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5 11:37: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我院内科的88例内科疾病患者,按双盲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风险因素分析、整体认识、行动取向和管理态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服务水平,降低风险发生,值得应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内科;护理管理

本文引用格式:钱霞萍.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324-325.

0引言

内科是一门重要的临床科属,其学科多样,涵盖病症复杂。各类急慢性疾病多发,加之各科室管理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不仅增加了临床护理管理工作量,还提高了其管理难度。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发生较大转变,各类疾病比例逐渐上升,临床病例的增加给临床护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传统护理管理方法单一,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但其疗效欠佳且容易增加临床风险[1]。后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护理服务模式更新,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范围越发广泛。部分学者针对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做一研究发现,该模式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和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还能减少患者损伤以及医院的损失[2]。基于此,本次研究特选取88例因内科疾病住院的患者,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其护理管理中的价值和作用,内容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88例收治的内科疾病患者按双盲法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41~65岁,平均(56.12±2.03)岁,病程1~11年,平均(5.12±0.73)年;疾病类型:心脑血管疾病21例,呼吸系统疾病17例,其他6例;对照组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龄40~63岁,平均(56.01±2.11)岁,病程1~10年,平均(5.08±0.63)年;疾病类型:心脑血管疾病18例,呼吸系统疾病20例,其他6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知情同意;②精神意识状态良好;③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④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精神性疾病;②沟通、交流障碍;③临床资料不全;④拒绝参与本次研究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即加强和患者沟通交流,并叮嘱患者主诉,根据其心理变化情况予以心理疏导。同时,加强病房清洁以及遵医嘱指导患者饮食和休息等。而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方法为:①树立风险意识:当前,临床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较多且越发复杂。为此,护理人员需要提高护理风险意识,掌握一定的法律和安全意识,如何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以及保护医院名誉和减少经济损失,以此降低和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②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医院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并邀请高级院专家进行风险知识讲座,内容以当前护理风险知识为主,并在每次培训结束后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考核,以此不断提高其个人素质;③完善护理制度:护理过程中,护士需每日执行查对制度,将科室内标识和警示牌放置于醒目位置,同时完善交接班制度,以此降低和缓解工作压力;④加强患者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护士需要详细的为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叮嘱患者如何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告知家属对患者进行家庭支持,待其恢复至一定程度后可进行简单的功能训练等。

1.4观察指标

①设立问卷调查表对两组风险因素认识、风险管理态度和行动取向以及整体认识等进行评价,各项分值为20分,得分越高表示其掌握度越高;②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并发放给两组患者,对其满意的情况进行评价,分值为100分,满意(>90分)、一般满意(70~90分)、不满意(<70分)。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风险管理情况分析


观察组风险因素分析、整体认识、行动取向和管理态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

 

2.2满意度分析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

 

3讨论

内科疾病复杂多样且其病情变化较快,若治疗不及时,不仅会增加其他免疫疾病的发生几率,甚至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既往护理管理多以当前实际为主,而缺乏对未知风险的把控,进而导致其护理风险度较高,无法满足患者需求等[3]。为此,于内科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措施,泛指利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减少和预防工作中存在和潜在的风险,进而降低对患者的损害和避免医院出现损伤等。近几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理服务的要求逐渐的提高,而临床逐渐增加对护理风险管理的关注[4]。本次研究中通过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加强护理人员日常培训以及完善护理制度和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发现,观察组各项风险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其结果和高文华[5]、张青[6]学者研究结果相符,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风险管理模式可确保每个护理人员掌握一定的风险辨别能力。此外,风险管理能够提早的发现工作中出现和潜在的危险因素,对于降低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减少患者损伤有着重要意义。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和李彤[7]、黄国霞[8]学者研究结果相符,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风险管理涉及内容和方式多样,更符合患者现阶段的心理需求,加之风险管理可以减少患者出现损伤的几率,对于保证患者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进而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

综上所述,将护理风险管理用于内科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琴,郭云美.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6):123-125.
[2]Slemon A,Jenkins E,Bungay V.Safety in psychiatric inpatient care:the impact of risk management culture on mental health nursing practice[J].Nursing Inquiry,2017,24(4):e12199.
[3]叶丽掀.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5):95-96.
[4]Jafari M,Pourtaleb A,Khodayari-Zarnaq R.The impact of social capital on clinical risk management in nursing:a survey in Iranian public educational hospitals[J].Nursing Open,2018,5(3):285-291.
[5]高文华.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3):158-160.
[6]张青.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2):4381-4382.
[7]李彤.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78.
[8]黄国霞.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3):153-1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24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