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前浅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针对老年人具有独特的优势,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不充盈,脆性增加,皮肤松弛,输液过程中依从性差,病情复杂、变化快,并且在日常治疗中有时每日需多次注射。因此,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如遇抢救,可避免穿刺耗费时间,为患者及时有效的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延长浅静脉留置时间,不仅能为患者减轻痛苦,节约医疗费用,还能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自2019年1月至2019年4月,本科共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近200人次,均使用一次性正压无针连接静脉留置针,留置人群多为危重及年老患者,留置时间为0-14d不等。不同护士留置静脉留置针方法及操作习惯均不相同,为了有效延长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特从健康宣教、留置针的选择、血管及部位的选择、穿刺及送管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统一操作方法,从护理操作方面进行有效干预,以延长留置时间。
关键词:老年患者;一次性使用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本文引用格式:龚薇,黄丽华.影响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275,284.
0引言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减少由于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增加输液过程中的舒适度。但也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使得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过短,影响其作用的发挥。本文就影响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及延长留置时间的护理干预对策进行了分析。
1健康宣教
在为患者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置管前应先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及配合,详细交代相关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针侧肢体应减少活动,避免暴力,以免留置针回血增加血栓形成及堵管的发生率,告知影响老年人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相关因素及其特殊性,如老年人血管、皮肤、疾病、药物等因素对留置时间的影响。同时加强观察留置针部位的异常反应,如穿刺点发红、有压痛、局部渗出或有明显不适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1]。拔除留置针后,应详细交代注意事项,留置针穿刺部位应24h保持干燥,防止浸湿及污染。如有异常,及时通知护理人员给予处理。如局部发红、有压痛,应避开穿刺点使用硫酸镁溶液湿敷。
Cochrane图书馆2013年关于浅静脉留置针时间的系统评价更新了72-96h常规更换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实践指南,同时指出:留置针更换或拔除的指征主要包括:堵管、局部渗出、穿刺点周围发红、有压痛、病人主诉穿刺部位出现明显不适,与常规更换相比,按留置针更换或拔管指征操作将显著降低病人使用留置针的费用,同时并不会引起静脉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2]。
2浅静脉留置针的选择
根据本科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情况总结,宜使用22G新型正压静脉无针连接留置针,因其针芯较细,可有效减少穿刺对血管壁的损伤,减少穿刺过程中血管破裂情况的发生。同时,对于依从性差的患者及家属,可通过留置针的选择来控制输液的最大滴速,以保证输液的安全。相比普通留置针,可有效降低回血及堵管,无需肝素封管,减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
有数据表明:使用正压接头可以降低病人浅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发生率,与肝素帽相比正压接头延长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2]。
3血管选择
选择血管时应挑选相对弹性好、固定、粗直且充盈的血管。按穿刺原则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穿刺点,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以免加重血管壁的损伤,引起静脉炎或血栓形成。
4留置部位
周娟等[3]研究发现,前臂静脉留置针优于手背静脉留置针。老年患者使用前臂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留置时间更长,因手背或手腕部活动度较手臂高,暴露在外的概率大,容易摩擦、牵拉留置针的留置部位,造成脱管或穿刺点出血等而拔管;而手臂部静脉较粗直,血流丰富,从而降低了导管堵塞率,延长了留置时间。同时她们还发现,前臂静脉留置针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手背静脉留置针组。
5穿刺及送管方法
传统的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为针尖斜面向上双手送管法,即操作前提前松动外套管,以便穿刺后针芯容易拔出,进行穿刺操作时左手绷紧皮肤、固定血管,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进行穿刺,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少许,左手缓慢将套管送入血管,同时右手退出针芯。针尖斜面单手送管法是指在传统穿刺方法的基础上,左手绷紧皮肤、固定血管,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进行穿刺,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少许,左手始终不动,保持固定,右手食指指腹顶住针尖向后方用力,中指在针尖下方固定,拇指指腹抵住针底部位送软管入血管(整个套管长度的1/2-1/3)[4]。待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后固定方法与传统穿刺方法一致。单手送管的操作优点在于避免皮肤回缩弹开留置针软管的弊端,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老年人皮肤松弛,血管固定性差,徐瑞等[5]发现,针尖向左单手送管法可利用针尖刃面的尖锐程度,减少针尖与皮肤接触面积,从而减轻对皮肤的刺激,相对缓解患者的疼痛感。留置针软管应余2mm在皮外,避免软管座摩擦穿刺点皮肤出现红肿、渗血、漏液[6]。在日常操作中发现,若软管全部送入血管,软管座摩擦穿刺点,还会导致穿刺点周围皮肤淤青,引起患者身心不适,降低患者对静脉留置针的配合程度。
6固定方法
留置针外端延长管采取U型固定,可使用纸质胶带采取高举平台法固定,因其材质柔软,粘性好,可有效固定且防止磨损皮肤,固定时应避免胶带粘贴于敷贴上,防止胶带松脱导致敷贴脱落,同时还应避免环形粘贴,以免影响静脉回流,导致肢体肿胀,特别是伴肢体水肿的患者,应加强留置针的观察。同时还可以使用弹力绷带再次包裹或使用弹力袜外套固定,以减少对敷贴的摩擦,防止敷贴脱落,造成非计划性拔管。
7封管方法
使用改良封管法,即直接封管法、正压封管法,蔡华等[7]研究发现,在输液结束将输液器调节滴速至最大,直接用输液器内原液,通过加快滴速,使滴速达到60-80滴,进液3-4ml时,护士将留置针延长管上的小夹子靠近Y接口端快速夹闭,使整个留置针管腔内被液体充盈成为正压状态,使血管内的血液不易逆行流入留置针内,达到正压封管的目的。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单手夹靠近留置针透明三通端夹闭,能有效减少血液回流至留置针延长管内的量。使用直接封管法,可以有效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8更换敷贴
发现患者有穿刺点渗血或有敷贴松脱应及时更换。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无菌原则,消毒待干后再为患者覆盖敷贴,粘贴时应先塑性,再固定,防止固定不当导致软管贴于血管壁影响留置针输液滴速。
9讨论
综上所述,影响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各种因素进行有效干预,能够延长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及时为患者用药,同时还能减少护理工作量,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8]。
参考文献
[1]鞠秀波,刘丽娟.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4,12(5):36.
[2]范燕华,王春艳,刘重斌.正压接头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的Meta分析[J].护理研究,2017,31(18):2225-2229.
[3]周娟,董萍,程晓红,等.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两种不同留置部位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3):2783-2785.
[4]伍小芳,陈武梅.3M肤色弹力胶布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1(5):133-134.
[5]徐瑞,李雪芬.弹力网状绷带在固定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中的临床应用[J].包头医学,2015,39(4):216-218.
[6]方惠清.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置入长度的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2):306-307.
[7]蔡华,李旭,徐波,等.小儿静脉留置针2种封管方法对输液疗程情况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34.
[8]明晓宇.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9):214-2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