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6 11:50: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析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当中应用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对于整体质量的积极影响和提升作用。方法选2017年至2018年在本血站当中工作的管理人员为分析对象,在其中选取40例,其中2017年应用常规管理模式的设为对照组,2018年接受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种不同管理模式下相同工作人员的各种情况差异,归纳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应用于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影响。结果记录两种管理模式下血液样本的环境细菌、湿度、温度还有血液净化间卫生达标状态,观察组所得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记录血液样本的颜色、平均白细胞计数以及细菌检测情况,观察组所得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制品质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站质量管理中合理有效的运用细节管理以及风险管理手段,对于整体质量提升与未来走向均有重要价值,能够确保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更有效的运行,提升血站质量安全保障程度,避免血液样本出现污染或者其他负面情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细节管理;风险管理;血站质量管理;应用

本文引用格式:郜玮.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212,216.

0引言

对于血站的工作人员而言,有效、健全的管理模式对于工作效率、血液保存质量等均有突出的引导以及监督作用,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是当前防治血站质量的一个热点课题。血站是特殊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以及符合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病情控制和生命安全,对于血站质量管理应该有严格要求。本中心近年来采取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效果突出,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2017年至2018年在本血站当中工作的管理人员为分析对象,在其中选取40例,其中2017年应用常规管理模式的设为对照组,2018年接受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设为观察组,2年来工作人员并无出现职位变化的情况。其中男性8名,女性32名;平均年龄为(32.2±4.5)岁;学历情况如下:专科生11例,本科生17例,硕士生12例,在2年中各随机抽取1000份血液样本。

1.2管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根据血液中心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内容,给予合理有效的管理,定期评价,对于存在明显不合理情况进行记录和调整。

观察组采取细节管理联合风险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细节管理:①培养工作人员的细节管理思想以及理念;②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综合考虑自身资源状态还有工作人员意愿需求,并确保相关操作规程得到执行;③在为献血者服务的时候时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1],重视各种细节方面的贴心服务,对于献血者存在的疑问耐心倾听。

风险管理:要明确对血站而言血液安全的保障工作是基础内容,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来降低潜在或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控制输血存在的风险[2]。建立风险管理,分析诸如血站的设备仪器、工作流程、材料准备、环境条件等多种方面的因素,同时评估危险的可能性以及危险的严重性,采取有效风险控制手段:①工作人员定期宣传培训。对于所有工作人员定期组织针对性培训,普及采血和血液保存常见风险和控制措施的相关知识。每个月各个层次工作人员均至少接受1次培训[3]。②优化人力资源。部门人力资源需要得到科学的优化,对于素质不高、学习能力差、服从能力低下等工作人员应该进行妥善安排,每个月进行1次综合质量考核,如果连续2次考核评价较差的则进行科室岗位调整,对于成绩优越的可给予对应奖励。

1.3观察指标

对于两种管理模式下的环境、工作人员卫生情况以及关键物料管理状态做记录和统计学分析,包括环境细菌、湿度、温度还有血液净化间卫生达标状态;对于采血人员手指以及献血人员手臂的细菌感染和消毒情况进行评价;检测物料的外观,做好细菌培养相关检查还有内毒素的含量检测[4]。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实验所需要应用统计学分析处理的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间差异存在意义。

2结果

2.1管理质量


对照组温度与湿度评价合格,环境细菌控制不达标,血液净化间的卫生评价不合格,工作人员的手指消毒、献血人员手臂消毒存在不合格情况。观察组的温度、湿度、血液净化间卫生控制情况、环境细菌等均达到合格标准;工作人员和献血人员卫生符合标准,无发现细菌感染情况。

2.2血小板质控

记录血液样本的颜色、平均白细胞计数以及细菌检测情况,观察组所得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
 

2.3血制品质控

观察组的血制品质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请见表2。


\

 
3讨论

血站质量的高低会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血站质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对风险因素深入分析,对于患者快速得到救治以及高质量康复等均有积极影响。血浆质量高低对于接受输血对象在安全、康复、控制病情方面也会有直接的影响刺激,因此需要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当中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无论是血站整体质量的把控或者患者健康而言,实际的价值均更高[5]。

本血站正是为了满足上述的要求,在探索后采取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联合手段,并初步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在本次研究当中可知采取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后血站工作人员还有血液质量等均明显提升,通过建立一个符合实际的细节管理还有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渗透到各个工作阶层,领导到基层的风险意识都得到了强化,而领导的重视更是有利于细节、风险管理的贯彻执行[6]。在探索当中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和细节管理,使这套管理方案和血站之间的贴合度不断提升,对于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各种风险状况有一个及时、准确的判断识别,是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强化质量意识的重要性,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并积极落实,则是保障血站管理得以稳健运行的基础[7]。要执行合理的管理制度还有奖罚制度,严格按照程序的引导办事,在细节管理模式下工作人员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全面保障献血者的安全[8]。

综上所述,在血站质量管理中合理有效的运用细节管理以及风险管理手段,对于整体质量提升与未来走向均有重要价值,能够确保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更有效的运行,提升血站质量安全保障程度,避免血液样本出现污染或者其他负面情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艳萍.差错管理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4):88-89.
[2]陈存意,梁婷,谢水妹.细节管理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0):259-261.
[3]Hackstein H,Möller A,Gerlach M,et al.Prospective quality control study of a novel gravity‐driven whole blood separation system suitable for humanitarian crises[J].Vox Sanguinis,2017,112(8):806.
[4]常群英.浅谈持续改进的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对档案管理的影响[J].档案,2018,297(8):59-61.
[5]Araque KA,Kadayakkara DK,Gigauri N,et al.Reducing severe hypoglycaemia in hospitalised patients with diabetes:Early outcomes of standardised reporting and management[J].BMJ Open Quality,2018,7(2):e000120.
[6]赵花兰,李海玲,刘薇.采供血服务中实施差错管理对血站管理水平及血液质量的影响[J].内科,2018,13(2):110-111,127.
[7]张琴,朱楷.血站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性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6):115-116.
[8]孙友岭,周涛,万胜全,等.血站血液检验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8,20(4):439-4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35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