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6 11:08: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讨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使用温针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于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的42例膝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型)患者做研究分析,并以随机数表模式对其进行分组,A组(n=21)患者接受单纯针刺治疗,B组(n=21)患者接受温针灸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成效进行观察与评估。结果B组疗效评估显示的结果较A组的疗效评估结果明显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在疼痛、晨僵等各项WOMAC指标评估上基本相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在疼痛、晨僵等各项WOMAC指标评估值上较A组均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使用温针灸治疗,效果较单纯针刺理想,并且对缓解关节炎症状有明显助益,值得推荐。

关键词: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温针灸;临床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包广宪.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180-181.

0引言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较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病变,在我国的罹患率约为9.56%[1]。一旦患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与活动受限等症状表现,同时其致畸率与致残率也较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均构成了严重影响。大量研究资料发现,温针灸在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方面有显著成效[2-4]。为进一步了解温针灸在该病中的实施价值,本文就42例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了研究与讨论,现将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于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的4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做研究分析,纳入患者均与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膝骨性关节炎诊断依据[5]、《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诊断依据[6]相符,属于阳虚寒凝证型;无伴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及代谢性骨病等疾病。以随机数表模式分组,A组(n=21)患者中,男12例,女9例,年龄43~79岁,平均为(62.1±6.5)岁;病程7个月至10年,平均(4.2±1.3)年;B组(n=21)患者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45~78岁,平均(61.8±6.4)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4.3±1.1)年。通过SPSS 20.0软件对A、B组间的基线资料做处理,P>0.05,适合做课题实验与研究。

\

 
1.2方法

A组患者接受单纯针刺治疗,具体穴位选择、操作手法与B组相同。

B组患者接受温针灸治疗,穴位选择患侧内、外膝眼、鹤顶穴、足三里以及阿是穴。操作时,嘱患者取仰卧体位,对上述诸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持针垂直刺入2~3 cm,按平补平泻法操作,给予中度刺激,并在得气后给予0.5 h的留针。将25 mm华佗牌温灸纯艾条插于针柄上并点燃,每次1壮,每日1次,每疗程设定为5 d,持续为患者温针灸4个疗程。

1.3评估项目

以骨关节炎指数(WOMAC)[7]为参照,从疼痛、晨僵等几个方面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关节炎症状程度。同时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8]:①痊愈:无疼痛、晨僵等关节炎症状及体征,且患者可正常活动;②显效:治疗后基本无疼痛、晨僵等症状及体征,且患者基本可正常活动;③有效:治疗后上述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且活动轻微受限;④无效:治疗后上述症状及体征基本无变化。

1.4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SPSS 20.0软件中的卡方与t对研究数据(计数、计量资料)做检验,以(%)与(±s)的方式描述输出结果,P<0.05,提示研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组与B组的疗效评估结果


B组疗效评估显示的结果较A组的疗效评估结果明显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


2.2A组与B组不同治疗阶段的WOMAC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在疼痛、晨僵等各项WOMAC指标评估上基本相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在疼痛、晨僵等各项WOMAC指标评估值上较A组均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

 

3讨论

在祖国医学中,膝骨性关节炎通常被归于“骨痹”“历节风”或“鹤膝风”等范畴。《素问·痹论篇》认为,骨痹的形成在于“风寒湿三气杂至”,《古今医鉴》中称,“痹因元精内虚,肾阳不足,感受外邪……留于关节或内注筋骨所致”。而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病机则在于阳虚生寒,肌肤不得养,寒凝瘀阻,气血与脉络不荣不通,而成痛症。故中医治疗讲究温阳散寒、祛风止痛。

穴位针刺是中医学的常用外治疗法之一,能够针对特定穴位的刺激,扶正祛邪、运化气血与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多种痹证的治疗均有确切作用[9-10]。而温针灸是普通针刺与灸法的有机结合,除了可发挥普通针刺的作用外,还可利用艾条的热效应,激发体内阳气,由此起到温阳散寒、疏通经络的效果。在穴位选择上,内、外膝眼位于屈膝状态下的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属于经外奇穴,针刺可直达关节腔,是治疗各种骨痹的常用穴位;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要穴之一,有保健功能,给予长期特定的刺激对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有明显助益;鹤顶穴隶属下肢部奇穴,主治各种膝关节病,经针法与灸法刺激可通利关节、祛风除湿、活络止痛;同时因人而异地选择患处阿是穴,则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疼痛、晨僵症状,提高温针灸效果[11]。据现代研究介绍,温针灸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清除炎症因子、阻滞痛觉神经传导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非常适用于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12]。

此次通过对42例膝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发现B组在采用温针灸治疗后疗效显著提高,该组总有效率达到95.24%,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的A组;从WOMAC评估方面分析,两组治疗后的疼痛、晨僵等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组间数据分析显示,B组治疗后上述WOMAC指标评分较A组降低均更明显,进一步肯定了温针灸在膝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可行性高于单纯针刺,且该观点与上述研究看法也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使用温针灸治疗,效果较单纯针刺理想,并且对缓解关节炎症状有明显助益,可作为今后临床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推荐方案。

参考文献

[1]叶国平,苏美玲,吴明霞,等.不同壮数温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及关节腔积液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11(9):450-454.
[2]杨筱秋,邓建敏,曹正和.不同温灸法对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镇痛效果比较及其部分机制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5,3(9):1402-1405.
[3]张金柱.温针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阳虚寒凝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4,30(3):24-25.
[4]齐艳英,曹珊.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型)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14(34):301-302.
[5]王明明,蔡圣朝.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32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5(1):58-61.
[6]周灵,李民,张代明,等.温针灸联合髋周推拿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10):31-34.
[7]马小娟.温针灸加蜡疗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4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2):75-76.
[8]刘常慧,李岩.温针灸与普通针刺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对比[J].中医临床研究,2018,12(14):178-179.
[9]韩永丽,陈松,潘小丽,等.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8,38(7):245-246.
[10]占欢腾,梁勇.温阳祛风湿止痛法结合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1):115-117.
[11]胡东红.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1):102-103.
[12]周文娟,章薇,娄必丹,等.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32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4):90-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3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