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刺联合耳穴压丸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耳穴压丸治疗,实验组联合子午流注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93.3%、对照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每次排便时间与排便间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刺联合耳穴压丸针灸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疗效较好。
关键词:子午流注;耳穴压丸;气虚便秘;中风
本文引用格式:吴鹏,汪玉茹,王震.子午流注针刺联合耳穴压丸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6):255-256.
Observation on Clinical Effect of Meridional Fluid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uricular Acupoint Pressure Pills in Treating qi Deficiency and Constipation after Stroke
WU Peng1,WANG Yu-ru1,WANG Zhen2*
(1.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ster’s degree 2017,Hefei Anhui;2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 Anhui)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eridional fluid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uricular acupoint pressure pills in treating qi deficiency and constipation after stroke.Methods The 6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each.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auricular acupressure pills,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ridional fluid acupuncture.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3%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66.7%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fter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s time of first bowel movement,time of each bowel movement and interval time were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Meridional fluid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uricular acupoint pressure pill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qi deficiency and constipation after stroke.
KEY WORDS:Meridian lingers;Ear pills;Qi deficiency constipation;A stroke
0引言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指非全身疾病或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原发性持续性便秘,也称习惯性便秘[1]。随着现在环境及人们生活饮食结构等变化,FC俨然已经成为消化系统中慢性疾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当然在脑卒中患者中也不例外。据统计,脑卒中患者中约有30%-60%在发病后会出现功能性便秘。这些脑卒中便秘患者由于排便障碍,希望通过增大腹压、用力排便来缓解,这便会导致血压及颅内压升高,血流速度加快,往往会因此加大继发急性心梗或新的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概率,对后期康复治疗产生不利影响。中医学认为便秘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减退,腑气运行不畅,糟粕停滞肠内,秘结不通,因而导致出现便质干硬、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周期延长、难以顺畅排出等一系列病证。而在治疗上中医讲究对症治疗,子午流注针法便是在中国古代医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一种时间治疗学说,根据十二经脉的气血盛衰指导选穴或治疗[2],因此在治疗上根据时间不同选取不同穴位对症治疗。研究通过对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患者采用子午流针刺联合耳穴压丸的治疗手段,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与方法
1.1资料
共60例,均为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0~75岁,平均(67.12±0.26)岁;病程3~10个月,平均(5.17±0.30)个月;脑出血20例,脑梗死10例。实验组男16例,14例;年龄60~75岁,平均(68.21±0.59)岁;病程3~10个月,平均(5.65±0.27)个月;脑出血15例,脑梗死15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3]和《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4]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内科学》中关于气虚型便秘诊断[5]。排除标准:患有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者及合并肿瘤、肠结核等肠道狭窄致病者;合并严重心、肝、肺、肾、血液等系统疾患者;中医诊断不符合气虚型者;年龄<45岁或>75岁者。
1.3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的耳穴压丸,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子午流注择时针刺法,具体方法如下:
1.3.1常规操作
两组均用耳穴压丸治疗。第一步先取直肠下段、肺、肾脏、脾胃、大肠等耳穴,先用探针进行揣穴,找到穴位及敏感点进行按压,然后用75%乙醇消毒;第二步将王不留行籽放在长度适中的胶布上,找到之前按压的穴位及敏感点贴上;第三步用力按压,按压到耳朵局部出现酸胀、发热为止,每日每个穴位均要按压30~40次,每次按压5 min,两侧耳穴交替按压,三天换一次胶布及王不留行籽,十天为一疗程。
1.3.2实验组
实验组联合子午流注针刺治疗。子午流注针法取穴根据《徐凤纳甲法合日按时流注开穴表》[6]以卯时(凌晨5-7点)、未时(下午1-3点)、亥时(晚上9点-11点)三个时间点的气血分别流注于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循经取穴,进行针刺相应的穴位来治疗。进针得气后,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40分钟,每日一次,每周六次,十次一疗程。
