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面瘫的针灸治疗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2-14 15:50: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患者 30 例,采用中医针灸理论施治,进行针刺、电针治疗等综合疗法。结果 30 例患者中治愈 21 例,有效 7 例,好转 2 例,无效 0 例。结论 针刺是治疗面瘫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且经济适用,几乎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关键词: 面瘫(中医);针灸治疗;综合疗法;疗效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李素梅 . 面瘫的针灸治疗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5):170+172.

\

0引言

面瘫,学名面神经麻痹,也称面神经炎,俗称“歪嘴巴”“吊线风”等,是临床常见病症。临床表现为病侧眼睑不能闭合, 口角歪斜,前额皱纹消失,眉毛下垂,目无法合,流泪,鼓腮漏气,进食过程中食物残渣会在病侧齿颊间隙存在,口水自该侧流下,鼻唇沟变浅等。

1临床资料

收集克什克腾旗蒙医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面瘫病人 30 例,其中男 17 例,女 13 例;年龄 20-70 岁,平均 40.3 岁,病程最短者半天,最长者 15 d。

2治疗方法

2.1治疗原则。风邪属于此病的主要引发因素,因此其治疗原则为疏调筋经、活血通络以及化痰,而后采用针灸进行治疗,针灸选择平补平泄方法。初始治疗阶段主要为疏散风邪和通经络,后期治疗阶段则是标本兼治,主要为活血、养血、行血以及益气。

2.2针刺治疗。由于本病发于面部,遵循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原则,顾取穴以阳明经、少阳经和面部穴位为主。主穴:四白、阳白、地仓、颊车、下关、合谷等穴。随症配穴:目睛闭合不全严重者加睛明;鼻唇沟平坦患者可加入迎香,如患者人中外邪可加入水沟,如果患者额纹消失,眼睛闭合不全且阳白透鱼腰,在恢复阶段可加入足三里;面瘫初期可加入风池以及翳风。地仓向颊车方向刺入 0.8-12 寸,合谷对侧穴位进行针刺。面部腧穴针刺方法为平补平泻法。留针 30 min,每15 min 行针一次。10 次为一个疗程,疗程期间一般不休息。

2.3电针治疗。恢复期可用此法。取穴:取患侧阳白、攒竹、地仓、颧髎、太阳、足三里、合谷等穴。方法:患侧取两组穴位电针治疗仪,采用连续波,以面部肌肉轻微抽动为宜, 留针 40 min,每日或隔日一次。

2.4灸法或TDP 治疗。艾灸疗法:施灸牵正、翳风、阳白、四白、地仓、颊车等穴位,交替使用,每穴每次施灸10min,隔日一次,以皮肤潮红为度。5 次为一疗程,疗程期间一般不休息。

TDP 疗法:采用 TDP 红外线照射患者面部,温度以患者舒适为宜,每次 20 min,隔日一次,5 次为一疗程,疗程期间一般不休息。艾灸与 TDP 疗法视病情取其一种,病情出现好转后,即终止疗程。

3疗效标准

依据 1994 年国家重要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周围性面瘫治疗效果评估内容,患者闭眼良好,额纹和两侧鼻唇沟呈现对称,鼓腮露齿无异常为痊愈;额纹和鼻唇沟对称,闭眼及露齿出现轻度异常为有效;额纹及鼻唇沟显著不对称,闭眼及露齿出现异常为无效。

4治疗结果

详见表 1。

\

5讨论

西医认为面瘫引发因素为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发病机制为面神经出现水肿、髓鞘出现肿胀脱失,同时出现一定程度的轴突变性,进而损伤面神经。就目前而言, 西医治疗本病方法较多,早期可选择小剂量激素冲击治疗, 进而改善面神经水肿,对神经压迫现象进行缓解 [1-2];B 族维生素有助于髓鞘恢复[3]。上述治疗方法均存在相应的局限性, 激素会升高血压,产生消化道溃疡,B 族维生素肌肉注射会产生过敏性休克 [4-5]。

祖国医学认为,该病是由于人体正气异常,卫外不固, 气血出现麻痹,络脉产生空虚,风邪寒热,夹暑湿进入中面部等相关脉络,从而出现营卫不和,阻碍气血,产生筋脉失氧引发。患病早期发病位置为表,患病时间延长会外邪内居筋肉,产生痰瘀内阻。

面瘫在中医学中辩证,经过病期和兼病实施。此病通常为患侧面颊较为平坦,无皱纹产生,目张不合等表现。临床中寒、热、虚证均存在差异性,寒者是因为感受风寒引发, 面部出现引口移颊表现,肤色无任何变化,同时出现恶风寒, 舌红苔薄白等相关症状。热者由于风热之邪引发,首发症状表现为耳部出现疱疹,而后产生口歪眼斜现象,同时出现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以及面部肿胀现象。虚症是因为面瘫时间较长且不治愈引发,会产生抽搐、心悸失眠、舌红少苔、脉弦细等等表现。治疗此病的原则为活血牵正和疏通经络。

阳明经为属于多气多血,少阳属于半表半里,对阳明经以及少阳经进行针刺可实现气血调和的作用,实现疏寒通络以及祛风效果,能够将局部症状改善,同时可起到防止病邪内侵的效果,因此可对面瘫患者进行治疗。针对治疗主要穴位包含合谷、地仓、四白以及颊车等。

针灸能够起到疏通经络和调整阴阳的效果,有助于血液循环,将神经兴奋性提升,加强抗病能力,可将鼓邪外出。

现代研究结果证实,针刺对于血管收缩以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可起到调整效果,有助于淋巴循环以及炎症病灶改善,进而吸收炎性渗出物,电针经过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穴位,对人体组织功能进行调整,有助于血液循环,将其神经营养改善, 进而对神经组织代谢起到促进作用,将患者的神经兴奋性提升,加强纤维收缩可修复受损神经以及肌肉。和合艾灸或TDP 照射进行联合应用能够将面神经组织血液循环进行改善,对毛细血管痉挛状态进行缓解,将缺氧缺血状态改善, 进而缓解面神经水肿以及炎症,以免产生面神经变性。

总之,针灸的良性调整作用,可将神经的兴奋性提升, 有助于营养代谢改善,促进面部肌肉以及神经功能恢复,属于治疗面瘫的有效疗法。治疗过程中需要避免面部受寒,需要佩戴口罩以及眼罩等,每日可滴入眼药水以免产生感染。

参考文献:

[1]全世明, 高志强, 贝尔. 面瘫治疗指南 [J].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6,30(4):274.
[2]张波 , 冯文萍. 神经节苷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面神经炎临床观察[J]. 湖南医学院学报 ,2011,17(9):1184-1186.
[3]郑方遒. 维生素B1、B12 茎乳孔封闭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J]. 医药论坛杂志 ,2006,12(16):69-70.
[4]邢丹, 倪珊珊, 高旭超, 等. 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J]. 上海针灸杂志 ,2010,2(5):289-291.
[5]陈军梅 , 许爱秀. 辨证分期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J]. 上海针灸杂志 ,2010,29(3):22-23.

《面瘫的针灸治疗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14/2018121403511549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7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