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价采用中医针灸方案对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接收并治疗的102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每组患者平均为51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配合相对应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评价,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常规治疗组为78.43%(40/51),针灸治疗组为94.12%(48/51),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57%(11/51),针灸治疗组为11.76%(6/51),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的时候,为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方案治疗可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并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殷红才.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179+182.
0引言
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是十分常见的病症,这种病症是因患者体内的嘌呤障碍和患者的血尿酸升高,导致的一种组织损伤。所以痛风性关节炎也属于一种异质性代谢病症,这种病症发生后,会对患者的正常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治疗的过程中,需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方案,以便改善不良状况,对患者的机体影响[1]。临床对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时通常选择药物治疗,以便于促进尿酸的排出,抑制尿酸的形成,但是长时间的治疗会容易导致患者存在耐药性增加,因此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中医角度出发,分析中医针灸方案对痛风性关节炎的价值,并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来自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每组平均为51例。常规治疗组当中,男女比例为27:24,患者的年龄为48-69岁,平均(52.4±10.5)岁;针灸治疗组当中,男女比例为26:25,患者年龄为49-72岁,平均(53.4±10.1)岁。本文两组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被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诊断符合该病症的诊断标准,采用统计学软件检验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两组患者无差异,可比较。
1.2方法。本文常规治疗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为患者选择口服嘌呤片进行治疗,每日进行一次治疗,口服剂量每次为200 mg,连续为患者进行30日的治疗。针灸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之上,为患者选择中医针灸配合治疗,主要为患者选取仰卧位,对患者选择穴位为足三里穴、阴陵泉穴和曲池穴。针灸的深度大约为1 cm,为患者留针30 min,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延长针灸的时间,但最长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
1.3观察指标。如果患者经过治疗以后临床的各个症状消失,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恢复正常,而且患者的关节红肿胀感消失,则说明临床治疗痊愈;如果患者经过治疗以后,各个临床症状都得到改善,血尿酸基本恢复正常,关节红肿和胀痛感基本消失,则说明患者治疗显效;如果治疗以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均得到好转,血尿酸指标有所好转,关节红肿和胀痛感得到改善,说明临床治疗有效;如果治疗以后,临床各项指标都没有改善,甚至存在加重,血尿酸水平没有恢复甚至存在升高情况,则说明治疗无效[2]。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痊愈率+治疗显效率+治疗有效率。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IBM 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和调查,采用卡方值(±s)检验两组数据的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明显,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常规治疗组为78.43%(40/51),针灸治疗组为94.12%(48/51),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57%(11/51),针灸治疗组为11.76%(6/51),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3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病症,有患者发病的时候患病时间可能会超过10年以上,这种病情根据实际状况,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危害,导致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疼痛感[3-5]。如病情表现严重,患者甚至不能自行行走,为患者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可能导致患者病情严重,由关节逐渐发展到多关节,导致患者疼痛出现大幅度增加[6-8]。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上治疗难度相对较大,大多数治疗方法并不明显,因此需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干预[9-11]。在本文当中主要分析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方案对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效果,从相关的治疗结果可以得出,针灸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能够证明针灸治疗组应用的可行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外邪侵袭患者的经络,导致患者经络存在闭塞,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能有效的起到经络的调节,并发挥祛寒散邪的效果,可以促进消肿止痛,进而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价值。而本文结果表明,常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43%,针灸治疗组为92.12%,常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57%,针灸治疗组为11.76%,两组之间存在差异性,能够证明针灸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也能够说明上述治疗的理论。综上所述,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的时候,为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方案治疗可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并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艳波.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35):76-78.
[2]盖其夫.浅谈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09):208-209.
[3]李振勇,江笑兰.痛风性关节炎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08):125+144.
[4]谭端阳.浅谈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治疗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99-99.
[5]徐西林,杨珺,张晓峰.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8):17-18.
[6]蒋赛金,范伏元.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3,9(7):41-42.
[7]刘和春.针灸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4):224-225.
[8]刘瑜,顾一煌.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7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3):244-245.
[9]边丽娜,程宇.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机理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7):58-60.
[10]邓发胜.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3):80-81.
[11]李虹.中医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0例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0):2734-27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