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功能中的作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6 16:17: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作为取材区间,总计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0例以及健康志愿者40例,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划分为对照组,对研究选取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开展凝血指标检测以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对比分析TEG参数与凝血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性期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等凝血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急性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等凝血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各TEG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凝血功能与健康志愿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借助血栓弹力图可以有效分析其凝血功能,能够实现对疾病转归的有效评定,值得推荐使用。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急性缺血性卒中;凝血功能

本文引用格式:孙春霞.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功能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36,38.

0引言

脑卒中属于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以及致残率,是当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1]。脑卒中包含缺血性卒中以及出血性卒中两种,缺血性卒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其主要发病原因是血小板活化,患者凝血功能出现异常[2-3]。因此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中对凝血功能进行有效监测以及精准评估占据重要地位,现抽取在本院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接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各40例并开展研究,对比其凝血功能以及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综合分析血栓弹力图在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功能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作为取材区间,总计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0例以及健康志愿者40例,研究选取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中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观察组患者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中有22例男性和18例女性,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4岁、最小34岁,平均(54.8±6.2)岁;健康志愿者划分为对照组,组内包含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最大的患者83岁、最小32岁,平均(53.6±6.1)岁。排除标准:(1)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如器官衰竭、功能障碍等;(2)排除精神存在异常的患者;(3)排除非本人意愿的患者。对比资料无显著差异,可以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

1.2.1凝血功能检测


选用全自动Sysemex cs-5100凝血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测,采集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2 mL静脉血液,密封保存,并对静脉血进行一定的处理,将枸橼酸钠以及肝素锂的抗凝剂滴入其中,混合均匀后对其进行20 min的离心处理,然后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急性期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急性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

1.2.2TEG检测

检测仪器选用YZ5000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仪器由陕西裕泽毅有限公司生产。采集2 mL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静脉血液,在半个小时内将1 mL血液注入含1%kaolin的高岭土配套试剂瓶中,再次注入一定量的氯化钙以及340μL标本,在4℃下进行45°旋转,持续时间为10 s,将相关的数据和指标记录在电脑上,并绘制出相关的TEG图像,为了能够有效观察到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在绘图过程中,TEG参数主要包括最大血凝块强度(MA)、MA后半小时内血凝块的减小速率(LY30)、α角、相关的反应时间(R值)、凝血块在研究过程中的形成时间(K值)、患者的综合凝血指数(CI)以及患者血凝块的强度(G)。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方法为SPSS 17.0,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s),组间检验用t表示,P<0.05表示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急性期纤维蛋白原(F I B)、D-二聚体(D-D)等凝血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急性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等凝血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详情如表1所示。


\
 

2.2TEG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T值增加,APTT值则减少FIB与D-D呈现出同增加、同减关系,详情如表2所示。


\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人类常见的缺血性疾病,最近几年,该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处于上升阶段,死亡率增加,出现此类疾病最主要的原因为患者体内的凝血系统出现异常,导致血栓的形成,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一般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以改善血栓症状,但过量的抗凝药物会引起一系列不良病症,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有效评估[4-5]。PT、APTT、TT、FIB是较为常用的几种凝血功能评估指标,但一种凝血功能指标异常不代表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因此测定凝血功能指标难以实现对患者凝血功能的有效评估[6-7]。TEG通过采集患者少量的静脉血液,演示整个凝血过程,从而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凝血功能评估方法。

本次研究将部分缺血性卒中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TEG检测以及凝血功能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健康志愿者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凝血功能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TEG参数与凝血功能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选用TEG检测可以实现对患者凝血功能的有效检测。

综上所述,凝血功能的有效评估在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TEG检测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通过开展TEG检测能够实现对缺血性卒中凝血功能的准确评估,在临床上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韦俐,杨伊林,彭亚.血栓弹力图在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功能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23(9):12.
[2]梁春阳,张强,王斌.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试验在缺血性脑卒中凝血功能监测中的关联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8,17(8):790.
[3]姚艳粉.血栓弹力图监测急性脑卒中亚低温治疗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D].济南:山东大学,2016.
[4]朱驰,赵皇伟,赵晓明.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对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8,17(11):1111.
[5]刘福庆.血栓弹力图在评价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中的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3):323-324.
[6]饶子龙,郑华光,王菲.血栓弹力图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在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小板反应性以及预测复发缺血事件中的价值[J].中国卒中杂志,2016,11(3):23.
[7]Elliott A,Wetzel J,Roper T,et al.Thromboelast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ok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troke Society,2015,10(2):194-2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39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