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低离子凝聚胺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方法从我院于2018年1~12月收治的输血患者中提取368例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根据不同的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均分为研究组(184例,采用低离子凝聚胺开展交叉配血实验)与对照组(184例,采用常规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配血完毕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配血完毕后,其检测时间远短于对照组患者,并且稳定性、准确性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低离子凝聚胺开展交叉配血试验相较于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可有效缩短输血患者的配血时间,并显著提升配血结果准确性与稳定性,提高患者输血治疗的安全性,整体效果较好,可进行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低离子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阳性检出率;准确性
本文引用格式:林晓霞,庞文英,陆慧.低离子凝聚胺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11-12.
Application of Low Ion Polyamide Cross Matching Test in Blood Transfusion Test
LIN Xiao-xia,PANG Wen-ying,LU Hui
(Clinical Laboratory,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cross matching test of low ion polyamide in blood transfusion test.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sixty-eight blood transfusion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According to different cross matching test methods,the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184 cases,using low ion polyamide to carry out cross matching test)and control group(184 cases,using conventional saline cross matching test).Observe 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blood matching.Results After blood matching,the detec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stability and accuracy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cross matching test with low ionic polyamide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time of blood matching in patients with blood transfusion compared with that with saline method,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accuracy and stability of blood matching results,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treatment.The overall effect is better,and can be vigorously promoted and use.
KEY WORDS:Low ionic polyamines;Cross matching test;Positive detection rate;Accuracy
0引言
交叉配血试验是临床上将受血者血清、红细胞悬液与供血者血清、红细胞悬液相互交叉混合,同时进行凝集的实验[1]。通过此种试验可有效了解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鉴定准确性,以此防止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2]。而开展交叉配血试验的方法有多种,通常可使用盐水法、胶体介质配血法、抗球蛋白法以及聚凝胺法等[3]。盐水法属于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但由于盐水法无法有效检测出IgG的特殊抗体以及不完全抗体,因此应用于临床时检验准确性无法满足预期。通过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可有效避免此类问题,提升检验范围,缩短检验速度,提高检验准确性,以此达到提高检验效率与效果的目的。本次研究即主要分析低离子凝聚胺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于2018年1~12月收治的输血治疗患者中提取368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共184例,男92例,女92例,平均年龄为(29.36±4.51)岁,输血原因:产后大出血31例;车祸44例;手术出血46例;慢性贫血23例;消化道出血40例。对照组患者共184例,男91例,女93例,平均年龄为(30.51±5.19)岁,输血原因:产后大出血32例;车祸43例;手术出血47例;慢性贫血24例;消化道出血38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后可知,其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同意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研究内容已审核通过并批准研究开展。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输血前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并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为研究组患者采用低离子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具体方法如下。
对照组:将患者抽取5 mL的静脉血存于试管中,并详细注明患者姓名以及供血者姓名,其后,将试管放置入离心机进行离心,持续1.5 min,3500 r/min后,将血清充分分离。其后将患者的血液红细胞制成2%盐水悬液备用。另取洁净试管,按照同样操作,分离供血者的血清,并将红细胞制成2%盐水备用。其后,分别使用2支洁净试管,将患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血清相互混合,以及患者的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相互混合。分别将混合完毕的试管摇匀后置入离心机中进行离心,选择离心速度为1000 r/min并持续离心1 min。离心结束后立即观察红细胞形态,若处于凝聚则表明结果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
