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及相关对策。方法分析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比较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患者满意度、操作合格率及护理缺陷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安全干预,可以改善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缺陷以及护理不良事件率,保证护理操作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安全隐患;护理干预
本文引用格式:拉巴卓玛.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相关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244,258.
0引言
血液净化中心即为对各种肾脏疾病、药物或毒物中毒等采取血液净化治疗的特殊地方。尤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血液净化中心就是病人的第2个家,必须来又不愿意来的地方。伴随医学技术的逐渐进步,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1-2]。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不断增大,血液净化技术发展的不平衡,质量无监管、工作人员培训、技术要求等方面还存在安全问题,所以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进而防止出现护理纠纷。现分析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方法,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信息
血液透析机6台,血液滤过机3台,血液透析人数大概150~155例/月,血液透析滤过约30~32例/月,乙型病毒肝炎透析机1台,梅毒/艾滋病血液透析机1台和血液透析滤过机1台。护理人员共5名,年龄28~45岁;学历:大专3名,本科2名,分为护士1名,护师3名,主管护师1名;临床经验:6年以上3名,13年以上1名,25年以上1名。
1.2方法
分析血液净化中心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主要如下。
1.2.1风险隐患原因讨论
1.2.1.1护士角度
(1)缺乏工作经验:部分护理人员由于缺少临床工作经验,无法对每个患者的监测与护理做到个性化、针对性。对可能出现的病情改变没有预见性,无法采取科学及时的方法,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遭受危害。例如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产生的并发症,每个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产生意外情况时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需要护士长的帮助,这不仅会延长事件的解决时间,同时会引起患者的不满。
(2)缺少服务意识:因为血液透析的护理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对于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工作没有实施有效的交流,让病人家属无法客观冷静地对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事件。例恶心、呕吐、烦躁、低血压、致热源反应、心律失常等,如果未进行良好的交流,可造成患者与家属感到透析后疾病加重,没有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2.1.2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血液净化中心布局不科学,人力资源配置不科学;报道说明,60%的血液净化中心没有专门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透析机;透析机运行功能异常,水处理故障以及突然的停电、停水均会导致血液透析机不能良好运行。相关研究显示[3],只有10%的血液净化中心安排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一旦发生故障时,和医院相关部门联系,无法及时处理问题;设备短缺,没有备用透析机等[4-5]。
1.2.1.3病人因素
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病人,因为长时间进行透析治疗,所以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进而造成病人透析治疗配合度较差,医嘱落实情况不佳。然而,因为血液净化中心病人的病情非常特殊,容易发生诸多并发症以及突发事件,进而造成诸多的护理安全事件出现。
1.2.2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预防方法
1.2.2.1护士管理
①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实施“三好一满意”活动,分发满意调查表,查找原因,形成融洽的相处模式,因为患者长时间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和护理人员密切接触,对其存在强烈的信任感以及依赖性[6]。所以,护理人员以患者为出发点,及时解除患者的顾虑,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要。②组织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每星期组织一次学习与操作流程培训。③加强对护理人员法律观念的教育,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与告知权,同时增强护理人员自我保护观念。④血液透析护理人员是血液净化中心的支柱,不仅负责病房的管理、消毒隔离工作、水处理以及机器消毒等,同时每天管理多个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与责任感,自觉形成严谨自律的工作作风与慎独精神,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出现护理差错。血液透析开始步骤:按开机按钮开机,核对患者透析器名字、型号、消毒日期与有效浓度,预冲后检查残余浓度;判断患者的病情、血管通路、抗凝剂选用情况;判断体重、准确确定超滤量;做好生命体征的观察。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步骤:穿刺前应执行六步洗手法,戴双层手套,严格无菌操作规章制度;遵医嘱确定透析处方,执行结束应行双人查对[7];治疗中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与解除各种并发症;注意管路有无脱落、穿刺点有无渗血;及时处理机器报警;注意倾听患者主诉,一旦出现异常症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治疗。血液透析结束步骤:回血时注意观察,防止空气进入体内,血流量禁忌过快,宜≤100 mL/min,防止发生心力衰竭;拔针后按压5~10 min,力度适中。透析完成后,帮助患者称体重;对透析时发生高血压或低血压患者,血压稳定后再离开,告知其路上注意穿刺点止血情况等[8]。
1.2.2.2病人管理
护士应该积极和病人进行交流,形成良好融洽的相处模式,取得病人的信任,进而给病人提供安全感。护士在病人进行透析治疗前,综合全面地评价病人的病情以及机体状态。此外,为病人详细介绍透析过程中会产生的并发症,以及抗凝剂使用情况,让病人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病人进行透析过程中,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情况,同时给予详细的登记。
1.2.2.3科室管理
血液净化中心的管理者应该不断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安排人力资源,按照护士的工作经验以及学历进行科学分配。此外,在安排护士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灵活性和机动性,保证重点时间段与节假日的人员分配及护理安排。
1.3观察指标
对比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护理效果,包括患者满意度、操作合格率及护理缺陷情况。
1.4数据处理
选择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表示为均数±标准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后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通过对血液透析中心安全隐患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措施,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让护理人员对出现的安全隐患有了全面的理解,认真执行安全防范对策,降低了血液净化过程中护理的差错和不良事件的出现,让血液透析可以发挥良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满意率。该报告中通过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进行针对性的风险干预措施,结果说明采取护理干预后,护理缺陷发生情况明显低于护理前,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通过安全隐患分析及完善与落实措施,提高了护士专业水平及对不安全因素的整体认识,从源头上杜绝了风险因素的出现。从临床的实际应用效果观察,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及投诉率;安全隐患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也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改善。提高护士与病人的沟通,使病人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同时通过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使护士可以正确快速地处理风险隐患,能够明显提高透析的质量与速度,减少了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也使得患者满意度有较大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涛.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消毒隔离的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7,11(10):821-822.
[2]黄利萍,马和群.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3(13):2188-2189.
[3]徐辉.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7,1(14):3189-3190.
[4]袁亚萍.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4):1310-1311.
[5]蔡小球,庞晓宇.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8,13(12):2128-2129.
[6]钟细娣.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医药前沿,2018,15(13):3181-3182.
[7]钱萍.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5(11):3719-3720
[8]何玉东.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及风险防范措施[J].心理医生,2017,6(14):3199-32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