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我院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和血液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药物的敏感性调查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31 09:34: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的血培养进行调查统计,了解临床血培养的阳性率和主要病原菌及药物的敏感性情况。方法对本院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血培养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和敏感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19份血培养标本中阳性标本991份,阳性率为12.51%,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511株,占51.56%,革兰氏阳性球菌389株,占39.25%;真菌91株(9.18%)。其中主要检出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革兰氏阴性杆菌)(216株)、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球菌)(159株)和真菌(91株)。结论了解临床血培养的阳性率和主要病原菌及药物的敏感性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血液感染;病原菌;药物敏感性

本文引用格式:李健玲,覃琼英,车汉荣.我院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和血液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药物的敏感性调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182-183.

0引言

近年,菌血症在医院感染中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2],也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尤其是耐药菌株的增加,使得这些感染的治疗更加困难。血培养阳性是确诊菌血症的“金标准”。为了解本院血细菌培养阳性率和主要病原菌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本文收集了广东中医药大学附属茂名市中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需要进行血液培养的住院患者7919例,将7919份血液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

\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研究对象


7919例血液培养标本来自广东中医药大学附属茂名市中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需要进行血液培养的住院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或体温过低怀疑有菌血症患者,血液培养标本均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无菌采集,对同一患者连续2次分离出同一菌株只统计第一次资料。

1.1.2标本的收集、运送和处理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3]、《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第三版要求执行[4]。

1.2方法

1.2.1无菌操作方法:取患者血液(儿童3-5 ml、成人8-10 ml)无菌注入树脂培养瓶中放入LABSTAR EX自动血液细菌培养仪孵育,每15min仪器自动检测1次,如阳性机器自动报警,将机器报警为阳性的标本直接涂片镜检初步报告,再转种到沙保罗平板、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巧克力平板置(5%-10%CQ环境)中,35℃培养18-24h,若有细菌生长根据细菌染色结果上机鉴定及药敏分析,若培养7d仪器仍报无菌生长,则报告无细菌生长。

1.2.2主要仪器:血培养仪:由山东鑫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LABSTAR EX自动血液细菌培养仪其配套需氧瓶、厌氧瓶;贝克曼WalkAway Plus全自动微生物药敏及鉴定分析系统、法国梅里埃ATB半自动电脑检测仪及配套鉴定试剂盒、细菌培养孵箱、CO2培养孵箱、革兰染色液。

1.2.3培养基需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沙保罗平板。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是分离用的最基本培养基。巧克力平板置于CO2环境培养,有利于检出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及嗜血杆菌等。血平板置于CO2培养箱环境培养,易于识别β-溶血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接种麦康凯平板可分离、鉴定革兰阴性杆菌。

1.2.4病原菌按《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第3版)进行操作,质量控制按照CLSI要求进行质量控制。

2结果

2.17919份血培养标本中阳性标本991份,阳性率12.51%,其中革兰氏阳性细菌389株,占39.25%;革兰氏阴性杆菌511株,占51.56%,真菌91株(9.18%)。

2.2检出率最高的两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16株)、表皮葡萄球菌(159株)。

2.3检出真菌(91株)。

2.4主要细菌药敏实验结果见表1表2。


\

\
 


3讨论

本组研究结果,血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2.51%,比高建萍、龙训琴、陈俊报道的较高;高建萍、龙训琴、陈俊报道的阳性率为8.92%[5];但低于涂斌等[6]学者报道的14.94%,血培养阳性率高低与患者感染的途径和疾病的严重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血液感染检出率最高的其中一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为临床常见肠杆菌科致病菌,可引发包括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腹膜炎、胆管炎及败血症在内的多种医院内及社区获得性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感染率不断上升,且因多重耐药使治疗棘手,耐药大肠埃希菌所引起的血流感染近年来呈增加趋势。

血液感染检出率最高的另一种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的一种,存在于生活环境之中,同时,表皮葡萄球菌也是人体皮肤和黏膜上定植的正常菌群之一。由于不产生凝固酶等毒性物质,通常认为是条件致病菌。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侵袭性操作如静脉导管,介入治疗,各种植入装置、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导致机体菌群失调或基础疾病致使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或减弱,使得该菌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菌群,其感染率逐年上升容易对临床常用药物产生耐药,且患者间的多重耐药传播情况亦严重,临床治疗效果差[7]。

本研究中,真菌有较高的检出率(9.2%);说明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真菌的高检出率是由于广谱抗菌药物、各种免疫抑制剂、激素以及各种介入治疗、器官移植在临床上的使用日益广泛,侵入性的诊疗技术越来越普及,恶性肿瘤的基础疾病发病率上升,免疫缺陷性疾病逐渐增多,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因素,导致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应引起重视[8]。

参考文献

[1]张敏,韩树梅,韩静,等.培养血量与血培养阳性率的关系探讨[J]河北医学,2015(4):692
[2]兰宇.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3):126.
[3]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41-742.
[4]周庭银,倪语星,胡继红,等.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第三版[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334-336.
[5]高建萍,龙训琴,陈俊莉.2389例血液标本培养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的结果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4):597.
[6]涂斌,王剑,袁秀兰.血液需氧培养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8):1952.
[7]赵卉,何凤莲.16291株医院感染致病菌的构成及对药物敏感性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0,45(1):106-8.
[8]陆红,吴庆,刘媚娜,等.血液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34(11):53-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30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