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8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均分为观察组(34例,采用神经介入治疗)和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后者,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能够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史小平.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92-93.
0引言
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由于脑、颈动脉硬化后,将出现肢体偏瘫、言语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较为复杂与困难,采用目前阶段临床的常规治疗,对于治疗后患者的恢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均无法达到治疗预期[2],因此选择使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就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8例,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在18~80岁,通过彩超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均为缺血性脑血管患者,2个月内未使用过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同意采用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4例,男17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68.53±4.52)岁,;对照组患者34例,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67.51±3.95)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后,其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收治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内科治疗,主要为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抗动脉硬化或是静脉溶栓,并且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进行神经介入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对观察组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并记录好患者的血常规结果、凝血功能情况以及心电图情况。并且为观察组患者进行血管造影,在穿刺成功后,使用造影导管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分析患者脑部主动脉弓上的各分支血管的走行情况以及是否有出现狭窄,或者是发生溃疡而导致患者支血管病变的情况。并且对患者的血管供血情况进行评估,确定病变区域,随后进行动脉溶栓、取栓或是支架扩张等治疗手段。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若有出现紧急情况应当立即进行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前者使用我院自制的治疗有效率调查表进行调查,该表分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明显;一般:治疗后患者病情有一定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并无好转。总有效率=(有效+一般)/总例数×100%。不良反应主要记录比较患者出现头晕、呕吐、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研究中所得的所有数据输入SPSS 14.0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均以(%)表示,通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结论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由于物质条件的上升,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的不科学,致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群患有血管类疾病[3]。尤其是老年人群,因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异物或是血栓的形成导致了老年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多发,患有此症后,将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多个器官或组织功能性下降,包括患者的语言功能、视觉功能甚至是身体的运动功能都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进一步下降,对社会以及家庭均会造成一定的负担[4-5]。目前临床发现,此症的发病因素虽然众多,但是总体的病因可涉及到3个病理的过程,其中主要包括有:患者的血管壁逐渐发生病变、患者血液成分的组成出现异常以及患者的血液流动力学发生变化,经过此3个过程最终引起患者发病。
而目前常规治疗此类疾病,主要是使用药物治疗或是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的维持,进行患者的抗凝治疗、降压治疗以及控制患者血液成分的平衡[6-7]。而手术治疗则是通过手术手段对患者的栓子进行摘除,使患者血液流量加大,防止梗死的情况出现。但由于此类传统治疗方式的治疗虽可收到一定效果,但较预期尚有一定距离,因此更新型且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的研究在一直不断进行[8]。使用神经介入治疗,可以对患者动脉进行溶栓、取栓以及支架扩张等治疗,以此达到缓解患者血管压力,增加血流量,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管缺血情况,起到治疗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通过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可知,在使用了神经介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远高于仅使用常规内科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样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使用神经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并且治疗后其恢复情况更好,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也有所改善,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使用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能够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Dilshod Mamadaliev,Yoko Kato,Sandeep Talari,et al.The overview of the second annual winter seminar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n Banbuntane Hotokukai Hospital[J].Asian 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18,13(2):531-533.
[2]Stefano Caproni,Carlo Colosimo.Movement disorders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from pathophysiology to treatment[J].Expert Review of Neurotherapeutics,2017,17(5):509-519.
[3]杨洪富,刘蓉.神经内科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9):131.
[4]宗劲,王慧.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5):121-122.
[5]祖合热阿依·牙合甫,党辉,王成凤,等.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远期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7):70-73.
[6]左毅.药物联合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1):64,66.
[7]魏官,辛雁瑞,韩慧茹.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7):2216-2217.
[8]黄金波.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8):16-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