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小针刀配合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6 14:41: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小针刀配合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进行探讨。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78例采用牵引配合整脊治疗的患者列入对照组,另外79例采用小针刀配合整脊治疗的患者列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97.47%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83.33%的治疗有效率比较,显著提升(P<0.05)。结论经针刀配合整脊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小针刀;整脊;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颜炳纯,颜志远.小针刀配合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88.

0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主要症状为腰腿痛,该种疾病会导致患者下肢麻木,使得患者下肢出现肿胀及疼痛的现象,尤其是腰部4~5位置及腰5-骶1位置,是疾病的高发位置,发病率占90%以上。临床虽然对患者发生腰腿痛的情况进行大量研究,但该种病症引发的疾病成为临床公认的原因,据有效数据调查研究得知,该种疾病的发病率不仅逐年提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发展,成为时下患病率极高的一种疾病。临床治疗此类疾病多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虽能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但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的时间长,远期疗效并不显著[1]。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损伤大,风险高,花费多,因此,临床探寻一种不良反应少,风险小,效果良好的新治疗手段成为大家追寻的目标。朱汉章创造出小针刀,并形成针刀医学,配合整脊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2]。下面将1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牵引配合整脊及小针刀配合整脊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呈现为。

\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从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时间段选取157例患者,样本经《中医病症诊断效果标准》[3]判断,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常年劳作,腰部存在外伤史;②腰部出现明显疼痛,且从臀部一直延续;③依从性较好,配合度高。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②病情反复,依从性差;③精神障碍或智力障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78例采用牵引配合整脊治疗的患者列入对照组,另外79例采用小针刀配合整脊治疗的患者列入观察组。对照组(男45例,女33例,年龄22~87岁之间,平均年龄58.6),平均病程(3.28±1.02)年;观察组(男30例,女49例,年龄22~86岁之间,平均年龄58.5),平均病程(3.21±1.03)年。经统计学数据调查结果分析后得知,性别、平均年龄及平均病程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进行公平对比。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小针刀配合整脊治疗,小针刀治疗:选择使用Ⅰ型3号或4号小针刀,在无菌的环境下实施手术,针对侧突型患者,在患者椎间盘位置横突上进入针刀,使得针体与横突背面呈垂直状态,刀口线位置与人体纵轴咬合保持平行,进入骨面后,将刀锋向下移动,到达横突下侧位置后,沿针刀边缘,放置2mm,并将刀锋边缘往内侧移动,刀锋如碰到障碍物,则表示横突位置已经过孔上方外侧处,需要将针体向下方倾斜,并将刀锋移动呈90°,使得刀线位置与内侧骨边缘呈平行状态,并将针刀沿着神经孔的位置不断旋转并移动,使得针体与人体位置呈30°,患者如感觉疼痛,则根据其神经根走向进行开刀及出针处理。针对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患者两侧椎间、上棘间及下棘间三点位置进刀,两侧均按照神经根及椎间位置治疗,每隔1周治疗一次,10日为一个周期。整脊治疗:指导患者先俯伏,然后采用按摩揉捏的方式,在患者腰部、背部及患侧肢体进行运动,每次持续5min,并选取患者的双侧肾俞穴、秩边穴、环跳穴、委中穴及命门穴、腰阳关,进行穴位按摩。指导患者取侧卧位,患侧肢体朝上,对着医师,将右腿弯曲,放置在左侧膝盖位置,医师使用右手揉捏患者突出位置,左手将患者上腿抬高,使其保持弯曲姿势。患者取仰卧位,医师抓住患者双脚,将患者膝盖扶住后,在其腰部滚动。

对照组采用牵引配合整脊治疗,在治疗床上对其盆骨进行牵引,重量为100kg,使得患者腰椎与关节的距离拉大,完整后10min再实施整脊治疗,具体流程参照观察组。

1.3观察指标

采用《中医病症诊断效果标准》[4]对临床疗效进行判断,有效:患者腰腿痛症状明显消失,直腿可抬高至70°;好转:患者疼痛症状有所好转,腰部功能逐渐恢复;无效:患者疼痛现象无好转,症状未见缓解。总有效率=(有效+好转)/总人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系统,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治疗总有效率行2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97.47%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83.33%的治疗有效率比较,显著提升(P<0.05),详见表1。


\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发生在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位置,主要发生在髓核位置,患者受外部因素影响,尤其是重创及受伤后,疼痛感现象加重,临床对该种疾病的发病原因进行研究后得知,机械压迫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当人体腰椎纤维环破损,患者的髓核会凸出,使得人体神经根受到压迫,局部出现水肿情况。神经根受髓核压迫,会出现腰腿疼痛情况,使得神经根受到刺激,患者出现血瘀及水肿情况,增加不良反应,使得患者的疼痛感增强。临床以神经根压迫治疗为主,中医认为疾病与风寒毒气侵入人体有关,与患者内部肾脏功能缺损有关,采用小针刀对症治疗,能将组织粘连进行剥离、松解,使得组织血液循环得以改善,同时配合整脊治疗,能起到疏通筋骨,活血化瘀的功效[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针刀配合整脊治疗,取得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治疗有效率得以提高。

综上可得,经针刀配合整脊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奎,覃正仕,赵权.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01):109-112.
[2]夏文杰.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机理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7,58(2):135-136.
[3]叶肖琳,黄雪莲,叶新苗.小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78(7):255-256.
[4]游上国,张泳斌,王茂国.腰椎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54(21):356-357.
[5]刘胜伟.小针刀配合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评价[J].中国医疗设备,2017,47(95):225-2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37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