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15 11:29: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进行白内障手术后视网膜脱落的患者34例(34只眼),根据病例资料及电话回访,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及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白内障类型、患者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时间及脱落情况、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经研究分析后发现,患者视网膜脱落类型主要为孔源性视网膜脱落,并伴有黄斑裂孔及合并脉络膜脱落。34例患者进行视网膜脱落手术时,均一次复位成功,在视力方面,患者均有所提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类型主要为孔源性视网膜脱落,并伴有黄斑裂孔、合并脉络膜脱落;患者进行视网膜脱落手术的一次复位率较高,并均能有效提升视力。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视网膜脱落;手术复位

本文引用格式:马朋举,杨亚新.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48-49.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各类疑难杂症都逐渐取得了突破。对于白内障患者而言,经相关治疗后,也可获得重见光明的机会[1]。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白内障手术仍然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易出现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视力,这些风险除了与手术本身有关外,在一定程度上还与年龄、性别、近视程度等因素有关[2]。为了提高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白内障手术后视网膜脱落的患者34例(34只眼),对其进行研究与观察,报道如下。

\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白内障手术后视网膜脱落的患者34例(34只眼),纳入标准:(1)患者知情并同意;(2)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者。排除标准:(1)排除术前已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2)排除白内障手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3)排除手术前视网膜已脱落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8例(18只眼),女性患者16例(16只眼);年龄55~87岁,平均(68.9±4.5)岁;左眼14只,右眼20只。34例患者中,均选择在我院完成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1.2方法

根据病例资料及电话回访,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及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白内障类型、患者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时间及脱落情况、类型等进行仔细分析,随访时间为6个月。

1.3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患者年龄分布


34例(34只眼)患者中,年龄在55~65岁的有10例(10只眼)(29.41%),66~75的有14例(14只眼)(41.18%),75岁以上的有10例(10只眼)(29.41%),详情见图1。



\

 


2.2患者视网膜脱落与白内障手术的间隔时间

本次研究中,视网膜脱落时间与白内障手术时间最短间隔为12 d,最长为12年,平均(42.45±7.18)个月,白内障术后1年内发生视网膜脱落的患者7例(20.59%),白内障术后3年内发生视网膜脱落的患者20例(58.82%),白内障术后10年内脱落的患者29例(85.29%)。

2.3视网膜脱落患者的白内障类型

本次研究中,老年性白内障21例(61.76%),并发性白内障12例(35.29%),外伤性白内障1例(2.94%)。

2.4视网膜脱落特征

本次研究中,孔源性视网膜脱落33例(97.06%),牵引性视网膜脱落1例(2.94%)。其中6例(17.64%)患者为合并脉络膜脱落,1 4例(4 1.1 8%)患者伴有黄斑裂孔,2例(5.8 8%)患者在手术前未能找到裂孔。3 2例(94.12%)患者在手术前可找到裂孔。

2.5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患者进行相关手术后情况分析

给予34例(34只眼)视网膜脱落的患者RD手术,均一次复位成功,患者手术后视力与手术前视力相比,得到了显著提升(t=5.187,P=0.000)(P<0.05),详情见表1。


\

 

3讨论

白内障主要是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导致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造成患者视力模糊,发生几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目前,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视网膜脱落是该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视力影响较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因此,应当及时对患者做好病情观察,并及时处理出现的并发症。

经过研究可发现,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的类型主要以孔源性视网膜脱落为主,部位为牵引性视网膜脱落,并常伴有黄斑裂孔、合并脉络膜脱落;绝大多数患者在患前查出裂孔,对于在术前发现裂孔的患者,应当加强注意,并做好防视网膜脱落工作。

综上所述,白内障手术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视力,提高生活的质量,虽然也存在复发的问题,但及时进行治疗,仍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因此,患者在术后发现视网膜脱落现象,就应当及时就诊,从而提高视网膜脱落手术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正邦.浅析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临床特征及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4):76.
[2]张雪莲.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2):102-103.
[3]方海亚,赖晓明,陆勤康.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2):215-217.
[4]张晓白.影响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5):85-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54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