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66例的急救与临床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18 09:51: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成功实现心肺复苏的重要因素,以期提高急救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2008~2016年收治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66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和急救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和总结其心肺复苏的情况。结果66例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成功23例,失败43例,成功率为34.85%。结论对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实施急救,将其控制在最佳救治时间,尽量缩短实施cPr的开始时间,医务人员熟练掌握cPr的操作程序并对症救治,可有效地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关键词:心跳呼吸骤停;急救措施;心肺复苏

本文引用格式:帕丽达·玉山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66例的急救与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69-70.

0引言

心脏呼吸骤停是指人体内的血流无法自然地流出和流入心脏,导致心肺停止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心脏停止跳动,呼吸也停止[1]。这是目前临床上出现情况紧急的一种危重症,其引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心脏病、严重创伤、溺水、中毒、手术麻醉意外、窒息等,一经发现需要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如若错过最佳抢救时间或是抢救过程中出现失误,就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脑死亡的严重后果[2]。我院每年都接治过不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本次研究将对选取的往年的部分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探讨如何成功抢救呼吸骤停患者。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8~2016年收治并采用心肺复苏技术救治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男性42例,女性24例,年龄45~50岁。患者发病原因分别为:心血管疾病24例,呼吸系统疾病18例,中毒5例,溺水6例,外伤8例,其他5例。入院前心跳呼吸骤停28例,入院后38例。发病后4 min前入院32例,4~6 min后入院34例。

1.2方法

严格按照心肺复苏的操作实施抢救:首先对患者有无意识进行判断和确定。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直接呼救、心脏按压、清理并开放气道、气管插管等方式,实现患者体内氧气进入和流出。持续观察患者的心电监护结果,如果有必要须尽快进行电除颤。与此用时,尽快将患者的静脉通道打开,给予适量的药物注射,进行药物复苏。最后针对患者发病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全面救治。

1.3疗效指标

心肺复苏的有效性体现在:患者的颈、股动脉等大动脉开始缓慢搏动;患者能够进行自主呼吸,心率开始恢复,并持续30 min以上;患者散大的瞳孔缩小、眼球开始转动;四肢慢慢恢复动弹。并对抢救方式不同的患者,入院前后心跳呼吸骤停的不同患者进行复苏有效率的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插管与非插管抢救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


根据不同情况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抢救方式,其成功率存在明显区别,详见表1。


\


2.2入院前后发病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情况

入院前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有明显不同,详见表2。


\
 

2.3CPR开始时间与患者心肺复苏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4 min内进行CPR抢救的有效率达46.9%,显著优于超过4 min抢救的有效率(P<0.05),详见表3。


\
 

3讨论

心脏呼吸骤停是指心脏突然衰竭、呼吸骤然停止的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必须要及时、快速、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抢救和治疗[3]。因此,当人突然发生心脏呼吸停止的时候,4~6 min属于最佳急救时间,及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帮助患者建立和唤起基础生命体征,才可能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4]。如果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心肺复苏和抢救,4~6 min后将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脑部及其他重要器官组织。因此,想要提高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尽最大努力缩短患者的CPR开始时间。

心肺复苏技术的实施步骤一般包括三个环节:初级心肺复苏、高级心脏生命支持及入院前心脏生命支持[5]。通过对心脏骤停患者及时实施CPR复苏,可有效避免神经功能障碍和多器官组织功能衰竭,最大限度上避免患者出现抢救无效而死亡的情况发生。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很多,同时经研究表明,每年由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差不多要占到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总人数的58.68%,表明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心跳呼吸骤停出现的最主要的发病原因。由此说明,此重症多见于本身就患有心肺源性疾病患者[6]。更重要的是,不同心肺类型疾病患者出现的呼吸心跳骤停,其特点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在进行急救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在进行基础心肺复苏之后再对患者的发病原因予以准确识别,最后便是积极进行对症治疗[7]。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出,采用气管插管和非气管插管实现患者心肺成功复苏的不同情况反映了,抢救方式的选择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并发现在心肺复苏成功的23例患者中,就有17例患者的CPR开始时间是保证在发生心跳呼吸骤停4 min内,进而证实了相关临床研究所提出的观点,即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4 min内实施心肺复苏,6~8 min继续全面救治,患者抢救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8]。除此之外,研究结果还显示院内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外患者,主要原因在于能及时发现院内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情况并立马抢救,同时医院也备有专业的急救设备和熟练掌握CPR操作程序的医务人员进行救治,从而能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在最佳时间内挽救患者生命。

综上所述,心跳呼吸骤停的成功抢救不仅在于发现及时,并且尽量保证在最佳急救时间对患者进行救治。同时,需要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症特点的准确识别选择相应的心肺复苏技术,并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和步骤,从而帮助患者顺利进行心肺复苏,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楼滨城,朱继红.2015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解读之二高级心肺复苏[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2):71-74.
[2]王斌.66例心脏骤停患者急救的回顾与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2,2(16):182.
[3]谢立志,陈秋虾,曾智慧,等.70例心脏骤停患者急救的回顾与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18):62-63.
[4]李银梅.院前急救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9):294-295.
[5]方永红.心跳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术[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16,18.
[6]康业端.1例院外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及救治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2):189.
[7]从丽.院前急救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与护理价值探讨[J].中外医疗,2018,37(33):157-159,162.
[8]徐捷,龚秀芹.79例患者院前心跳呼吸骤停采取心肺复苏的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4):15-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72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