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养血祛风汤治疗阿帕替尼相关手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7 10:02: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养血祛风汤治疗阿帕替尼相关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服用阿帕替尼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服用阿帕替尼治疗期间口服养血祛风汤,对照组服用阿帕替尼期间给予维生素B6片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生活状况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养血祛风汤能降低阿帕替尼所致的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

关键词:养血祛风;阿帕替尼;手足综合征

本文引用格式:马瑞,潘守杰.养血祛风汤治疗阿帕替尼相关手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89.

0引言

分子靶向治疗以其低毒性、高效等特性已逐渐成为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靶向药物的实际应用中,仍有些毒副反应需要临床医师引起重视。阿帕替尼是我国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晚期胃癌以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对肉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晚期实体瘤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广泛。手足综合征是阿帕替尼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西医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本研究应用自拟养血祛风汤治疗阿帕替尼所致手足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服用阿帕替尼的恶性肿瘤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见表1。


\

 

1.2纳入标准

①进行阿帕替尼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②年龄18-80岁;③KPS评分>60分;④预计生存期>3个月;⑤无严重心、肝、脑、肾等器质性损害。

1.3排除标准

①存在手足皮肤病变者;②正在接受或之前接受其他抗肿瘤药可能引起手足综合征的患者;③对阿帕替尼过敏者。

1.4诊断及分级标准

手足综合征分级标准。1级:手和/或足出现如麻木、刺痛等感觉异常,或无痛性肿胀,或红斑,不影响日常活动。2级:手和/或足出现疼痛性的皮肤改变,如肿胀、红斑、出血、脱皮和过度角化等,影响日常活动。3级:手和/或足出现如水泡、溃疡、出血、脱皮和过度角化等严重的皮肤变化,伴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日常活动。

1.5治疗方法

两组均为服用阿帕替尼患者,剂量为500mg/d,早餐后30分钟口服。治疗组患者从靶向治疗第一天开始口服养血祛风汤,方药组成:生地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10g、僵蚕10g、制首乌15g、黄芪15g、荆芥10g、防风6g、白蒺藜10g、炙甘草6g。其中皮肤红斑灼热者,加紫草10g、丹皮10g,瘙痒明显者加地肤子10g、白鲜皮10g,水疱、渗出明显者加茯苓15g、泽泻10g。每日一剂,水煎400mL分两次温服。对照组从治疗第一天开始口服维生素B6片,300mg,每日一次。治疗四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0例患者均完成了四周治疗,治疗组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为45%,全部为1级、2级毒性反应,其中1级毒性7例,2级毒性2例,未发生3级毒性反应,症状表现主要为手足皮肤麻木、红斑、色素沉着,无或有轻度疼痛,对日常生活影响小。对照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为80%,其中1级毒性10例,2级毒性5例,3级毒性1例。1例3级毒性反应表现为水泡、湿性脱屑,出血,疼痛明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后阿帕替尼减量至250mg/d口服。治疗组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毒性分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讨论

手足综合征是阿帕替尼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常导致药物减量或治疗中断,严重影响临床疗效。目前对于手足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西医治疗方式较为局限,如口服维生素B6、外敷尿素霜等[1],严重影响临床疗效。

根据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症状,本病可归属于祖国医学“血痹”、“不仁”、“麻木”、“痹证”等范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笔者观察到,阿帕替尼相关手足综合征多因阴血亏虚、外受风邪所致。从中医角度认为,化疗药及分子靶向药等属“药毒”范畴,易伤及人体脾胃致气血生化乏源,血虚不能荣养筋肉,故见肌肤麻木,皮肤干裂、脱皮。风为百病之长,性善行而数变,易与其他外邪相合致病。正气亏虚之体,风邪易趁虚而入,痹阻经脉,导致疼痛、皮肤瘀斑等。养血祛风汤以当归饮子为主方化裁,方由四物汤合荆芥、防风、黄芪、白蒺藜、何首乌组成,适用于血虚风燥者,凡各类皮肤疾患日久、伤及阴血,或肿或痒或痛,均可治疗。方中当归养血活血,生地滋阴养血,芍药和营养血,川芎行气活血,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白蒺藜平肝疏风止痒,黄芪益气实卫固表且能托疮毒,何首乌滋补肝肾益精养血,荆芥、防风祛风止痒,僵蚕为“虫蚁飞走”之品,善走窜入络,搜剔逐邪,甘草调和药性。纵观全放,益气固表而不留邪,祛风散邪而不伤正,标本兼顾,正中病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白芍均可使血管扩张,末梢循环得以改善,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的作用[2-3],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节机体免疫、抑菌等作用,川芎可活血化瘀、抑制氧自由基释放[4-5],甘草则在抗炎、抗过敏和调节机体免疫方面有一定功效[6-7]。本研究表明,运用养血祛风汤能有效降低阿帕替尼所致的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Qiao J,Fang H.Hand-foot syndrome related to chemotherapy[J].CMAJ: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2015,21:228.
[2]毕炜.黄芪生脉散和四物汤加味防治希罗达相关性手足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4):22-23.
[3]侯春雨,刘彤.当归的免疫药理作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11.
[4]张文海.川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6):117-118.
[5]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33.
[6]陈信春,汪洋,陈志伟,等.养血祛风汤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血清总IgE、IL-4、IL-5变化及疗效评价[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01):128-130.
[7]王杰欣,杨少梅,李桂春.中药养血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200例[J].北方药学,2015(4):74-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4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