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对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临床进行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19 16:21: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诊治的200例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低分子肝素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比对相关数据做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老年患者的总有效率(96.00%)明显比对照组(75.00%)高,P<0.05;研究组老年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可优化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呼吸衰竭;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

本文引用格式:王振耀.对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临床进行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77-78.

0引言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心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频率高的特点,其发病机制是指患者的肺部功能异常,无法实现气体有效交换,导致机体出现严重缺氧现象,继而诱发上消化道出血、休克、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可在短时间内病死,故临床上需重视合并呼吸衰竭的肺心病患者,提前做好抢救准备,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1]。本研究主要介绍20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旨在为其探究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诊治的200例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n=100):68例男、32例女;年龄最大90岁,最小70岁,平均(80.32±2.15)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5个月,平均(3.45±1.25)年。研究组(n=100):68例男、32例女;年龄最大90岁,最小70岁,平均(80.32±2.15)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5个月,平均(3.45±1.25)年。两组老年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老年患者均进行水电解质纠正、止咳、化痰、面罩吸氧、营养支持、平喘、抗感染治疗、强心利尿、支气管解痉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以上基础增加低分子肝素(厂家:江苏大同盟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 20163060,规格:1 m L:5000 IU×10支/盒)治疗,选择腹壁下为注射部位,每日注射2次,每次注射2500 U,7 d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仔细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及水肿、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的发生情况。仔细分析患者的血气指标,根据其结果合理调整其临床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老年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做比较。疗效判定[2]:老年患者经治疗后,其生命体征指标已完全恢复,其发绀、水肿、气喘等临床症状均消失,且心功能恢复2级以上,为显效;老年患者经治疗后,其生命体征指标以及发绀、水肿、气喘等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且心功能恢复1级,为有效;老年患者经治疗后,其生命体征仍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且其发绀、水肿、气喘等临床症状均无显著改善,其心功能仍然处于异常状态,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老年患者的总有效率(96.00%)明显比对照组(75.00%)高,P<0.05,见表1。


\

 

2.2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老年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2。

\

 
3讨论

肺心病是常见疾病之一,是指机体的肺动脉系统、肺组织发生原发病变,导致肺动脉压力明显增加,继而加重了人体的右心负担,最终造成右心室肥大及其他严重症状出现,是一种因心功能异常所致的继发性心脏疾病[3]。据研究发现,临床上有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均可出现呼吸衰竭症状[4]。一旦合并呼吸衰竭,极易因高碳酸血症、严重呼吸功能异常、低氧血症及其他原因造成气体无法及时交换,最终导致机体呈缺血缺氧状态,进而引发休克、肾功能衰竭、紫绀、上消化道出血、肺性脑病等多种严重并发症[5]。氧流量不合适、排痰用力过度、呼吸道感染等均会加大呼吸衰竭的发生几率,且引发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等疾病的风险加大,严重时可致死。

低氧血症、呼吸道感染导致机体的脏器功能、结构均发生不可逆性的损害,以上原因是造成肺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6]。肺心病患者机体处于缺氧状态时,其肺血管、心血管平滑肌均处于收缩状态,大大增加了肺动脉痉挛的发生风险,导致肺血管床明显降低,显著增加了患者的血液粘稠度与血容量,最终造成肺功能衰竭[7]。临床上治疗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常以平衡水电解质、止咳、化痰、吸氧等治疗为主。低分子肝素是临床上治疗呼吸衰竭的常用药物,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抗凝血药物,其抗凝血功效较好,可显著增强肺通气功能,减轻其肺动脉高压,减少气道阻力,有效缓解患者的支气管痉挛、微血管收缩症状。同时,低分子肝素具备较强的抗炎功效与抗过敏功效,注射至患者体内部后,可帮助患者改善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并显著增强其功能,也可对部分炎性因子产生一定的抗炎作用,进而得到有效抗炎效果及抗感染作用[8]。该药物还可促进凝血酶、抗血酶的通透性明显增强,进而发挥其平衡血脂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老年患者的总有效率(96.00%)明显比对照组(75.00%)高;研究组老年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提示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可显著优化疗效,明显缩短症状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有助于老年患者的发绀、呼吸困难、气喘等症状快速缓解,逐渐提高其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对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可优化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师淑珍.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100例临床护理[J].吉林医学,2014,35(9):1991-1992.
[2]刘希晶.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4):153-155.
[3]Shao S,Bao SP.Clinical analysis of chronic tonsillitis in 12 HIV/AIDS patients[J].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head,and neck surgery,2017,31(19):1508-1511.
[4]张静,苏江华,杨会芳,等.无创呼吸机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9,31(1):33-35.
[5]卢庭裕.无创通气辅助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60-61.
[6]李新,梁宗安.无创通气联合法舒地尔应用于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5,21(8):1491-1493.
[7]Mansour AE,Abdelsamad AA,Arman MME.Prognostic value of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Egyptian Journal of Chest Diseases&Tuberculosis,2012,61(4):297-300.
[8]范远威,王永,朱宝山.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6):156-1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88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