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分为两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疗效,因而在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要采取相应措施落实好人性化护理服务,为患者创设良好的休养环境,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协助患者,积极疏导患者的心理,并且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一旦发展紧急情况立马汇报医生,从而提升患者的恢复情况,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人性化护理服务;实施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左瑞.急性心肌梗死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6):348.
0引言
据2017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推算,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达到了2.9亿,其中1100万是冠心病患者,这些患者可能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患者的“头号杀手”。具体临床症状为心律不齐、焦虑不安、心律不齐甚至心力衰竭,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当前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率逐年上升,死亡率并未随现代诊疗技术的提高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亟待提升[1]。本文为了深入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后的效果,选取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主要探究目标,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治疗,纳入时间由2018年1月开始,到2019年1月结束,将其平分均匀,参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45-76岁,均值(65.3±4.2)岁。实验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50-78岁,均值(63.7±3.6)岁。此次研究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临床表现差异性极小,符合本次研究要求(P>0.05)。
1.2护理方法
对参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对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具体的内容体现在以下几点:(1)为患者创设一个良好舒适的休养环境,保持病房的安静、整洁;医护人员语言要温和平缓,行为举止要落落大方,使病人心情舒畅。(2)对于容易紧张恐惧的患者,为使其尽快适应环境,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及时与患者交流来稳定患者情绪,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与之讲解有关病情的详细情况,在了解病情的基础上,患者的焦虑心理就能得到有效缓解,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另外对于一些盲目乐观、不配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人员应当普及此疾病的危害,使患者对疾病产生应有的重视。(3)在生活上护理人员要积极协助患者,一般来讲,心肌梗后24小时以内的患者主要强调卧床休息。在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在床上采用半卧的体位做八段锦,以提供一定的运动量。患者可下地行动后,继续保持做八段锦的习惯,对加快心脏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外护理人员要定时帮助患者翻身,以确保患者皮肤完整性[2]。(4)另外护理人员要定时巡查患者病情,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血压、体温、脉搏、心律、心电监测等变化,如果患者出现胸骨痛、压榨疼痛时,护士要立刻采取措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每隔30 min记录一次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心电监测,看患者的心律是否出现失常。以此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给以必要的吸氧护理,以防呼吸抑制出现。在前三天可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吸入4-6升/分钟,然后以2-5升/分钟的速度给予鼻导管氧气,从而缓解患者疼痛。(5)最后饮食方面要限制患者的饮食总热量,以控制体重,每天供给热量以25-30千卡/千克体重为宜,多吃豆制品,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多,当吃些粗杂粮、薯类及瓜果,以增加食物纤维素的摄入[3]。
1.3评价标准
(1)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来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心理状况越严重。
(2)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并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收集的所有数据均录入到SPSS 19.0统计软件中,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代表。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9.7±9.2);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2.5±8.0)。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50例患者中,共有8例出现腹部胀痛,7例出现失眠,5例出现腰背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观察组50例患者中,共有3例出现腹部胀痛,1例出现失眠,1例出现腰背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10.0%。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
2.3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1.5±1.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2±2.7)d,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细胞长时间缺血而发生坏死,可以导致猝死的一类疾病,其表现症状为突然心绞痛加剧、不缓解、虚脱、出汗、脉快而弱等。当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数量依旧还在上升,实践实践证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将人性化护理服务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身上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焦虑症,并发症,从而减少住院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从此次的研究结果得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实验组[5],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疗效,因而在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要采取相应措施落实好人性化护理服务,为患者创设良好的休养环境,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协助患者,要积极疏导患者的心理,并且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护理人员要立马汇报医生,从而提升患者的恢复情况,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李颖.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6):214-215.
[2]孙楠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其不良情绪的影响考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6):208-209.
[3]梁翠媛.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7):7249-7249.
[4]王海荣.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的心理状态改变及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6):111-112.
[5]李青.浅析人性化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系统医学,2018,39(3):158-1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