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死亡捐献供肾肾移植患者术后DGF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脏死亡捐献供肾肾移植患者80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移植肾DGF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心脏死亡捐献供肾肾移植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降低患者肾移植术后功能延迟恢复(DGF)病症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术后身体安全。
关键词:心脏死亡捐献供肾;肾移植;术后DGF;护理干预
本文引用格式:汪艳,杨巧兰,李子系,等.心脏死亡捐献供肾肾移植患者术后DGF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346-347.
0引言
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由慢性肾脏病发展并严重化的最终表现,其发病率较高,约为十万分之一,成为了全球需要面对的健康问题之一,终末期肾脏病可用肾移植方法进行治疗,肾移植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最有有效的方法,但一些患者在术后易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如术后移植肾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随着我国器官捐献工作的普遍开展,多数ESRD患者获得了肾脏移植的机会。但是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器官移植与活体器官移植在器官质量评估、供受者选择、术后免疫抑制剂使用等方面均存在差异[1]。不过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在施行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手术后,及时的为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配合度,从而降低患者的DGF病症发生率[2],本文对此展开研究,旨在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DGF病症具体效果,具体观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从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患者随机抽取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6-68岁,平均(42.0±3.2)岁;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17-68岁,平均(42.5±2.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资料在比较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已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护理过程,在其表示同意并签署实验同意书后进行。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包括一般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指导、环境护理等内容;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具体包括:
1.2.1认知教育:采用图片、PPT或视频等方式为患者及其家属对肾移植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恢复方法进行讲述,同时告诉其相关的禁忌事项,增强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的了解,增强患者抗病信心[3-4],坚持术后长期随访。
1.2.2病房监护护理:术后安置特护病房,由高年资护士分管,做好如下工作,①血压控制:在患者的多项指标中需要多注意患者的血压指标,若其血压值过低且通过物理方法无法提升后,遵医嘱给予升压药物,以确保其移植肾脏灌注良好[5]。若血压过高给予降压药物控制。避免因为血压问题造成新移植肾脏受血液压力影响。②病情监测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尿液颜色及性质变化情况,准确记录出入量,根据尿量来综合控制患者液体入量、饮食及进水量,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避免患者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鉴别诊断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现象和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现象,应注意观察患者全身情况,观察患者有无有腹胀、发热移植肾发生肿大、压痛及全身乏力等急性排斥反应表现,注意倾听患者自主感受。③透析护理:透析治疗是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规治疗方式,透析过程中较易发生诸多并发症,并发症将影响患者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身体情况,预防透析并发症的出现。④并发症预防: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易发生口腔感染,因此需要及时的对患者的口腔实施杀菌抗感染措施,对于患者呼吸道产生的黏液和痰液,医护人员需要其进行定期辅助化痰排液和体位调整,做好雾化吸入护理,必要时使用排痰机,防止坠积性肺炎及褥疮发生。病室每4小时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周做空气培养,每班使用500 mg/l次氯酸拖地。术后及时评估尽早拔除各种引流管,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尽量减少外源性感染的机会,以提高移植患者术后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
1.3.1对患者进行护理配合度比较:在护理结束后,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配合度比较,比较标准包括患者的用药积极性、饮食锻炼积极性、遵医嘱程度,比较标准为:极为配合(患者的用药积极性、饮食锻炼积极性极高,恢复期间行为完全按照医嘱进行),比较配合(患者的用药积极性、饮食锻炼积极性较好,恢复期间医嘱行为完成度较差),配合极差(患者的用药积极性、饮食锻炼积极性较低,恢复期间医嘱行为完成度极差)。护理配合度=(极为配合例数+比较配合例数)/总例数×100%。
1.3.2对患者的移植肾DGF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后的治疗依从性和移植肾DGF发生率,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移植肾DGF判定标准:术后1周内,肌酐水平>400μmmol/L,必须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者。
1.4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数据,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以(±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护理配合度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护理配合度调查显示,对照组40例患者中极为配合例数为25例(62.5%),比较配合例数为8例(20%),配合极差例数为7例(17.5%)护理配合度为82.5%。研究组40例患者中极为配合例数为36例(90%),比较配合例数为2例(5%),配合极差例数为2例(5%),护理配合度为95%;两组对比结果为(χ2=7.825,P=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的移植肾DGF发生率比较。医护人员在术后1周为两组患者进行移植肾DGF发生率比较得出,对照组患者总共出现移植肾DGF者6例,移植肾移植肾DGF发生率为15%(6/40),研究组患者总共出现移植肾DGF者2例,移植肾移植肾DGF发生率为5%(2/40);两组对比结果为(χ2=5.556,P=0.018)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移植肾DGF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3讨论
心脏死亡捐献供肾肾移植患者大多数都是久病长期卧床的患者,或者意外车祸造成死亡,平时或抢救时使用了大量的药物,患者在死亡前肾脏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肾功能并没有完成的保存。但因为接受肾移植的患者已经处于终末期肾脏疾病,必须接受肾脏移植在能存活,因此在接受肾脏移植后,患者还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肾脏恢复期,再加上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的排异反应等影响,便有可能造成患者出现肾移植术后功能延迟恢复(DGF),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恢复质量,增加了患者的术后风险。
而根据相关研究显示,进行相关的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DGF病症的发生概率,护理通过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保证了患者的新移植肾脏的安全,同时采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有效的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另外积极采用相关预防措施为患者进行并发症预防。
从本次实验中可以看出,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在治疗配合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这是因为个性化护理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给予的相关资料说明也明显的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意愿,因此患者的护理配合度明显上升,而随着患者的治疗意愿和治疗配合度上升,医护人员所嘱咐的要求患者完成得越好,患者的护理效果自然越好,病发DGF的概率也越低。
综上所述,对接受心脏死亡捐献供肾肾移植患者在术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度,降低患者DGF病症发病概率,保护患者的术后生命健康安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中力,蒋亚梅,宋涂润,等.97例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临床研究[J].华西医学,2018,33(3):307-311.
[2]郑泰毅,刘晓曦.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观察和护理[J].养生保健指南,2017,25(2):154.
[3]胡颖,程佩丽,黄静.15例心脏死亡供体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观察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23(8):69-71.
[4]毛天赐,王禾,宋斌,等.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早期临床效果评价[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6,21(7):520-522.
[5]刘晓风,庄桂敏,陈红岩,等.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受者身心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17-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