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情绪和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收治有脑出血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予以不同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均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调查,通过SAS、SDS评分及依从性、生活质量等指标,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及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负面情绪,优化患者康复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干预;常规护理;脑出血;情绪;依从性;并发症
本文引用格式:付文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情绪和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343-344.
0引言
脑出血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脑血管高危病症,其病症表现缺乏稳定性,且不易治愈,很容易造成多种临床并发症[1-2]。本次研究在此基础上,选择系统化护理与常规护理方式进行临床对比,通过探讨其效果差异,验证其对患者情绪、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收治有脑出血患者4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予以不同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均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已通过临床复诊,符合临床上针对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出血量均在1.0~13.5 mL,平均(7.51±1.15)mL,排除其他传染性疾病者,家属知情,其相关性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包括心理护理、急救护理及康复锻炼等基础措施,建立静脉通道,维持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监测,其中包括:(1)采取和蔼、友善的态度,积极与患者保持沟通,掌握患者病情后,给予其相应的健康宣教,普及脑出血基础知识,讲解成功康复病例,提升其自信心[3]。(2)指导其采用平卧位,抬高头部,抬高幅度在15°~30°;观察其临床症状,如恶心、呕吐等,并及时上报主治医师。(3)保持室内卫生标准,定时执行消毒,每日巡视病房,检测其通风、温湿度、医疗用品、床上用品等清洁情况,保持室内光线充足[4]。(4)指导其合理作息,给予饮食干预,避免摄入高脂、高糖、高胆固醇、肥甘厚腻刺激之品,同时观察导尿管畅通情况,指导其排便避免用力,可针对具体情况给予中药穴位贴敷、开塞露、缓泻剂等药物,协助其及时更换体位,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护理[5-6]。(5)指导其合理锻炼,定制康复锻炼计划,协助其进行语言训练、下床活动锻炼、生活自理能力锻炼等[7]。
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系统化护理,具体内容包括:(1)加强生命体征监护,针对患者实时监测,观察其血压变化及血氧饱和度变化,若见异常波动需及时给予针对性措施,针对急性期患者给予甘露醇并给予降压药与止血剂类药物,针对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给予其镇静剂。(2)急性期调节体温,观察患者头痛、呕吐及视力障碍等情况,明确其是否发生意识障碍,观察瞳孔变化,维持颅内压平衡,保障呼吸功能的正常运转,给予有效供氧,维持高流量氧气吸入、吸痰等。(3)根据患者各时期的心理状态,向其普及相关的健康知识,使其明确自身病情,从而避免其因缺乏相应的医疗知识发生负面情绪,积极主动与其进行沟通,协助其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并针对心理状态较为负面的患者,予以适当的心理干预。(4)定期进行体位护理,协助其进行体位更换,根据患者主诉,促使其选择舒适的体位,同时需保证其不会对发生呕吐、误吸等不良反应产生影响,保持床单整洁,每2 h更换一次体位,适宜协助其进行翻身训练,避免压疮发生。(5)定期进行排痰护理,协助其清理口腔分泌物,进食过程中需小心谨慎,指导其正确进行咳痰,告知其需轻嚼慢咽,避免发生呛咳。(6)康复期需积极开展康复训练,包括卧床期肢体保持功能位、手关节屈曲训练、腿关节屈曲训练等,同时加强并发症早期预防,加强并发症监护,定期更换引流袋,对接口连接处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泌尿系统感染,避免深静脉血栓发生,重点观察有无继发性颅内出血、继发性癫痫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早期症状。
1.3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改善情况探讨其情绪改善状况。同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依从性[8]。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对比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92.49±7.25)分,对照组为(76.92±9.08)分(t=8.216,P=0.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平均依从性评分为(3.65±0.45)分,对照组为(2.05±0.32)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4.698,P=0.008),P<0.05。
3讨论
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负面情绪,优化康复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高,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许连芳.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情绪和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11):1615-1616.
[2]李显红.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急性期脑出血中的应用分析[J].系统医学,2017,2(6):142-145.
[3]克丽曼·苏拉依曼.内科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197-198.
[4]安常福.脑出血患者心理学护理干预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2):146-147.
[5]黄梅燕.系统化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对改善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消极情绪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9):1134-1135.
[6]李阳.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9(9):148.
[7]王静.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4(18):241-242.
[8]张贝贝.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34(18):1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