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电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疗效的临床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15 14:19: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针灸科45例及皮肤科45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电针+西药治疗)45例和对照组(西药治疗)45例,治疗周期均为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2.2%(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治疗1周及治疗2周后VAS评分降低(P<0.05)。结论电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确有实效,能显著改善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提高治疗效率,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电针疗法;带状疱疹;急性期;临床观察

本文引用格式:魏蓉.电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疗效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6):201.

0引言

带状疱疹是由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eicella-zoster virus,VZV)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其主要特征为皮肤上带状分布的疱疹及神经性疼痛。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症期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卫生经济负担,而且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带状疱疹急性期积极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和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近年来,我科采用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显著,本文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针灸科及皮肤科9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情况,现报告如下。

\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武汉市第一医院针灸科45例及皮肤科45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电针+西药治疗)45例和对照组(西药治疗)45例。观察组男20例,女25例,平均(57.89±8.22)岁;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平均(56.53±9.1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带状疱疹急性期诊断标准[1];②患者发病后首诊于我院,且病程不超过1周。

1.3排除标准

①发病超过1周者或者接受过其他治疗方案者;②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者;③不能耐受针刺治疗者。

1.4方法

对照组:盐酸伐昔洛韦片(丽科分0.3 g×6片/盒)每次一片,每日2次,共服用7天;腺苷钴胺(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25 mg×100片/瓶)每次两片,每日3次,共服用2周;普瑞巴林(莱瑞克75 mg×10粒/盒)每次两片,每日2次,共服用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具体操作方式:选取病损部位相对应脊柱节段及局部皮损部位,消毒后选用华佗牌0.30×40 mm规格毫针,使用双手进针法,针身呈45°角,向脊柱方向进针,深度约0.5 mm,得气后,接电针(电针仪为G6805),接上下两端夹脊穴;皮损部位于痛点采取围刺法,以平刺或斜刺进针法,得气后,于围刺部位接另一组电针(如皮损部位为头面部,则皮损部位不接电针),电针频率2 Hz,强度为患者耐受,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共治疗2周。

1.5观察指标

①评估患者临床疗效:治愈:患者疼痛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疼痛较前减轻,且不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显效:患者疼痛较前减轻,但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无效:患者疼痛无减轻。②VAS评分:总分10分,0分表示无痛;3分以下表示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表示患者有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为患者有较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

1.6统计学分析

用S PS S 23.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治疗结果

2.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痊愈人数9人,显效14人,有效18人,无效4人;对照组痊愈人数5人,显效12人,有效20人,无效8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周、2周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VAS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所示表1。


\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潜伏于神经节上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重新激活所致,参与整个发病过程的T淋巴细胞可通过被外周神经损伤而破坏的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MHC-2分子及小胶质细胞的协同作用下引起持续的神经痛[2]。中医针灸选穴的原理是根据皮肤受损和疼痛部位对应的脊神经节段及其分布,即相应节段的夹脊穴和阿是穴,夹脊穴行于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之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足太阳膀胱经络肾属膀胱,为一身之巨阳,从头走足,联络全身脏腑,贯穿全身,夹脊穴行于其间,也可起到内应脏腑、外合经络的作用,因此,针刺夹脊穴不仅可以顾护一身之阳气,增强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另一方面,夹脊穴位于神经根走形出入之处,取病损部位相应节段夹脊穴,直刺病所,《内经》云:“凡治病者必先治其病所丛生者也。”

有研究显示[3]电针可通过调节多种神经递质、神经肽、脊髓胶质细胞功能从而达到中枢镇痛的目的,尤其对于神经痛、炎性痛有良好的镇痛作用。项璇儿[4]等认为2Hz的电针为治疗早期神经病理痛的优势频率,因此在此选用2Hz电针从而缓解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节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2周两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

综上所述,电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确有实效,能显著改善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提高治疗效率,具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带状疱疹专家共识工作组.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51(6):403-408.
[2]赵晓玲.T淋巴细胞亚群与带状疱疹关系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3):32-33+74.
[3]张建礼,王志福.电针镇痛脊髓中枢机制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01):44-48.
[4]项璇儿,杜俊英,房军帆,等.不同病理痛早期电针镇痛频率优选及其脊髓背角TRPV1活化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05):1707-17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57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