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患儿患上呼吸道混合感染以后,感染顺着患儿气管与支气管向下蔓延,最后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肺炎与气管炎等,但是小儿不会咳痰,造成痰卡在气管里面,使得小儿存在口周发青、呼吸困难与高热不退,危害小儿健康。小儿呼吸道感染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呼吸道感染中有90%是病毒感染,随后继发细菌感染发展为混合感染。临床中能够通过护理来有效帮助患儿呼吸道感染的恢复。小儿呼吸道感染当中比较多见的致病原为肺炎支原体,本文主要针对小儿呼吸道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治疗护理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儿;呼吸道混合感染;流行病学;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樊秀新.探讨小儿呼吸道混合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25-26.
Explore the Epidemiology,Characteristics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Mixed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ldren
FAN Xiu-x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Laibi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ibin,Guangxi,China)
ABSTRACT:After the mixed infection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 children,the infection spread downward along the trachea and bronchi of the children,and eventually lead to pneumonia and tracheitis.However,the children will not cough,resulting in phlegm stuck in the trachea,making the children have perioral bruising,dyspnea and high fever,which endanger their health.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ldren can cause great harm to their health.90%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are viral infections,and then secondary bacterial infections develop into mixed infections.Clinical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help children recover from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Mycoplasma pneumoniae is the most common pathogen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ldren.This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the epidemiology,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mixed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ldren.
KEY WORDS:Children;Respiratory mixed infection;Epidemiology;Nursing
0引言
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后,其机体会出现明显的变化[1-3],可能会导致小儿患上关节炎、腹膜炎等疾病,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小儿患上过敏性紫癜、风湿热与脑膜炎等疾病[4-5]。病原体主要是对患儿鼻、咽、扁桃体与喉部造成侵犯[6-7],从而使得患儿出现炎症。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下文将针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流行病学与特征等内容进行具体阐述。
1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因
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能够分成病毒与细菌两种。大多数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因为病毒,临床中比较多见的病毒有粘病毒、腺病毒与小核糖核酸病毒等。其中粘病毒包含了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2、3、4型)以及流行性感冒病毒(A及B型)[8-9];小核糖核酸病毒包含了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A组与B组、鼻病毒等;腺病毒方面则是包含有30余种血清型能够导致轻重不等的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感染大部分为继发,由于病毒感染使得小儿的上呼吸道局部防御机能受到严重的损害,使得上呼吸道潜伏菌有机可乘。只有少数细菌感染为原发感染,比较多见的原发感染的细菌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β型A族溶血性链球菌与葡萄球菌等。此外小儿呼吸道感染还可以是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
小儿也容易受到疾病的影响而出现呼吸道混合感染,比如说小儿容易受到先天性疾病、营养性疾病与急性传染病的影响。先天性疾病主要包含了先心病、兔唇、腭裂与免疫缺陷病等[10-12],营养性疾病主要包含了贫血、营养不良、小儿腹泻与佝偻病等;急性传染病包含了水痘、麻疹、猩红热与流行性腮腺炎等,肺结核为比较多见的诱因。此外环境也会对小儿产生呼吸道感染造成影响,比如说住处拥挤、光线暗淡、阴暗潮湿、通风较差与小儿平常缺乏锻炼等都会影响到呼吸道感染。
2小儿呼吸道混合感染的原因
在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当中,小儿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其正气不足、年幼体虚以及表虚不固,属于中医上的体感易感风邪者的范围内,当小儿受到外界病毒与细菌等邪气入侵的时候,小儿体内的正气不能够完全抵御外界邪气[13-14],导致其抗病能力降低,所以小儿会发生一系列重复发作的感染病症。在现代西医理论观点中,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和细菌病毒感染虽然有着较大的关联,但导致小儿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是其免疫功能出现紊乱,儿童从出生后6个月左右一直成长到小学阶段,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身体免疫紊乱的类型,所以西医观点中治愈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最好的方法是准确纠正其发生紊乱的免疫功能[15]。
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
小儿呼吸道混合感染当中比较多见的致病原为肺炎支原体。有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只有人类身上能够寄生支原体,患者与携带者为主要的传染源,支原体会有效通过感染者的咽、鼻、喉与气管等充分排出分泌物,并能够有效借助气溶胶与飞沫等进行传播[16]。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中发生率最高的年龄阶段为5~9岁,现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年龄逐渐减小,在全球都有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例存在,肺炎支原体疾病的出现并不具备区域特异性,也不具备显著的季节性,平时存在散发的特点,寒冷季节的发病率会显著提高。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包含有四点,第一点是肺炎支原体患者的发病年龄大部分为学龄儿童,婴幼儿感染临床并不存在典型性,临床容易出现误诊。第二点是近些年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体现为常年流行[17],一年四季都能够发病。第三点是偶尔会出现群体发病的情况,在家庭成员当中也有可能会发生交叉感染,所以在诊断支原体感染的时候,能够将家庭成员感染史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第四点是感染肺炎支原体的重症患者在逐渐增多,感染者的肺外表现也能够呈现出多样性,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和一些组织会出现部分共同抗原[18],所以会出现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并会出现身体多系统脏器免疫损害。