1.4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1.4.1观察指标
第一次排便时间、两次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便质、便感。兼症:腹胀、腹痛、肛裂便血、努争汗出、食欲不振。
1.4.2临床症状评分标准
主症:第一次排便时间、两次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速度、便质、便感。按照轻中重不同等级记分,轻度记1分。中度记3分,重度记5分。兼证:腹胀、腹痛、肛裂便血、努争汗出、食欲不振。出现一个症状为1分,没有为0分。
1.4.3疗效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主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痊愈: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排便正常,无其他排便时不适症状;显效: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便秘症状明显好转,便质稍干,两次排便间隔时间不超过72小时,其他症状基本消失且积分减少三分之二;有效: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每次大便隔时间较前缩短,便质改善,其他症状有所好转且积分减少三分之一不足三分之二;无效:患者便秘症状未见缓解,其他症状都没有改善且积分减少不足三分之一。
1.4.4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C-QOL)
便秘的发生,大多与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进行有效的指标。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采用PAC-QOL进行效果评价。量表以问卷形式由患者或患者家属评价便秘对于其日常生活的影响,分值越低患者生存质量越高,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差。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AC-QOL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PAC-QOL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PAC-QOL评分组内比较,干预后均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AC-QOL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老年人常见病,该病属于中医“大便难”“脾约”“阴结”“阳结”的范畴[8]。近代中医学研究认为便秘的病因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不畅、体虚易感外邪从而引发胃肠积热、气机郁滞,阴虚血少。基本病机属大肠传导功能失调,腑气不通,糟粕停积。老年人素体虚弱,特别是中风后老年患者,气虚则无生血之源,则血亏,血亏则津枯,因此肠道失润,导致便下无力,大便艰涩,故中医在治疗中风后便秘辨证施治方面上大多以补气养血为主。
耳穴压丸治疗机制类似于现代全息理论,即事物之间彼此联系,某些整体可缩影至某一局部,这就是中医理论所说的“见微知著”,除此之外,中医理论认为耳与经络紧密相连,《灵枢》就有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而经络又网部全身,所以我们认为,整个人体的信息可投射至耳部,而耳部也可以反应及治疗疾病。大量研究证明,循经性是耳穴与体穴经络共有的特性,刺激耳部相应穴位然后通过循经性可传到相应脏腑并能引起该器官功能的显著变化,因此可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9]。古人在根据十二经脉流行顺序和地支排列顺序的相互配合下而研究出子午流注择时法[10]。对于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根据子午流注理论,我们应当选取卯时、未时、亥时三个时间,即气血分别流注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时,这时我们能够借助气血灌注、盛衰开阖的有利时机,循经取穴进行针刺,可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11-14]。
本研究结果表明,子午流注针刺法联合耳穴压丸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不仅能很好的表现出了中医耳穴疗法的优势,也突出了中医时间针法的特色,符合国际时间生物节律医学的特点,通过对便秘患者的治疗率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前后及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显示取得了显著疗效,对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虹.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10):1572-1574.
[2]李娟.子午流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胃肠功能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6):66-6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风病急症诊疗规范[S].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4,5(3):1-6.
[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J/OL].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5]王永炎,严世芸.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6]郑士钢实用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手册[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2:195-205.
[7]CFDA.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31,109,129.
[8]刘立凤,陈强,高越,等.莫沙必利联合益生菌小麦纤维素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10):1862-1863.
[9]张京兰,王非.电针耳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4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1):46-47.
[10]刘炳权.最佳时间针灸法[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89:51.
[11]王燕,周萍,徐素萍,等.子午流注指导下耳穴贴压在预防前列腺增生术后便秘中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5):191-193.
[12]邓肖英.子午流注择时艾灸合摩腹治疗习惯性便秘48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635-636.
[13]汪小冬,蔡俊萍,张雅丽.消胀散敷脐配合择时穴位按压外治便秘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6):29-31,51.
[14]彭爱平,梁爱媚.双黄散子午流注穴位贴敷解除脑卒中卧床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11A):71-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