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比较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的效果。方法对A组、B组、C组患者进行抽血化验,通过利用血液分析仪对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比较急性白血病患者与慢性白血病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治疗前后的血液微量元素(血铜、血锌、血铬)以及白细胞计数的差异。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与慢性白血病患者的(LDH、ALP、HBDH、GGT)等血清酶与健康体检者的差异。结果通过治疗后,A组、B组血液内的铜以及锌元素含量呈现下降,铬元素呈现升高,白细胞计数呈现下降,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的血铜、血锌、白细胞计数水平均高于A组,血铬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后,A组、B组的LDH、ALP、HBDH、GGT水平均得到有效恢复,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的LDH、ALP、α-HBDH、GGT恢复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患者通过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能够有效辨别出患者的实际病情,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提倡。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罗娟.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效果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143+145.
0引言
白血病在临床上主要分为慢性白血病以及急性白血病,作为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其死亡率极高,给患者以及家属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现阶段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临床学者对白血病进行有效的研究,通过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成为早期诊断白血病患者的有效方式,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次研究就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效果进行比较,现将有关结果公布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以及30例慢性白血病患者作为本次的A组、B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A组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有14例,患者的年龄跨度在23-6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2.1±6.4)岁。B组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有13例,患者的年龄跨度在24-67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2.7±7.8)岁。C组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12例,患者的年龄跨度在25-6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2.8±7.9)岁。A组、B组患者均被确诊为白血病,造血功能异常。C组患者经过检查发现血液系统无病变现象,造血功能正常。通过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差异值极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
1.2方法。对A组、B组、C组患者进行抽血化验,所有患者于清晨8-9点之间在空腹状态下由本院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抽血,所有患者均静脉抽血3 mL,然后放置入抗凝管中,轻轻摇匀,通过对这三组患者的血液进行检验。检验工作要保证在采血2小时之内完成,通过利用血液分析仪对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检测项目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C-反应蛋白含量等[2]。
1.3评价标准。①比较急性白血病患者与慢性白血病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治疗前后的血液微量元素(血铜、血锌、血铬)以及白细胞计数的差异。②比较急性白血病患者与慢性白血病患者的(LDH、ALP、HBDH、GGT)等血清酶与健康体检者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将本次研究的三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并通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χ2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比较急性白血病患者与慢性白血病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治疗前后的血液微量元素(血铜、血锌、血铬)以及白细胞计数的差异。通过治疗后,A组、B组血液内的铜以及锌元素含量呈现下降,铬元素呈现升高,白细胞计数呈现下降,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的血铜、血锌、白细胞计数水平均高于A组,血铬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急性白血病患者与慢性白血病患者的(LDH、ALP、HBDH、GGT)等血清酶与健康体检者的差异。通过治疗后,A组、B组的LDH、ALP、HBDH、GGT水平均得到有效恢复,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的LDH、ALP、α-HBDH、GGT恢复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白血病发病慢性,病程较长,体现出来的白血病症状也不是十分显着,使得患者往往不容易觉察到,而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症,患者在这样的病症发生的时候会有明显的面色苍白、身体疲倦的情况,同时还会有易出血、骨骼疼痛的症状[4]。发病的直接原因是体内的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所致,干细胞的不断增殖克隆就会导致其他的细胞以及器官受损,之后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感染的情况。临床上白血病对人体内微量元素以及血清酶的平衡产生了极大的作用,与正常患者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可通过血液生化学进行检测,了解患者血内的相关指标,然后加以分析,通过本次的检验过程发现,不管是急性白血病还是慢性白血病,其血清酶、微量元素数值均高于健康体检者,而急性白血病患者与慢性白血病患者的微量元素含量中,可以发现除了慢性白血病除了血铬水平低于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其他微量元素含量与血清酶均高于急性白血病患者。
综上所述,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患者通过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能够有效辨别出患者的实际病情,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提倡[5]。
参考文献
[1]杨妍妍,杨超,王增兰,等.40例急慢性白血病的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2):325-326.
[2]王双双.血液分析仪检验用于白血病诊断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
医疗器械信息,2017,23(23):14-15.
[3]夏存玉.急慢性白血病的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价值探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9):115-116.
[4]杨彩玲.血液分析对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18):2387-2390.
[5]宋杨.血液分析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6):29-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