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堵管原因及护理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6 15:38: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经外周静脉穿刺导管堵塞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对患儿局部静脉情况进行分析,做好置管前准备,严格遵循药物配伍原则,注意导管规格选择以及输送药品完成后导管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儿体内留置针堵管的发生概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带管时间显著延长。结论静脉留置针能更好地保护血管,减轻患儿痛苦,对导管的有效护理可以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保护患儿。

关键词:导管堵塞;护理措施;堵管处理;正确封管

本文引用格式:林涛.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堵管原因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329,331.

0引言

在临床给药过程中,静脉输液是重要途径。在新生儿治疗中,静脉留置针使用是护理的基础内容,外周静脉留置针可有效降低反复穿刺输液所带来的痛苦,促进危重患儿能够快速使用急救药物,加快抢救时间[1]。然而,在静脉留置使用时,会引起局部渗漏、阻塞和脱落现象,容易引起感染。此次研究选择26名新生儿作研究对象,用于研究分析经外周静脉穿刺留置针堵塞的原因,并为此提出相应解决方法,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0月到2019年3月,我院共对26名新生患儿进行静脉留置针治疗,通过患儿入院时间顺序把26名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13名,对照组:本组的男女比例为7:6,胎龄都在28~35周,平均(32.01±2.14)周,新生儿出生体重都在1230~2420 g,平均(1556.30±200.50)g。实验组:本组的男女比例为8:5,胎龄都在28~34周,平均(31.26±2.08)周,新生儿出生体重都在1230~2421 g,平均(1537.30±225.46)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导管堵塞原因

为确保此次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两组的新生患儿皆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进行置管治疗操作,并做好观察统计,记录所有新生患儿置管堵塞几率,最后在对置管堵管的原因进行统一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2.1导管因素

两组新生患儿中,有2名患儿因导管自身原因产生堵塞(7.69%)。患儿在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时,使用的导管相对较窄,输入的药品中所含有的颗粒与血栓是管腔栓塞的主要原因。患儿输入溶液量较小且输送速率缓慢,容易导致颗粒凝聚,导管中血液发生凝聚[2]。

1.2.2血管因素

两组新生患儿中,有1名患儿由于自身血管原因发生导管堵塞(3.85%)。新生儿头部静脉走行的狭窄位置有静脉瓣的存在,导管进入体内后与静脉瓣发生摩擦,导致局部静脉损伤,有可能会导致导管堵塞。

1.2.3药物因素

两组新生患儿中,有1名患儿由于输送药品的原因发生堵塞(3.85%)。新生儿患者体内血管宫腔狭窄,在对新生儿输注蛋白质、血浆等大分子液体时比较容易产生沉淀,输注黏度高的药品时,如果没有及时冲洗管腔,会导致管腔产生凝聚,进而导致堵塞。

1.2.4导管置入操作

在治疗过程中,置管的牢固性、是否折叠受压或导管连接部位脱落,都可能导致导管堵塞。如果输入粘稠度较大的药品后,需要使用10 mL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冲管。未经冲洗、输注药品速度过慢、医护人员监护失职、未准时更换输注液体导致液体滴空、输注完成后没有做到正确正压封管,都可能造成导管发生堵塞[3]。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医院普通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特殊制定的护理方案,具体方法如下。

(1)置管前准备:在静脉留置针前,医护人员要与患儿家属进行相关交流,向家属讲解患儿治疗情况,并讲述静脉留置针治疗对患儿健康的帮助以及带来的风险。还需对患儿进行局部静脉情况的评价,用于选择最佳置管部位[4]。加强对患儿的保暖工作,防止患儿体温出现异常。

(2)严格遵循药物配伍原则:在配置药品时医护人员严格遵循药物配伍准则进行配置。药物的随意配置会导致pH值的改变,从而导致药品溶解度降低,导致沉淀析出堵塞导管。所以遵循药物配伍标准,可以防止药物沉淀堵塞导管。

(3)合理选择导管:在对小型导管进行使用时,应严格注意输注液体,小型导管只适合用于液体以及药品的输入,严禁应用于血液抽取和全血输送,防止导管腔道过细从而凝固产生堵塞。在对小型导管进行使用时,应与注射泵配合使用,以便更好地控制药品输送速率,防止药品输入速率过低而使药品沉淀堵塞管道[5]。
(4)置管操作:医护人员在置管操作中,需对患者的静脉进行选择,挑选粗直且静脉瓣较少的静脉,为降低患者体内血栓的发生几率。在对患者进行药品输送时,应该先输送高渗透、高刺激性且黏稠度大的药物,输入完毕后再进行低刺激性的等渗液体。在进行药品注射时,要用生理盐水对导管管道进行清洗,防止残留沉淀对管道产生堵塞。在输入药品之前,对管道进行生理盐水冲洗,以避免沉淀物聚集[6]。

(5)正确封管:在输注高粘稠度的药品时,容易对管道产生堵塞,应在输送药品前和输送药品后用5 mL生理盐水进行管道清洗,在输液完成后,采用2~3 mL肝素液进行正压封管。保证液体输送速度的均匀,如遇无法进行持续液体输送的患者,要进行正压封管。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加强巡视,防止输液泵内液体不足,不足时应及时补充。

(6)堵管处理:对于非血栓性管道堵塞要注重预防,严格遵守药物配伍原则,对药物输送顺序进行排序,在高黏稠药品输送完毕后,要进行生理盐水清洗,合理固定导管,防止发生弯折,堵管后将其拔出。

1.4观察指标

观察26名患儿导管堵塞、位移脱落、与静脉炎发生几率并比较带管时间。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临床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全部由SPSS 20.0的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利用2来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儿体内的导管堵塞发生的概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带管时间实验组为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见表1。

\
 


3讨论

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进行研究,实施合理有效的措施,大大减低了患儿堵管的几率[7]。此次研究中,对实验组中的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大大降低了导管堵塞等一系列导管问题发生的几率。实验组中导管体内滞留时间大大增长。加大对新生儿留置针堵塞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有利于相关疾病发病率的降低,值得推广。静脉留置针能更好地保护血管,减轻患儿痛苦,对导管的有效护理可以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对患儿康复有促进作用[8]。

参考文献

[1]潘文青.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8(22):66-67.
[2]郝祥梅,王丹丹,房莉.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堵管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8,3(20):15-16.
[3]廖水仙,何丽虹,陈楚红,等.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体会[J].饮食保健,2018,47(21):74-75.
[4]魏素霞.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堵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8,26(33):119-120.
[5]蔡艳燕.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常见不良事件的预防护理[J].医疗装备,2018,23(7):104-105.
[6]王燕,姜琳.两种体外测量方法在新生儿下肢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的比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1(2):105-106.
[7]周慧敏,庞红梅.新生儿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不同部位置管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母婴世界,2018,14(24):153-154.
[8]申瑞红,罗烈访,陈章霞.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4(21):126-1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38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