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方法将外科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后,将其患病因素、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整合分析,得出风险因素的防治与应对方案。结果经过本次分析探究,我院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护理体系,护理人员的素质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结论全面的护理体系使得患者的病情得以治疗,患病周期缩短,提高了日后的生活质量,为普外科风险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护理制度
本文引用格式:刘淑利.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268-269.
0引言
在我国现阶段医学领域中将护理风险暂定义为通过不安全因素的影响,使得患者在护理期间导致伤残意外发生概率升高。护理风险也成为了反映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术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情况,进而采取有效高质量的处理措施[1]。因此如何降低护理风险以及应对措施成为了如今普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1普外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
根据院内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制定安全模式的管理方案,主要将管理模式的质量作为首当其冲的任务,并且同时向医疗管理人员普及传统安全管理制度与新型安全管理制度之间的区别与通性,把传统模式的被动性进行改进,在事件发生之前就要尽量做到质量把控[2]。现阶段临床医学中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愈加严重,而护理体系等多方面也展露出较明显的隐患。经过本院统计人员所调查的探究报告显示风险增加的原因有如下两个:首先是现今大多数医院医护人员从业经验较为薄弱,资本经历也较少,很多护理人员的职称暂处于初级阶段,对某些临床记录处理不当,相关风险系数评估不准确,对危险事件的发生没有充足的准备与解决方案,临场乱了分寸。而工作任务相对繁重,缺乏对基层护理人员的管理与监督,加上家属对医患关系之间的误解,导致护理工作者的压力较大,内心得不到理解与安慰,导致护理人员带着原本就稚嫩的经验和对患者恐惧紧张的心理走上手术台,若出现任何差错,将会使医患关系更为严峻,不可调和,因此进入恶性循环。其次是自医疗条件改善以来,随着患者病情的治愈率升高,各类患者的患病率也升高,因此外科患者数量增加,病情危急患者增多,患者入院出院周期加快,并发症较多,手术变得繁杂、难以处理等因素,都导致了普外科护理风险系数加大,在护理制度以及管理体系等方面残留大量问题。
2关于做好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建议措施
2.1增加护理风险的因素
入院的外科患者有着患病时期长、手术复杂程度大、术后并发症增多等不安全因素,外科护理服务的环境、制度、流程也发生了改变。护理风险的增加,使多类疾病顽固性加强,如急性重症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院内可经过一系列活动宣传等来向护理人员告知护理相关制度,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加强意外事件防治与处理的管理力度。在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监督与规范的同时,还要在护理工作小组中展开多种形式与层次的教育宣传活动,对护理人员对医疗管理条例、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应急预案内容的了解程度进行考察,对相关成绩优异、较为突出的工作人员进行嘉奖,对个别违反规定或表现消极的个人进行处罚。组成研究讨论小组,对院内护理风险的升高,危险事件的发生以及预防进行探讨研究,成员们集思广益对该会议做出了解与评判,对典型普外科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最终整理出应对措施,提高个人的应急处理意识。还可以邀请资历较高、经验较为丰富的院士、领导、优秀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讲座,将护理制度精华传输给初级工作者,降低工作的盲目性,提高专业素养。
2.2完善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院内将成立工作小组这一计划落实,首先,将患者的护理工作,即用药管理、体位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工作分配到个人,以资历较高、经验较丰富的护士长作为该组组长,对成员进行工作审核评估,其次是为了增加医患之间的了解程度,提高对工作的执行力与熟练程度。护理人员经过专业素质培训及考核后,就可上任进行工作,将患者起居问题了熟于心,掌握护理风险的成因,并根据一些潜在风险制定较为完善的护理制度,组成更加健全的护理工作体系。
各工作小组之间要随时交流工作心得,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实时跟进,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展示讨论,并总结分析出该风险的特点,制定护理风险防范机制,强化管理。在翻身叩背、更换引流袋、心肺复苏、静脉输液等技术操作的流程标准,结石性胆囊炎、胃癌、乳癌、甲亢等专科疾病的护理服务指引,氯化钾、胰岛素、止血剂、抗生素等专科用药规范指南以及突发性呼吸心跳骤停、失血性休克、甲状腺危象等专科抢救规范流程方面,都要确保做到护理工作全程的规范化[3]。
加强环境及设施管理:对患者进行不同级别管理,对待病情危急的患者需加大管理力度,每天查看患者所使用的医疗设备:护栏、轮椅等,经常展开护理巡视并认真记录巡视情况,保存好记录档案。加大环境管理力度,若是患者发生意外时没有可以扶靠的用具,将大概率摔倒,致使二次受伤[4]。因而在对此类患者展开护理时,需要为其准备两样专门的扶靠工具,提升患者的安全系数,防止患者再次受伤。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在入院过程中受到二次损伤,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
强化科室护理质量监控:对科室进行护理质量监管的过程中,确保以下四个方向工作必须要做好,即:重点员工、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患者的护理质量监督。这四个方向是护理过程中的重点,也是护理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将这四个方向的工作做好即可大大提升护理质量。但这四个方向的工作也是难点之所在。重点员工,指的是个人情绪管理能力较差、责任心不够强的护理人员,或是尚在实习期的新护士;重点患者,指的是手术患者、紧急患者、新住院患者等;重点环节,指的是并发症护理环节、用药环节等;重点时段,指的是夜间休息时间、节假日时段和交接班时段等[5]。
2.3做好对护理文书的规范管理
加大对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的认真程度和监管力度,从而保证在出现医疗纠纷时可以有据可依,供领导和家属进行合理的判断,并作为强有力的法律依据,护理记录在出现医疗纠纷时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强有力的。护理记录在记录好后要仔细封存起来,不得在任何一处进行改动。所以,在进行护理记录时务必要尽可能地详细、准确、及时、客观、真实,并认真书写字体,不得随意删改,不得缺项漏项。并严格使用医学术语,保证护理记录的规范性、专业性。要格外重视患者不良状况发生时的情况,并严格按照真实情况进行记录,保证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一致,切不可随意更改、凭空想象,应尽可能地避免引发护理纠纷[6]。
3小结
患者在院内治疗及住院恢复过程中的所有存在发生概率的危险事件即为护理风险。而风险掌控的意思是对患者、家属、医生、护士、医疗装置、环境、医疗计划发生危险或恶劣影响的概率进行预估和判断并做出预防措施方案[7]。一般来说,外科患者的急诊较内科更多,其患者大都病情较为复杂,急需治疗的患者多,此类特点为大多在术后皆需安置引流管、病情变化快等,这便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危险程度,对护理工作人员的要求加大,提高了护理难度,同时也加大了生活负担[8]。在整个治疗及康复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需要一直在有关人员的监督下实行,以确保在患者的治疗及护理的整个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纰漏,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康复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任何简单的一步都有可能发生风险,而若一旦出现事故,便有可能会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所以,护理风险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其计划的紧急事故处理措施、预防事故措施将大大降低患者出现事故的可能性,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而令患者得到优良、可靠的治疗及恢复生活,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蒋明丽.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33):5104-5105.
[2]董小娟.普通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分析[J].临床研究,2018,3(13):72-74.
[3]简政群,余佳静.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饮食保健,2018,17(13):82,84.
[4]熊艳芳.普外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7,35(11):23-25.
[5]周永红.护理风险管理对普外科护理管理中效果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8):181-182.
[6]范纪凤.护理风险综合评估信息系统在普外科的应用与效果[J].中外医疗,2017,36(32):151-153.
[7]徐薇,王玲云.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9):149,158.
[8]张柳燕.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住院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7):230-2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