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高度近视激光手术患者治疗效果、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激光手术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主要为常规性护理,观察组42例进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种干预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并无较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更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和对照组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高度近视激光手术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时可有效提升患者干预效果,改善心理状况,并发症状况,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循证护理;高度近视;激光手术;并发症
本文引用格式:张艳.循证护理干预对高度近视激光手术患者治疗效果、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6):351-351.
0引言
近视为多发性眼科疾病,激光治疗时有术后痛苦小和视力恢复快的特点并有良好可预测性,逐步成为国内最流行的近视治疗方式。但高度近视较为特殊,虽然激光治疗时效果良好,但有分析认为此种治疗方式会引发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整体治疗效果,因此需选取有效护理方式[1]。有学者提出,循证护理在此种疾病干预中效果十分突出[2]。为提升患者整体干预效果,现选取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不同干预方式下的治疗效果,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激光手术患者83例,对照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17~46岁,平均年龄(29.63±4.21)岁;观察组42例,男21例,女21例,年龄16~46岁,平均年龄(29.71±4.24)岁,患者基础性数据并无较大差异,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为常规性护理,术前叮嘱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清洁,主要有洗澡、更衣和盘头。术前完成各项试验检查,其中主要为血常规、心电图和胸透等检查。并叮嘱患者术前休息。术后叮嘱患者闭眼休息,巡视患者是否出现眼睛红肿状况并检查眼压。
观察组患者则为循证护理,成立循证护理小组,主要由护理督查员、病区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组成,所有人员均掌握循证医学干预方式。首先进行问题循证,小组成员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每周定期总结,分析临床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掌握患者潜在危险因素,最终确定患者术后常见问题,精神状况作为主要研究问题。
循证支持。主要采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高度近视患者手术治疗时常见护理方式分析,并寻求本领域实证。主要方式为:依据问题进行关键词检索,检索英文数据和中文数据。主要搜索网站为万方、知网、维普等中文科技数据库。对所查询文献在初步筛查,主要选取相关资料齐全,有效性和适宜性高的文献。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循证干预,术后为患者滴眼药,主要方式为防止感染、促进患者伤口修复。术后当天开放滴眼,叮嘱患者闭目休息,减少眼球转动。坚持点眼,并需确认点眼吸收,整个过程中不得压迫眼球。保持体表清洁,禁止采用纸巾和毛巾擦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出现局部渗血和自觉疼痛加重时则需及时和医生沟通,早发现早处理。对有眼部异物感、肿胀时需及时告诉医生。
术后精神状况干预。激光治疗术相对于其它治疗方式为陌生的治疗方式,同时手术费用较高,患者精神状况并不稳定,常会担心手术效果,进而会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严重影响机体康复。对此种状况首先需强化术后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将焦虑等心理进行疏导。同时为患者进行心理暗示,叮嘱患者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最后进行问题循证,主要对护理方式进行分析。对护理不当方式进行调整,最终再次进行循证支持和调整。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其中主要分析干预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裸眼视力,其中主要分析患者1周、1个月、3个月后视力变化。(2)分析患者心理变化状况,其中主要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进行分析,总分为100分,69分之上为重度焦虑、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抑郁,50~59分为轻度焦虑、抑郁。(3)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其中主要并发症为眼压高、角膜水肿、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处理患者数据,以2检验计数资料(%、n),以t检验计量资料(±s),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2.2分析患者不同干预方式下心理状况
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并无较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更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2。
2.3对比患者并发症状况
对照组:眼压高2例、角膜水肿3例、感染2例,并发症率17.07%;观察组:眼压高1例、角膜水肿0例、感染1例,并发症率2.3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和对照组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度近视为儿童视力超过400度,成人视力超过600度的屈光不正常状况。现阶段病因并未完全明确,主要为遗传和后天两种方式作用。若治疗不及时则会随病情发展视力急速降低,出现视网膜脱离和斜视等问题。由于此种患者多需进行手术治疗,因此选取有效的干预方式便十分重要[3]。综合各种分析,本次干预中更为重视干预的有效性和并发症控制效果,选取循证护理。
分析循证护理临床实际可知,此种护理方式临床工作中着眼于具体和特定性问题,通过检索文献进行资料取集,寻求最佳护理方式,之后通过临床实践,以判断性眼光审视十分可达到最佳成效[4-5]。通过此种方式循环分析,最终达到改善护理质量的目的。此种护理方式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有效提升医疗护理工作,同时也可通过深入细致展开,持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组成循证小组时所有护理人员均以充分掌握循证护理方式,因此可有效保证循证护理效果[6]。问题循证时主要为对患者常见和多发问题进行分析。通过问题分析寻找护理依据,最终形成护理方案。由于所有护理方式均有科学可有效的循证支持,因此患者整体护理效果良好。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效果更好,同时并发症更少。出现此种状况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更佳。因此可知通过循证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综上所述,为高度近视激光手术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时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控制并发症和不良心理,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贾慧,史清霞,王艳丽.高度近视眼薄角膜患者FS-LASIK与SBK手术的护理对比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0):117-118.
[2]杨晶,高度近视眼伴后巩膜葡萄肿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1):1789-1792.
[3]梁慧新.高度近视眼伴后巩膜葡萄肿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7):183-185.
[4]田青.综合护理模式在高度近视患者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13):82-84.
[5]周媛婷,杨颖华.内界膜剥离硅油充填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围术期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3):295-298.
[6]张永菲,陈露,易际磐.飞秒激光LASIK与机械刀SBK治疗高度近视的眼部健康对比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2):63-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