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全身麻醉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快速康复理念开展相关护理措施。结果在体温方面,观察组术后1 h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其躁动与疼痛评分,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在骨科全麻术后患者的麻醉复苏其护理中,可以更好地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效地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麻醉复苏期护理;骨科;全麻术后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刘丽莉.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骨科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护理体会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265,267.
0引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核心理念在于将麻醉学、疼痛控制以及外科手术等方面的新技术与传统的护理技术进行良好结合,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降低患者的术后应激反应,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从而更好地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1-2]。通常情况下,骨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是较大的,同时患者的术后康复期也较长,因此,在骨科术后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麻醉复苏期护理质量。笔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10例骨科全身麻醉术后带气管插管入PACU患者,患者均为四肢骨折,不存在病理性骨折或者严重器官功能衰竭。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5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33例;患者年龄为27~75岁,平均(51.24±2.16)岁;患者手术时间为0.8~4.1 h,平均(2.63±0.12)h。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为29~79岁,平均(51.28±2.33)岁;患者手术时间1.2~3.8 h,平均(2.82±0.18)h。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体温保护
在患者进入PACU后,护理人员应使用体温探头来对其腋温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患者体温低于36℃,则应主动采取加温措施,将温度设定至38℃,待患者体温恢复至37℃后停止使用。
1.2.2控制性输液
在患者接受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情况,科学地对输液量以及速度进行控制,既要满足患者有效治疗的输液量,又要避免输液过多导致的心肺负担加重。
1.2.3减少拔管刺激
在患者进入PACU后,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继续应用丙泊酚,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能力,并伴有吞咽动作,才可以拔除气管导管并停止使用丙泊酚。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后1 h体温变化进行对比,并对其躁动和疼痛,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差异显著采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不同时间体温比较
在体温方面,观察组术后1 h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拔管后躁动、疼痛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躁动与疼痛评分,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在骨科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中,患者的治疗效果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良好的护理来更好地优化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出现不适的可能性[3]。为此,护理人员应该提升对于护理工作的重视度,并且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在复苏期护理之中,通过体温保护、控制性输液、减少拔管刺激等一系列方法,更好地降低患者痛苦,同时避免出现各种并发症或者不适现象,在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在术后1 h体温方面,还是在躁动、疼痛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骨科全麻术后患者的麻醉复苏期护理之中,可以更好地对复苏期护理质量进行提升,从而降低患者的术后应激反应,同时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严锦,王瑞兰,王继涛,等.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肝癌患者围术期护理流程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16):32-34.
[2]廖礼平,王曙红.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6,31(2):61-63.
[3]唐泓源,杨明玉,张黎明.骨折病人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7):2841-28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