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应用及症状转归情况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4 10:21: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应用及症状转归情况。方法选入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100例冠心病患者,数字表法分组,阿司匹林治疗组对于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用阿司匹林治疗,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组对于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比较两组冠心病治疗的总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出现率。结果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组对比阿司匹林治疗组冠心病治疗的总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组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不良事件更有优势,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实施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效果确切,优于阿司匹林治疗,可更好的控制机体炎症状况,改善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出现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药物。

关键词:硫酸氢氯吡格雷;冠心病;应用效果;症状转归情况

本文引用格式:张凡.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应用及症状转归情况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179,183.

0引言

冠心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冠心病主要病理机制,而脂质异常代谢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主要以改善心血管血液循环,调脂、恢复受损心肌组织,治疗并发症为主。治疗主要采用硝酸甘油控制心绞痛,并给予阿托伐他汀类药物调脂、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损伤心肌修复、降低血脂水平和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舒张以及收缩末期内径水平[1-2]。本研究选入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100例冠心病患者,数字表法分组,阿司匹林治疗组对于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用阿司匹林治疗,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组对于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比较两组冠心病治疗的总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小板监测水平、血小板聚集率;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出现率,分析了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应用及症状转归情况,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入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100例冠心病患者,数字表法分组,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组男患者27例,女患者23例。年龄范围49-79岁,平均年龄(58.68±2.21)岁。病史6个月~13年,平均病程(5.11±2.21)年;其中稳定型心绞痛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1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阿司匹林治疗组男患者29例,女患者21例。年龄范围50-78岁,平均年龄(58.21±2.12)岁。病史6个月~13年,平均病程(5.06±2.27)年;其中稳定型心绞痛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急性心肌梗死14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阿司匹林治疗组对于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用阿司匹林治疗,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组对于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其中,硫酸氢氯吡格雷每次75mg,每天1次,阿司匹林每次100mg,每天1次,两组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冠心病治疗的总治疗有效率(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血流TIMI是3级;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血流TIMI是2级;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2]);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出现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统计,进行t、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冠心病治疗的总治疗有效率分析


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组对比阿司匹林治疗组冠心病治疗的总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1。


\
 


2.2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接近,P>0.05;治疗后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组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如表2。

\

 
2.3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出现率

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出现率低于阿司匹林治疗组,P<0.05。其中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组不良事件总发生12.00%,而阿司匹林治疗组不良事总发生30.00%。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近年来,由于暴饮暴食,生活习惯不良,糖尿病,缺乏运动和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因素,冠心病的发病率显着增加。冠心病患者的症状主要集中在胸闷症状,胸痛症状和疲劳症状,有效治疗后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这对临床上有重要意义。当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与心肌的血液供应之间存在障碍时,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的急性和暂时性缺血和缺氧,并且可发生心绞痛。冠心病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慌、气短乏力等,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低血压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冠心病治疗关键在于尽快恢复心肌血液灌注。药物治疗是传统的治疗方法,虽然常规药物能改善左心室结构的重建,改善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内分泌状态,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病情,且预后较差。

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可选选择性抑制ADP介导的糖蛋白GPIIb/IIIa复合物的激活,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3-4]。阿司匹林是有效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环氧化酶,促使细胞炎性因子数目降低,达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和抗炎等作用,可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和稳定粥样硬化斑块,但其可抑制血管内皮下拨前列环素L2的合成,导致肾血流量降低而增加水钠潴留发生风险,甚至可引起胃肠道不适症状。与阿司匹林相比,接受PCI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的冠心患者者效果更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症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并可减少术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5-8]。研究发现,医务人员选择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与阿司匹林药物相比,基于血小板活化抑制和血小板抵抗,在血管扩张,改善外周循环和血栓形成减少得到确切结果,这将在改善心脏功能和改善药物使用方面产生更显着的效果。

本研究中,阿司匹林治疗组对于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用阿司匹林治疗,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组对于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实施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效果确切,优于阿司匹林治疗,且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接近,P>0.05;治疗后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组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出现率低于阿司匹林治疗组,P<0.05。其中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组不良事件总发生12.00%,而阿司匹林治疗组不良事总发生30.00%。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实施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效果确切,优于阿司匹林治疗,可更好的控制机体炎症状况,改善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出现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1]程林.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05):596-597.
[2]徐安妨.瑞舒伐他汀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4):18+25.
[3]温培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1):66.
[4]Schnohr,Peter,Marott,Jacob L.,Kristensen,et al.Ranking of psychosocial and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by importance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Copenhagen City Heart Study[J].European Heart Journal:The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2015,36(22):1385-1393.
[5]张青梅.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7):6-7.
[6]付磊.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5):146.
[7]李昌利.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冠心病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01):79-81.
[8]Wang,Wenru,Zhang,Hui,Lopez,Violeta,et al.Improving awareness,knowledge and heart-related lifestyl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mong working population through a mHealth programme:study protocol[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5,71(9):2200-22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09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