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放射治疗的时摆放位误差。方法在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行放射治疗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随机抽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研究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的摆位标准为:自然体位下零度“十”字激光线处;研究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的摆位标准为:自然体位下身体两侧“十”字激光线处;对比两组左右(X轴)、头足(Y轴)、腹部(Z轴)三个方向的误差。结果经对比研究组与观察组X轴与Z轴差异不明显;研究组Y轴差为2.6±1.3(mm),观察组6.6±3.3(mm),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在采用放射方式进行治疗放射治疗时,采用身体两侧“十”字激光线作为患者摆位的标准,可以有效减少摆位误差。
关键词: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摆位;误差
本文引用格式:郭林,郝大为,殷海涛,等.对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进行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6):233,247.
0引言
放射治疗一般又被称之为放疗[1],是临床上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2]。在临床上,对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均可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3]。目前放疗的技术以及越来越成熟,也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当中,但是其存在的副作用仍然不能忽视。除了放疗患者普遍存在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以外,由于辐射影响,还会对患者治疗部位的皮肤造成一定的损伤,长期接受放射治疗的皮肤组织,易发红发痒甚至永久性变黑。同时,由于不同患者的治疗位置不同,副作用与不良反应也不尽相同。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上,通过射线对骨盆部分的辐射,会对患者的肠道、膀胱以及生殖器官产生刺激,易导致患者出现肠炎、肠道出血、大小便失禁、生殖问题等[1]。因此在盆腔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需要进行明确的定位,减少摆位误差,避免使其患病部位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降低对其它身体组造成影响。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本院行放射治疗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86例,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中,男患8例,女患35例,患者年龄在33-75岁之间,平均(49.87±8.41)岁。研究组中包含卵巢癌8例、宫颈癌1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10例、直肠癌患者5例、前列腺癌3例(宫颈癌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4例、直肠癌患者11例、前列腺癌1例);观察组中,男患7例,女患36例,患者的年龄在33-76速岁之间,平均(49.98±8.88)岁。观察组中包括卵巢癌8例、宫颈癌1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11例、直肠癌患者4例、前列腺癌3例(宫颈癌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5例、直肠癌患者10例、前列腺癌2例)。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两组患者均符合盆腔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标准;②两组患者均与临床放疗适应症的标准相符;③两组患者均具备完善的临床资料,且对本次研究完全知情;排除标准:①疾病晚期出现恶病质者;②急性炎症发作期;③急性心力衰竭发作期。经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定位方法
两组均根据患者个人的盆腔相关指标采用模拟定位机进行常规固定,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使患者的姿势保持为双手抱胸双手交叉抱肘放于额前,脚尖向前且双脚需并拢的状态。然后,进行位置调整,使模拟定位机的正中线与患者的身体正中线一致,定位面与冠状面保持平行,定为面与矢状面保持垂直。将水平、垂直以及总线三个“十”字激光线在患者的身体表面进行标记。
1.3观察指标
观察组,在上述操作后,根据患者零度体表上标记的“十”字激光线,采用定位模拟器进行患者X轴、y轴以及Z轴误差值的测量;研究组,在上述操作后,根据患者身体两侧的“十”字激光线,采用定位模拟器进行患者X轴、y轴以及Z轴误差值的测量。以上指标需每周进行测量,一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摆位误差。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计算机将数据输入SPSS 20.0软件中进行比对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用(±s),组间的比较用t、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用百分比(%),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经测量对比,研究组X轴、Z轴的误差值与观察组X轴、Y轴之间差异并不明显,统计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y轴误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的Y轴误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肿瘤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治疗、药物化疗以及放射治疗三种方式。放射治疗适用于绝大多数的肿瘤患者,并且其在肿瘤患者的治疗当中效果极其显著,在我国的放射治疗的使用率高达百分之七十[5]。目前,我国的放射治疗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手术前放射治疗,肿瘤侵蚀面积较大的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可以有效缩小患者手术的面积,最大限度的保持患者正常组织器官功能;第二种为,手术后放射治疗,为避免患者手术后疾病组织切除不彻底,或是患者存在淋巴转移可进行放射治疗,此时放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6];第三种为,手术中放射治疗,在患者手术的过程当中,如患者的肿瘤部位或是病灶结构导致无法完全进行完全切除,即可在患者手术当中采用大剂量的放疗治疗,这种方式对于胰腺癌以及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极其显著。放射治疗对于肿瘤患者而言能够提高患者的器官组织的完整性以及对于保持患者组织功能上有着重要意义。在放射治疗的过程当中,放疗摆位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放疗摆位是对患者体内肿瘤中心位置的确定方式。肿瘤患者在进行放射治疗之前,需要根据摆位结果进行放射治疗照射区域的确定以及给药剂量的计算[7]。因此,一旦患者的摆位出现误差,将会对肿瘤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轻则对患者的健康组织造成伤害,重可导致患者体内的肿瘤组织未得到充分的照射治疗,复发几率显著提升。在患者行放射治疗前,缩小放疗摆位的误差,对于肿瘤患者的治疗及后生活质量而言极为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以患者的身体两侧“十”字激光线作为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摆位标准的研究组患者X轴误差值为:4.3±2.4(mm)、Y轴误差值为:2.6±1.3(mm)、Z轴误差值为:3.4±2.8(mm);采用零度“十”字激光线作为定位标准的观察组患者X轴误差值为:4.5±2.8(mm)、Y轴误差值为:6.6±3.0(mm)、Z轴误差值为:3.7±2.8(mm)。经对比,研究组X轴、y轴、Z轴的误差值均小于观察组,研究组X轴、Z轴的误差值与观察组X轴、Y轴之间差异并不明显,统计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y轴误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的Y轴误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身体两侧“十”字激光线作为患者摆位的标准,可以有效减少摆位误差,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邱健健,张笑颖,莫凡,等.新型真空垫在盆腔肿瘤放疗体位固定中的应用评估[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7,37(11):838-842.
[2]梁卫学,梁海南.盆腔肿瘤放疗中的摆位误差及其与皮下脂肪厚度的关系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8,39(5):70-73.
[3]姜秀贤.锥形束CT(CBCT)在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324-325.
[4]韦嵩,廖丽华,张艳华.探究四种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及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7,38(10):1878-1879.
[5]Patni N,Burela N,Pasricha R,et al.Assess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setup errors in image-guided pelvic radiotherapy for uterine and cervical cancer using kilovoltage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its effect on planning target volume margins[J].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Therapeutics,2017,13(1):131.
[6]雷海红,金伟端,蒋剑霄,等.基于图像引导下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摆位误差的相关性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08):96-97.
[7]张彦新,戴建荣,吴朝霞,等.自制"倾倒式"治疗床减小胸腹部肿瘤放疗摆位误差可行性与有效性[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8,27(3):289-2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