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入某院治疗的9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45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血糖指标和住院时间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血糖指标和住院时间都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护理工作中具有明显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促进患者恢复,可广泛应用。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患者;循证护理运用
本文引用格式:张婷.循证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运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309-310.
0引言
糖尿病属于一种代谢紊乱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尿糖升高。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生活习惯发生很大改变,糖尿病的发生率逐渐提高。再加上我国老龄化趋势加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相对来说,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性疾病,尚没有根治方法,因此患者需要长期用药进行治疗。而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得不到有效控制,患者就很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考虑到老年患者的特殊性,进行循证护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在社区中可以开展长期的糖尿病护理干预,逐渐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升对糖尿病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进行血糖控制。本次就是对某社区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分析干预效果。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材料。选择某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7.46±4.28)岁;病程2-11年,平均(5.51±2.27)年。研究中排除并发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比如恶性肿瘤、心肝肾功能性疾病、精神疾病等。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分为两组:常规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常规组: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具体包括:
一是患者资料收集,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通过问询、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心理状况、营养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主要进行:病程。血糖水平和稳定情况;对糖尿病及相应并发症的了解情况;精神状态;对干预手段的了解,比如运动和饮食干预等,然后对资料进行详细记录。二是文献研究,检索相关文献,寻找循证支持,老年糖尿病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其他疾病并发等,其中遗传因素被认为是体质原因,不良生活习惯和其他疾病并发被认为是外部原因。三是与护理相关因素的求证,心理因素、药物治疗的有效性、糖尿病相关指标的监测、患者健康教育,这都与糖尿病护理有关联[1]。四是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向患者进行系统的糖尿病知识教育,并进行血糖水平控制的常规指导;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家庭状况,选择家庭监督员,监督患者的遵医嘱行为;动员家属提醒和督促患者遵医嘱,检查和核实患者的用药情况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要求患者与中心保持电话联系。对患者进行生活干预,主要是饮食和运动干预,控制患者的饮食习惯,注意糖分的摄取,尤其是Ⅱ型患者,根据患者情况和喜好,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减少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多吃含糖分较少的水果和蔬菜,增加粗粮的比例,减少食盐的摄取,并建立个人饮食日记,督促患者按时记录,直到患者按医嘱用药,和饮食配合。为每位患者制定社区干预卡,内容包括患者是否按时用药,以及饮食、运动和用药干预的指导方法、血糖自我监测(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正确方法;胰岛素使用方法(餐前半小时注射,按量注射,由医生根据恢复情况决定药量增减)、保健和管理行为、复查时间(1-2个月定期复查,1-2年全面复查)等遵医情况。注意准确记录每次的血糖和代谢情况,作为调整饮食、药物和运动的依据。严厉嘱咐患者在医嘱下进行用药,避免随意增减药量或不用药;对于记忆力差且没有家属协助的患者进行书面指导[2-3]。
1.3观察指标。在护理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版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情况对比。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都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4.31±3.47)d,相比常规组患者的(22.06±3.79)d要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影响。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进行治疗,无法根治,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成为医务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8-10]。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医嘱加强自身管理,良好控制血糖水平[11-15]。本次研究证明,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研究组患者各项血糖指标和住院时间都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涂莉莉,吴海燕,牟涛,等.循证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5):163-164.
[2]郑玲玉,董园园,王佳薇.循证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预防低血糖中的应用[J].东南国防医药,2013,15(2):185-186.
[3]沈丽月,沈美妹,刘玫瑰.循证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01):206-208.
[4]章为良.浅谈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防治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7):138-138.
[5]马桂芳,杨秀梅.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措施[J].现代养生,2014(22):191-191.
[6]彭静.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和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6(9):1291-1292.
[7]程杨,汪爱民.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8):141-142.
[8]唐松涛.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平衡能力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改善平衡能力的干预方法探索[D].安徽医科大学,2013.
[9]张泽英.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s2):255-255.
[10]薛惠,邵艳萍,孙晓娟.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问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4(10):245-245.
[11]丁桂蕊,林淑珍,周晓彬.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与临床护理方式探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8,14(01):40-41.
[12]李菲,宋开兰.住院老年糖尿病病人夜间低血糖预防措施实施效果的系统评价[J].护理研究,2018,v.32;No.606(10):134-138.
[13]王学兰.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易发因素及护理对策[J].糖尿病新世界,2016(22):159-160.
[14]普布曲尼.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易发因素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85):227.
[15]平欣,顾连芬,贾志华,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措施[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1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