4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具体特点
4.1出现呼吸系统症状
有一部分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会发生呼吸道疾病,头痛、喉咙痛、发热、全身不适以及肌肉痛等都为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表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轻重程度不一样,重症患者大多数会因为起病比较急,会出现百日咳、高热不退与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19],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并不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通过肺部X线检查,大多数时候能够发现单侧或者是双侧大叶肺部实变,会伴随有胸腔积液,成年人主要出现轻症感染或者是无症状。
4.2出现肺外并发症
大多数的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儿,在其病程中都会出现肺外并发症。并发症主要出现在肺部表现之前、之中与之后,或者是不存在肺部疾病,具有明显较复杂的临床表现,包含了以下几点,第一点是表现在血液系统,感染者出现血液系统损害主要是溶血性贫血[20],有一部分患儿会出现冷凝素升高的情况。冷凝素在红细胞中能够发挥细胞毒作用,也能够使得单核细胞、淋白血病、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等发生凝集。第二点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国内外有相关临床资料表明,在由肺炎支原体感染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住院患儿大概占有7%的比例,而且有0.1%的患儿会发生显著的神经系统症状。第三点表现在消化系统上,有部分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会伴随有消化系统症状,大多数体现出非特异性表现,比如说会发生食欲不振、恶心、腹痛、便秘与腹泻等临床症状[21],通常情况下这些症状会在短时间内消失。
5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
5.1注意患儿的多翻身叩背
当小儿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时候,患儿呼吸道内就存在分泌物出现的可能,从而导致患儿发生咳嗽,患儿咳嗽会对其睡眠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尽可能多地给予患儿翻身拍背,以此帮助患儿有效排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22],使得患儿因咳嗽而导致的不适得到有效缓解。
5.2注意清除鼻痂
护理人员能够有效运用吸鼻器来及时清除患儿鼻子里面的分泌物,或者是充分利用沾有温水的棉棒湿润鼻痂,然后将患儿鼻子里面的分泌物一点一点取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清除时的用力力度,避免用力过猛会对患儿稚嫩的鼻子造成伤害[23]。
5.3注意护理降温
如果患儿存在发烧情况,护理人员能够对患儿实施物理降温,能够有效运用酒精擦身、贴退热贴或冷毛巾敷额头等物理降温方式,但护理人员在用酒精给患儿擦身子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要擦拭患儿的前胸或后背。
5.4注意饮食调整
护理人员可对患儿的饮食做出指导,叮嘱家属一定要注意患儿的饮食清淡,同时在确保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合理补充维生素C与水分[24-25],患儿能够多吃一些水果与汤汁,但需要注意不可让患儿一次性进食过多的鸡蛋等具有高蛋白质的食物,避免患儿出现消化不良。
6结语
小儿呼吸道感染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呼吸道混合感染主要表现为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见致病原为肺炎支原体,临床中能够通过护理来有效帮助患儿呼吸道感染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常太芳,程栋.小儿宝泰康颗粒联合头孢呋辛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5(3):746-749.
[2]安黎,汪受传.补肺调营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J].山东中医杂志,2019,67(3):258-260.
[3]王朝霞.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治疗建议[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7):73-74.
[4]刘海芬.阿奇霉素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5):154,160.
[5]李晶.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性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4):42.
[6]张少欣.社区获得性肺炎流行病学及血清降钙素原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2):23-25.
[7]刘敏.小儿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治疗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5):164,166.
[8]王颖硕.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9,34(2):100-104.
[9]周玲丽.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2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9,15(1):36-39.
[10]张丽丽.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89.
[11]姚红梅.舒适护理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7):312.
[12]周小俊.护理干预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价值探析[J].智慧健康,2018,4(33):113-114.
[13]刘素玲.整体护理模式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及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11):57-59.
[14]李玉香.舒适护理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9):196-197.
[15]王记.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体会[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9):174-175.
[16]马君一,于明,李雅静.小儿急性肺炎合并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5):259-260.
[17]刘英.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保健及护理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8,16(14):1173-1174,1179.
[18]陈小茹.300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4):4733-4734.
[19]梁民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96-99.
[20]文运衡,范秀玖,付印强.婴儿(<1岁)急性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7):40-42.
[21]付晓燕,辛徳莉,秦选光.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5,55(4):96-99.
[22]郭红仙,郑成中,尹小梅.九项呼吸道病原联合检测对小儿急性下呼吸道非细菌感染临床意义[J].临床荟萃,2014,29(8):847-849.
[23]黄小琴.小儿呼吸道感染多病原的检测及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2):3078-3079.
[24]范丽,周燕明,王予川.婴儿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2):5483-5484,5487.
[25]吴茜,倪林仙,樊茂.小儿病毒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及病原流行情况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12):57-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