研究组:将患者按照上述对照组患者的方法进行血液静脉血抽取,并明确于试管标注出主次侧管。其中在主侧管中加入患者血清以及4%的供血者的红细胞悬液。分别加入2滴与1滴。其后在次侧管中加供血者的血清以及患者的4%红细胞的悬液,加入量与主侧管相同。加入完毕后,分别为两组试管中加入0.5 mL低离子介质,混合均匀后保存静置1 min,保持实验温度为25℃。静置完毕后分别于两组试管中加入2滴凝聚胺试剂,其后进行充分摇匀,放置入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将离心速度选择为4000 r,离心持续10 s,结束后立即取出试管,分离上层清液,保留下层。观察凝聚情况,其后分别加入2滴凝集消除液,并且摇匀观察,若仍处于凝集状态则表示检验结果为阳性,若持续一段时间后凝集消失,则表示结果为阴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交叉配血试验的检测时间、准确性与稳定性,其中检查结果为阳性则表示受血者与供血者之间配血不相合,阴性表示受血者与供血者之间配血相合。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结果所得所有数据输入SPSS 20.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计数资料使用卡方进行检验,将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若P<0.05则表示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检测时间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交叉配血试验检测时间,其中研究组患者为(3.45±1.57)min,对照组患者为(6.95±1.23)min,两组检测时间相比较,t=23.804,P=0.001,研究组患者测验时间远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检验准确性及稳定性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交叉配血检验结果指标情况,其中研究组患者的准确性及稳定性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结论
临床上患者在进行输血治疗时,由于自身身体将会对不同血型的血液产生排斥反应,严重时可能出现溶血反应,威胁患者生命,因此需要在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以此判断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液是否相合,防止出现溶血情况,影响输血治疗效果,并达到提升输血治疗安全性的效果[4]。
因此交叉配血试验作为临床判断受血者与供血者之间血液是否相合,是否能够进行输血治疗的重要依据,其对于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意义重大,对于此试验的准确性与检出率的相关要求亦较为严格。通常临床可使用的交叉配血试验方法较多,可使用盐水法、胶体介质配血法、抗球蛋白法以及聚凝胺法等,通常临床使用较多的即是盐水法[5]。
盐水法主要是通过将患者与供血者的血液进行离心,将其中的血清与红细胞分离后交叉混合,以此判断患者与供血者血液之间是否相合[6]。此种检验方法操作较为简单,并且对于试剂要求较低,仅需将分离出的血清与红细胞制成盐水即可进行试验,因此普及率较高。但由于此种试验方法,整体试验过程较漫长,需要较长时间才可得出试验结果,并且仅可检测出IgM抗体,对于IgG的特殊抗体与不完全抗体无法检测出,导致此种实验方法适应面较窄,大多适用于关于ABO系统的检测,并且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7]。并导致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出现漏检情况,对患者的输血安全造成影响,整体检验效果无法满足预期。由于输血治疗中若出现溶血反应对患者影响较大,严重的将威胁患者生命,因此需要选择具有高检出率、检验速度快、检验准确的交叉配血检验方法,以此提高患者输血治疗的效率与安全性。
低离子凝聚胺法是一种较为新型的交叉配血检验法,此种检验方法操作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对两组试验试管中加入低离子介质以及凝聚胺试剂进行检验,其主要利用了凝聚胺离子在溶解后,将会产生正电荷,并且对于血液中的带有负电荷的唾液酸起到有效的中合作用,以达到促进凝聚效果的目的[8]。同时,由于低离子溶液的影响,血液中红细胞的电位将有所降低,并提升抗原抗体间的引力,达到提升特异性的凝聚效果。此外使用低离子凝聚法还可有效检测ABO系统与IgM完全抗体、特殊抗体以及不完全抗体,整体检验面较广。因此采用低离子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可有效扩大检验范围,提高阳性检出率,并保持较高的检验准确性与较低的检验时间,整体检验效果较好。
在本次检验结果中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检验时间仅为(3.45±1.57)m in,远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检验时间,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准确性、稳定性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在输血治疗前,为患者采用低离子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检验,可有效缩短配血检验的时间,并明显提升检验的准确性以及稳定性,使检验结果更为可靠,提高患者输血治疗的安全性,整体检验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行大力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使用低离子凝聚胺开展交叉配血试验相较于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可有效缩短输血患者的配血时间,并显著提升配血结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提高患者输血治疗的安全性,整体效果较好,可进行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Gillian Morgan,Donna Catamero,Parul Doshi,et al.Blood transfusion management and transfusion-related outcomes in daratumumab-treated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J].Clinical lymphoma,myeloma&leukemia,2018,18(1):44-51.
[2]Dosunmu AO,Akinbami AA,Ismail AK,et al.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predonation screening for transfusion transmissible infections using rapid test kits in a Hospital-based blood transfusion centre[J].The Nigerian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2017,24(3):162.
[3]R Subha,Kurian Cherian,Archana Nair,et al.Cancer relapse in surgical patients who received perioperative transfusion of blood and blood products:A case-control study[J].Indian Journal of Anaesthesia,2019,63(1):31-35.
[4]赵芳贤.低离子凝聚胺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3):39-41.
[5]刘飒爽,王小伟,陈宇锋.低离子凝聚胺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60-61.
[6]曲文旎,姜启凤,林翠媛.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9):380.
[7]周芳.临床输血检验中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临床价值分析[J].淮海医药,2018,36(6):692-693.
[8]张笑盼,张咏芳.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研究,2019,27(4):158-1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