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1 14:46: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复杂性阑尾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结果两组间经过比对以及计算后,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镇痛药物的服用次数、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用时差异性逐级加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0例患者经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20例患者经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00%,比对并发症发生率(χ2=5.6250,P=0.0177),P<0.05差异性加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杂性阑尾炎患者应选择腹腔镜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强。

关键词: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阑尾炎

本文引用格式:王文波.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对比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80-81.

0引言

阑尾炎是外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病患病人群可为任何年龄,如果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会引发腹膜炎或者穿孔,对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阑尾炎一般情况下采用外科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但是传统阑尾炎切除术对于病患的创伤大,需要很长时间恢复,并发症高,现阶段,腹腔镜手术逐渐替代传统的外科手术,成为治疗阑尾炎的重要治疗方式[1]。研究纳入4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具体分析。

\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此研究中的4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复杂性阑尾炎患者,研究中男性以及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32例以及8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6岁,平均(40.85±8.83)岁。将40例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腹腔镜手术)以及对照组(开腹手术),各组患者的例数为20例,通过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予以比对以及计算,并未产生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研究性加强。

1.2一般方法

开腹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阑尾炎切除术,取仰卧位,使用硬膜下麻醉,传统的手术切口,切口长度为5~7 cm,用四号线缝合,术后同样进行抗感染治疗。

腹腔镜手术:患者均选择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并选择仰卧位置进行手术,对患者麻醉之后在其肚脐位置处做一切口,其切口长度大致约为1 cm,创建气腹同时进行观察,并通过三孔法予以操作。随后对患者的腹腔予以探查,并将粘连位置予以分离,顺延结肠的位置将阑尾找出,将位置予以确定之后将其充分暴露,随后将阑尾的走向予以明确,在腹腔镜的基础下通过超声刀对阑尾动脉进行游离,将阑尾进行分离,在距离阑尾根部位置处的0.5 cm选择超声刀对其进行切断,而后对其进行杀菌,通过生理盐水对其进行冲洗,并常规放置引流管。在系膜根部进行钳夹、切断、结扎、标记阑尾根部、切断,局部消毒之后进行缝合或者荷包缝合,也可以选择应用Hemolock夹闭,术后逐层关腹。

1.3评价标准

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后服用镇痛药物的次数、手术完成后肠道功能恢复用时以及住院用时,与此同时对其并发症发生状况予以观察。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通过SPSS 21.0统计学软件予以计算以及整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相关指标


观察组经腹腔镜治疗后,其手术用时为(118.49±18.17)min,手术中出血量为(21.05±8.60)mL,手术后镇痛药物的服用次数为(2.17±1.29)次,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用时为(15.29±10.49)h,住院用时则为(8.49±3.92)d。对照组经开腹治疗后,其手术用时为(87.40±20.88)min,手术中出血量为(81.23±9.74)mL,手术后镇痛药物的服用次数为(5.54±1.64)次,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用时为(34.54±10.84)h,住院用时则为(15.64±6.74)d。两组间经过比对以及计算后,(t=5.0232,P=0.0000)、(t=20.7131,P=0.0000)、(t=7.2229,P=0.0000)、(t=5.7070,P=0.0000)、(t=4.1010,P=0.0002)、P<0.05,差异性逐级加强,有统计学意义。

2.2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20例患者经治疗后,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发生率为5.00%;对照组20例患者经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脓肿,3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2例患者出现肠梗阻,发生率为35.00%,比对并发症发生率(2=5.6250,P=0.0177),P<0.05差异性加强,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伴随腹腔镜的不断完善以及发展,此方法逐渐应用在阑尾炎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而言无较大创伤,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然而近年来曾有学者认为腹腔镜治疗同样可应用于复杂性阑尾炎的治疗中[2]。此方法由于采用超声刀会获取显著的止血效果,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对肠管的牵拉现象,降低体壁神经以及肌肉被切割的发生现象。与此同时,腹腔镜手术可以防止阑尾和皮下组织进行相互接触,因此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除此之外,复杂性阑尾炎患者通过腹腔镜治疗后,能够减少服用镇痛药物的次数,有助于患者的恢复。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相关学科的融合为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加上医生越来越娴熟的操作,使得许多过去的开放性手术现在已被腔内手术取而代之,大大增加了手术选择机会[3-6]。急性阑尾炎属于常见的一种外科临床疾病,病发率一直在常见的急腹症中排在首位,具有较快的病情发展特征,在发病的早期临床患者的右下腹会感知到疼痛,尽管不是十分显著,但是存在显著的压痛感与肌紧张感,病发的原因能够分成细菌以及毒素感染或是物理、化学等因素[7]。

腹腔镜手术为临床新型的手术方式,属于微创技术,其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具有诸多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腹腔镜术治疗切口较小,且对患者机体损伤程度较轻,术后不会产生瘢痕,对手术皮肤部位的美观不会造成严重影响,不会损伤患者软组织,同时还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②腹腔镜术能扩张手术视野,利于医生对患者腹腔内情况仔细探查,而及时发现其他疾病。③腹腔镜术能预防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情况,在术后用套管针取出患者切除组织,能避免切口发生脓液污染情况,预防感染发生。④腹腔镜术能将手术切口充分暴露出来,能吸净患者残留在腹腔的脓液和积液,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各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术能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8]。综上所述,两组阑尾炎患者经治疗后,比对手术后的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性逐渐加强,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性阑尾炎患者应选择腹腔镜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强。

\

 
参考文献

[1]刘钟华.急性阑尾炎经腹腔镜手术与以往的开腹术式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34):78-80.
[2]努尔哈力力·马坎.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8):50-51.
[3]夏小马.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9):126-128.
[4]谢伟,李飞.急性阑尾炎经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27):97-98,104.
[5]章文杰,李翔,梁章焱.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炎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8,39(4):716-717.
[6]魏建龙,杜文辉,王国福.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8,11(3):64-65.
[7]曾从德,曾颖.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对比研究[J].系统医学,2018,3(3):75-77.
[8]吐尔洪·吐尼牙孜.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2):83-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06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