洪涛,张凤,张玲玲.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0例[J].医药导报,2018,37(08):948-9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