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8 13:43: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导致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情陷入危机的原因,同时讨论出具体对策。方法于对照组患者实施正常护理干预措施,于观察组患者实施根据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因素修改过的新型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及使用呼吸机的时间,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重症监护室病人好发VAP的原因,对患者展开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降低VAP出现的可能性,最大程度避免VAP对患者负作用,加快患者恢复。

关键词:肺炎;针对性护理;通气装置;无菌操作

本文引用格式:刘恩宏.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266-267.

引言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e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治疗>48 h(或者在人工气道拔管的48 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或者指原有肺部感染在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后的48 h又发生感染的疾病[1]。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重症监护室常见的院内感染,占整体院内感染的30%[2]。据大量的调查发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延长了患者的出院时间,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3]。本次实验,选取了88名于本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呼吸机通气患者,给予这88名患者知情权并争得其同意参与实验。本次实验主要讨论分析导致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情陷入危机的原因,同时讨论出具体对策,现详细报道如下。

\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88名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其中男性49名,女性39名;平均年龄(55.28±3.92)岁;其中36名患者有肺心病,42名患者有术后脑出血术的症状,10名患者有药物中毒症状。将这88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人。于对照组患者进行正常的护理措施干预,于观察组患者展开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对比,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正常展开临床比较。

1.2方法

于对照组患者实施正常护理干预措施,于观察组患者实施根据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因素修改过的新型护理干预措施,详细情况如下。

1.2.1针对感染的预防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每日更换牙垫,每月2次口腔护理。每日呼吸机用含氯消毒剂擦拭,保证呼吸机,雾化器温度在37℃,使患者呼吸道维持正常水平,以降低呼吸道内的细菌数量,使细菌污染的可能性减小。在无菌条件下处理呼吸管道按要求进行呼吸机雾化工作。避免细菌经管路进入体内,对病人痰液粘稠度进行调整,以使病人能自行咳痰[4]。呼吸管路的冷凝瓶也要及时倾倒,防止逆流入气道,引起感染。吸痰操作一定要在无菌情况下进行,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定,保证操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无菌性。动作要轻柔。重症监护室为层流净化,每月做空气培养、手卫生、物表各1次,细菌培养均合格。每天床头接班时,清理床单,做到一人一巾一用,病人转出或出院床单元及所用设备器械。按消毒制度规定,严格执行,防止交叉感染。若有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因为免疫力较低,合并症较多,可设独立病房间,限制人员进出,减少家属探视的次数,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

1.2.2针对营养不良的预防护理

对患者提供充足的养分,适当补充营养,让患者的正氮水平维持正常,从而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和病菌抵抗力,防止因营养不良而出现VAP。

1.2.3针对气道损伤的预防护理

因为应用呼吸机时,病人需要插入气管,使其气道屏障功能受到破坏,再加上呼吸机的导管和气囊会对病人咳痰反射造成影响,滞留大量痰液于呼吸道,使VAP得以发生[5]。对此,固定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在适宜位置是有效的解决方案。认真检查管道是否畅通、是否位置有所移动,并及时更换患者纱布。每隔一段时间对气囊放气,避免其他异物对患者呼吸道压迫过久。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定撤除呼吸机,避免因装置通气时间过长而致使患者呼吸道感染。

1.2.4针对基础疾病的预防护理

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其他疾病同时进行治疗,从而提升患者的免疫能力,减少VAP的发生的可能性。

1.2.5针对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预防护理

在掌握抗生素使用基本原则、医嘱内容以及细菌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定时定量给予病人抗生素,确保抗生素的使用是安全、规范、合理的,一旦发现有多重耐药感染发生,就马上采取隔离措施,以预防VAP的发生[6]。

1.2.6加强深静脉穿刺置管护理

深静脉穿刺置管可引起血液感染,并且随着置管保留时间的增加,感染的几率增大。有研究表明,无论深静脉穿刺置管时间长短,均有可能感染而出现菌血症。因此护理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穿刺时要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技术娴熟。(2)选择高质量的导管。(3)选择合理的穿刺部位。(4)术后要保持进针点和周围皮肤干燥,避免细菌残留在穿刺点周围而致感染。当局部皮肤汗多或有渗出液时易导致局部感染,应术后每天及时更换穿刺部位的无菌敷料。(5)置管后每天用碘伏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消毒,局部涂以金霉素眼膏预防感染。

1.3效果评定

在患者使用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中,依据我院2008年制订VAP诊断标准[4],计算VAP人数。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及使用呼吸机的时间,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


3讨论

VAP表示患者机械通气在48 h到拔管之后48 h内的肺炎,也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中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容易出现脱机困难[7]。VAP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也是危重症的并发症。因为VAP的临床诊断、治疗和致病菌与常规性的肺炎有明显差异,其病死率较高[8]。所以,慢慢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人士的重视。若欲减少重症监护室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几率,则应该实施适宜的专门针对此疾病的护理干预措施。在了解了重症监护室患者出现VAP情况的共同原因后,本次实验中,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专项综合预防护理干预,令患者能够在一个更加安全的病房内接受治疗,令不良因素对患者人工气道造成的不良后果减到最少,大大降低了各种耐药菌的生成以及传播,让患者的身体素质得以提升,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亦得到提升。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各项结果,发现在机械通气时间、发生VAP几率上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有优势,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根据重症监护室病人好发VAP的原因,对患者展开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降低VAP出现的可能性,最大程度避免VAP对患者负作用,加快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董玛莉.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饮食保健,2018,8(10):90-91.
[2]袁丽秀.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1):218-219.
[3]介亚娜.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7(10):28-29.
[4]杨文龙.李娇.劳钰淇.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护理干预[J].养生保健指南,2017,28(10):291-292.
[5]陈伟.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7,38(13):28-29.
[6]张玉霞.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探讨[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7(10):212-213.
[7]赵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5,20(9A):2312-2314.
[8]燕纯叔,王如睿.鼻饲体位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5,35(10):964-19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61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