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依达拉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31 14:26: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总结探讨依达拉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9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45例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药物治疗,45例为研究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评分均显著提高,且组间对比研究组更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神经功能损伤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结果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性质(P<0.05)。结论依达拉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依达拉奉;丁苯酞;急性脑梗死

本文引用格式:杨春媛.依达拉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139-140.

0引言

脑梗死为神经内科中常见的多发疾病之一,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急性脑梗死指患者脑部供血突然中断,发病较急且病情复杂,临床表现通常为头晕、目眩、耳鸣等,严重导致半身不遂,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神经功能损伤,依达拉奉是一种有效改善脑梗死引起的功能性障碍药物,是医学中的脑部保护剂[1],丁苯酞同样可有效改善脑供血,因此,笔者特针对依达拉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展开研究,根据本院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做总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9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进行研究对照。研究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为39-79岁,平均(56.48±5.23)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为39-80岁,平均(56.86±5.91)岁。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相关疾病特征,本次试验均通过所有患者以及家属知情且同意,且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上的对比显示均无显著差异性,可进行研究对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药物治疗,给予依达拉奉(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效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66)30 mg注入100 mL氯化钠注射液(0.9%)中进行静脉滴注,一天2次,治疗时间为2周。研究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联合治疗,在上述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丁苯酞(石药集团恩比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为0.1 g/粒,给予患者2粒,一天三次,口服[2-3]。

1.3观察指标。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判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即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减少大于90%为基本治愈,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减少在50%-90%为显效,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减少在20%-50%为有效,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减少小于20%或者增加20%以内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Barthel)判定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通过进食、洗澡、穿衣、修饰等10各项目测定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佳。记录两组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炎、肝肾功能损害、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患者经临床统计总有效率是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结果统计对比显示具有统计学性质(P<0.05),详见表1。


\
 
2.2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Barthe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4 d、16 d后Barthe评分均显著提高,且组间对比研究组更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结果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性质(P<0.05),详见表2。


\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研究组患者经临床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对照组为26.67%,两组患者结果统计对比显示具有统计学性质(P<0.05),详见表3。


\

 
3讨论

脑梗死临床中又称为缺血性卒中,因多种因素导致患者局部组织区域出现供血障碍,脑组织深受缺血缺氧性病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而急性脑梗死指患者脑部供血突然中断导致的脑组织坏死,通常由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使患者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进而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该病发病急,严重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其家属的心理、经济负担。治疗需早期恢复患者缺血区血液补给,改善体内血液循环,增加脑部组织供氧供血,避免脑梗死进一步发病,改善其神经功能。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抗氧化剂,可有效清除血管内自由基并抑制其对内皮细胞损害,有助于抑制患者脑水肿造成缺血病灶伤害,减轻其脑部血管痉挛,改善神经功能;而丁苯酞为一种抗脑缺血性药物,经以往药物研究显示[4],丁苯酞可有效改善提高脑血管内皮中一氧化氮和前列素水平,有利于清除自由基,机制患者炎性反应,改善缺血区域血流量,缩小脑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并减少细胞损伤,进一步有效抑制患者精神损伤。在本次依达拉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中,通过本院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对比得出,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评分均显著提高,且组间对比研究组更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神经功能损伤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结果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性质(P<0.05)。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损伤,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肖桂荣,王赵伟,朱仁洋,等.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6,23(1):51-54.
[2]陈庆友,张艳蕉,于熙莹.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6):1453-1455.
[3]郝建军.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1):82-83.
[4]龚望成.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8):3186-31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36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