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急性胃穿孔应用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单纯修补术治疗的效果对比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8 12:00: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在急性胃穿孔患者中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本次研究将对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展开回顾分析,根据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患者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为15例,占比37.50%、满意患者为5例,占比12.50%、不满意患者20例,占比50.00%,治疗满意率为50.00%;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为25例,占比62.50%、满意患者12例,占比30.00%、不满意患者仅为3例,占比7.50%,治疗满意率为92.50%,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胃大部分切除术运用到急性胃穿孔中可改善患者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急性胃穿孔;胃大部分切除术;单纯修补术;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张明强.急性胃穿孔应用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单纯修补术治疗的效果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6):177,179.

0引言

急性胃穿孔作为胃溃疡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疾病发病相对较急,受患者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的影响,在急性胃穿孔治疗中通常会选择手术治疗方法[1]。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提升,胃大部分切除术在急性胃穿孔治疗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并呈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对急性胃穿孔中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详情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将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胃穿孔患者80例展开研究,经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为急性胃穿孔疾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单纯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对穿孔部位进行清洗,确保患者腹腔无积液[2]。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远端部分胃组织及时切除,对患者实施胃空肠吻合术治疗,在手术治疗后对患者饮食合理控制[3]。

观察组患者采用单纯修补术治疗,对患者进行腹腔冲洗、麻醉相关处理,对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处理,在患者右上腹直肌位置做切口,对患者穿孔部位进行探查,并采用生理盐水对穿孔处进行冲洗,在穿孔灶缝合中采用7号丝线来进行,待结扎固定后将腹腔引流管置于患者腹腔内[4]。手术结束后对患者实施抗生素、制酸药治疗。按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经胃管进食,将流质食物过渡为半流质食物,以此提高患者预后效果[5-6]。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相关指标进行观察。

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即:显效、有效、无效。患者不良症状完全恢复,生活质量全面提升为显效;患者不良症状有所恢复,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为有效;患者不良症状未完全恢复,生活质量未提高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所得的全部数据均采用美国公司研发的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与分析,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材料,并执行t值检验,百分比(%)用来表示组内的计数材料,并实施卡方(2)检验,最后的组间结果以P<0.05作为检验具有统计意义的评判标准。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对照组中显效患者10例,占比25.00%、有效患者10例,占比25.00%、无效患者20例,占比50.00%,治疗有效率为50.00%;观察组中显效患者20例,占比50.00%、有效患者15例,占比37.50%、无效患者仅5例,占比12.50%,治疗有效率为87.5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

对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为15例,占比37.50%、满意患者为5例,占比12.50%、不满意患者20例,占比50.00%,治疗满意率为50.00%;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为25例,占比62.50%、满意患者12例,占比30.00%、不满意患者仅为3例,占比7.50%,治疗满意率为92.50%,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


2.3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情况

对两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05.16±21.4)min、术中出血量为(745.82±126.93)mL、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28.26±8.32)h、排气时间为(41.92±5.94)h、住院时间为(12.54±4.16)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01.33±20.79)min、术中出血量为(748.41±125.15)mL、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49.89±5.18)h、排气时间为(78.12±6.68)h、住院时间为(17.03±4.30)d,相关数据比较呈现出显著差异,详情见表3。

\

 
3讨论

在普外科中急性胃穿孔作为常见的急腹症,该疾病具有病情凶险、发病较急等特点[7-8],相关数据显示,该疾病死亡率为20%,为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提高,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9]。在急性胃穿孔疾病中,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的应用频率相对较高,但这两种手术方法哪种应用更加显著亟待研究[10]。与单纯修补术相比,在急性胃穿孔疾病治疗中胃大部分切除术的应用历史相对更长,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1]。

在本次研究中分别对我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手段,相关数据显示,对照组患者中,10例患者显效,10例患者有效,20例患者无效,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50.00%;观察组患者当中显效患者20例,有效患者15例,无效患者5例,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P<0.05,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05.16±21.4)min、术中出血量为(745.82±126.93)mL、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28.26±8.32)h、排气时间为(41.92±5.94)h、住院时间为(12.54±4.16)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01.33±20.79)min、术中出血量为(748.41±125.15)mL、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49.89±5.18)h、排气时间为(78.12±6.68)h、住院时间为(17.03±4.30)d,相关数据比较呈现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相关研究不难发现,在急性胃穿孔患者中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均可获得一定治疗效果,但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相比,单纯修补术的应用效果更佳显著,可使患者治疗时间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12]。

参考文献

[1]崔文卓.对比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9):36.
[2]白雪东,刘建娜.胃大部分切除术与胃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9):63-64.
[3]赵春.急性胃穿孔应用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单纯修补术治疗的效果对比[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9):71+73.
[4]黎行新.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5):111-112.
[5]胡严冬.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的效果对比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11):1249-1250.
[6]唐涛,王自芳.急性胃穿孔治疗中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的应用效果对比[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0):74-76.
[7]李付聚.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3):105.
[8]周春光,公小卉.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方法及效果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7):123-124.
[9]王长全.使用单纯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06):168-169.
[10]黄福金.对比分析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8):3663.
[11]石晓东.对比分析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3):2413-2414.
[12]杨振华.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01):167-1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59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