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微创技术治疗椎间孔型腰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骨一科于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54例椎间孔型腰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微创技术治疗,均进行围术期护理,统计其治疗成功率、住院时长、以及护理前后的疼痛(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数据显示,所有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2.6%(50例),住院时长在4~8d,患者的术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结论对进行微创技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保障了治疗效果,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未发生并发症,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措施;微创技术;椎间孔型腰间盘突出
本文引用格式:徐源.微创技术治疗椎间孔型腰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331,335.
0引言
椎间孔型腰间盘突出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是由椎间盘突变引起的,在临床上表现为椎管狭窄以及顽固性腰痛等,一般采用手术治疗,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微创技术越来越普及,治疗椎间孔型腰间盘突出采用的比较普遍的技术是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MITLIF),虽然该技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但是毕竟手术属于有创治疗,所以需要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1]。本文选择了54例椎间孔型腰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明确微创技术治疗椎间孔型腰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骨一科于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54例椎间孔型腰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患者均确诊为椎间孔型腰间盘突出患者,均对该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加此次研究。所有患者有男32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3±2.5)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检验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MITLIF治疗,均进行围术期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患者在术前一般会有焦虑、紧张的心情,护理人员应该将手术的流程、预期效果等告知患者,使得患者能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前准备,护理人员应该协助患者进行全面检查,评估患者的情况,向患者介绍相关注意事项,叮嘱其术前禁饮禁食[2]。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准备好手术所使用的器械物品,包括显示器、骨科包等常规用品,也有穿刺针、位导丝、尺子等椎间专用器,另外准备好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手术贴膜以及刀片等[3]。(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应该配合医师展开手术。当患者进入手术室以后,麻醉医师、主刀医师、巡回护士应该进行三方核查,确认患者的姓名、疾病、手术部位等,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建立起静脉通道,叮嘱患者放松,协助患者侧卧,并且将仪器射频刀推到床边,护理人员整理好台面,进行消毒、铺巾等一系列工作[4]。采用C形臂机进行辅助,使用椎间孔镜穿刺针进行定位,然后规范进行套管操作,确认定位正确后,将椎间孔镜主镜置入到工作套管中,使得髓核显现,将髓核摘除,然后采用双极射频进行修复,进行止血消融等操作。护理人员应该在手术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安慰患者,进行伤口的缝合包扎,为患者进行止痛护理等[5]。(3)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给予患者吸氧护理,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体位休息5h左右,待患者的血压和呼吸等保持平稳的时候,为患者翻身,观察患者的下肢情况、排尿情况。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患者的腰背肌肉以及腿部肌肉锻炼,术后早期可以进行直腿抬高锻炼,然后慢慢进行腰背肌肉的锻炼。
1.3观察指标
统计所有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住院时长、以及护理前后的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成功的标准是患者的经过X线检查,其内固定无松脱,其椎间隙的高度正常,患者恢复期过后可以从事之前的工作。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统计所有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住院时长
通过对术后54例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治疗成功50例,治疗成功率为92.6%。54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长为(5.5±1.2)d。
2.2比较所有患者护理前后的VAS评分
所有患者护理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护理前的平均VAS评分为(7.3±1.3)分,护理后的平均VAS评分为(2.1±0.4)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VAS评分差异显著(t=27.034,P=0.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统计所有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所有患者护理后均为发生相关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为0%。
3讨论
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治疗椎间孔型腰间盘突出,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治疗椎间孔型腰间盘突出应用非常普遍[6]。因为该手术属于有创手术,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降低手术对患者的伤害。本文选择了54例椎间孔型腰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后证明对进行微创技术治疗的椎间孔型腰间盘突出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护理效果[7]。围术期护理是一种科学系统的护理方式,它强调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在术前、术中、术后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能够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得患者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配合医师进行手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评估,并且将术中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能够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护理人员在术前还准备好了一系列手术器械用品等,方便手术顺利展开。术中护理,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手术,并且关注患者在术中的感受,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最后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患者吸氧护理、康复指导等,能避免患者发生意外事故,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8-10]。
综上所述,对于进行微创技术治疗椎间孔型腰间盘突出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护理效果,保障了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有效避免了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树东,王树海,纪福利.椎间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62-65.
[2]Quirno M,Vira S,Errico T.Current.Current Evidence of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s[J].Bulletin of the Hospital for Joint Disease,2016,74(1):88.
[3]郭小伍.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8,18(3):28.
[4]符清波.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J].智慧健康,2017,3(20):91-92.
[5]高昂.髓核摘除大小与后路腰椎微创手术临床效果的相关性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1):1344-1346.
[6]陈燕,吴刚,刘锴,等.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11):1277-1278.
[7]Phan K,Dunn AE,Rao PJ,et al.Far lateral microdiscectomy:a minimally-invasive surgical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J].J Spine Surg,2016,2(1):59-63.
[8]邓红震.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3):6521.
[9]李长青,周跃,王建.经皮椎间孔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3):193-197.
[10]何升华,彭俊宇,赵祥.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骨伤,2011,24(1):72-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