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医特色门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相关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30 16:38: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避免针灸部门或是其他具有中医特色部门的独特医疗手法影响到医院内的卫生质量,对其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其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通过对中医门诊系统存在的各项问题,如医护操作、卫生环境、医疗设备,设备操作规范、医疗废物处理等,规范了院内的各项规章制度,成功改进了消毒隔离措施,提高了院内的卫生安全、患者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减少了门诊医院的感染几率。我院对医院感染问题所执行的相关对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了患日后的生活质量,从而提升了医院的口碑,值得业内广泛应用。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科门诊是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的系统工程。医务人员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让社会改变,改变中医医学所缺乏的“无菌观念”,使更多的病人能够得到中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加大对发扬祖国医学的信心。

关键词:医院感染;空气消毒;监督管理

本文引用格式:刘芳.中医特色门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相关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264,273.

0引言

中医专业医学主要采用中医治疗方法,有时会使用拔罐或使用其他独特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为了避免针灸部门或是其他具有中医特色的部门的独特医疗手法影响到医院内的卫生质量,对其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其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进行反复检查,最终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详细内容如下。

1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在系统管理方面不足

多年来,很少见到针对针灸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循证医学研究。国家尚未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医院感染相关管理,导致一种没有规则的现象[1]。部门设置中医诊所,如康复科、针灸科、推拿科、国家医药大厅,为使医院将探究方案尽快真正融入,定于2018年6月至12月,院内感染管理部门对中医门诊部门医院感染的隐患进行了系统调查。中医的治疗一般以下面这几个方法为主:中药、刮痧、拔罐、针灸、推拿等。现代社会,中医治疗中除传统方法外,还会配合一些高科技仪器辅助进行刮痧、拔罐、针灸等操作。

\

 
1.1提高医院感染质量监控体系

欲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几率,则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规范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的严格将显著提高医生及护士操作的规范性,大大降低医院的感染发生率,且可以一并防止院内感染事故的发生。针灸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银针、绷带、三角针、医生手、穴位皮肤等不卫生导致患者感染;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如针灸治疗室使用后,针灸袋、银针、棉签、一次性银针等未在回收处,致使患者感染;医疗废物分类和处置不规范。并且登记了没有损坏废物的医疗废物的登记。针灸师每次都严格进行手部消毒。医务工作者在对进行患者治疗时需佩戴手套,特别是在拔罐针灸后,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系统:检查部门需严格监督各项消毒隔离措施,认真遵循消毒技术章程。具体措施有:不得将消毒后的拔罐置于未封闭的塑料盆中;所有医用棉球都必须灭菌,并将其放置在无菌容器内;检查所有的标签或灭菌容器是否超过灭菌期限,若过期则立即重新灭菌;对采血房和针灸治疗房严格执行灭菌消毒方案,将这两房间内的各类设备及仪器放置的位置适宜空气流通,方便室内通风更换新鲜空气,从而尽可能避免因空气污染问题而致使房间内患者患上呼吸道感染类疾病。严格制定病房内的相关消毒灭菌政策:部分护理人员对于防止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缺乏防范意识,特别是针灸和艾灸的意识要额外增强。院内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还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由于中医和西医的概念不同,中医未曾接受过相关系统的医院防感染知识教学,对于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缺乏经验和意识。所以易致使室内空气被污染,并且室内环境质量较低等情况。

1.2加强对医院感染的培训

对中医部门的全部成员进行关于医院感染防范知识的教育课程,从而建立起中医部门所有成员对于医院内感染问题的重视。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标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务人员卫生保健规范”“医院废物管理规定”等行业标准,所有医院工作人员均应了解医院感染管理[2]。将所有这些防止感染知识汇总在一本书里,分发给医院内的相关工作人员,并进行考核以检查掌握情况。本院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结合本院自身特征,创立了一套适合本院发展和现状的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体系。基于对本院未来发展的考虑,本院新招进了一批有关防杂菌污染的一部分相关的专业人士,以构建和维护医院的新型防止感染管理系统,另外,我们还组建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其中成员全部是由懂得防止杂菌污染知识的医院感染管理科或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团队成员组成。

1.3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和标准操作程序

将针灸、按摩、理疗、体检等科室的消毒灭菌工作章程,以及医院感染监管团队的规章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处理方法、医务人员无菌操作原则、医疗废物处理方式、消毒药物用法用量及放置和手术无菌操作规定编入“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工作手册”和“混合感染预防和控制标准操作程序”。

1.4规范各种操作程序并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是一种常规的感染控制措施,适用范围广,所有医疗机构和所有患者基于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皮肤不完整、粘膜可能含有的原则对传染性病原体进行预防,为了尽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防止与上述物质直接接触,基本的感染控制措施是标准预防[3]。在戴各种口罩前洗手,收集血液时使用真空采血管,一人,一针,一管。严格遵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所用仪器皆消毒后使用。针灸针使用一次性梅花针,三角针,每周对其容器消毒至少2次。拔罐后,将罐浸泡在1000 mg/L“84”消毒液中30 min,然后仔细清洗,再放入储存箱中备用。患者需要用到的器具在使用前均用75%酒精棉球消毒一遍,使用过程中适时更换用具,将一次性医疗用具妥善处理。1.5合理的布局,改善医疗环境

1.5.1院内大大改善了医疗环境

保持双手干净可以显著降低疾病在本院内的传播,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这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必要准备之一,也是标准预防的主要组成部分[4]。医院楼内的每间诊室皆备有除菌洗手液和一次性快干洗手液,并配有自动弯头压力表,方便使用。

1.5.2空气消毒

每个诊所每日紫外线灯消毒1次。通过定时通风对空气进行消毒,或者每天都要定时开窗,清理室内卫生时尽量使用消毒水。

1.5.3限时等待治疗

降低人口密度峰值,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建立灵活的工作系统。为避免过度拥挤,请提前预约检查人数。为了避开人员的高峰期,早上07:00开始工作,下午安排休息时间,建立灵活的工作制度,合理安排放假。不同季节采取不同工作时间表,另可根据患者时间适当的调整变化工作时间。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患者的病情需要,还可以有效减少人群聚集的机会,进一步降低医院受到病菌感染的可能性。

1.6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中医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物大都具有传染性,对人和环境皆有坏处。因此,对于会制造医疗废物的单位来说,必须将废物处理事宜分配给具体人员,将废弃物处理至指定地点,并记录负责人及处理时间。

1.7加强监测和监督管理

对医院的感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监督和管理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可能的有效途径,能够显著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的感染情况。正规、科学的感染监测管理及技术是关系着医院卫生等级质量高低的关键要素,也为改进系统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依据。医院内各部门合作共同进行定时检测、监察及评价工作,将最后评价结果和部门内成员绩效及工资结合在一起,评价越好绩效及工资则越高。从而提升各部门成员对部门内卫生及病菌感染预防的重视性、积极性,督促各部门成员严格执行院内的各项管理制度。

\
 
2讨论

通过对中医门诊系统存在的各项问题,如医护操作、卫生环境、医疗设备,设备操作规范、医疗废物处理等,以规范各项规章制度,改进消毒隔离措施,提高安全性。了解患者的舒适度、护理感觉,减少门诊医院的感染。总之,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科门诊是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的系统工程。医务人员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让社会改变,改变中医医学所缺乏的“无菌观念”,使更多的病人能够得到中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加大对发扬祖国医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董兰芬,张晓玲,王淑琴.门诊药房医院感染管理的缺陷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6):199.
[2]纪琼玲.门诊理疗室医院感染隐患及干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1043.
[3]李忠平.浅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体系中医院感染管理的作用[J].当代医药论丛,2013,11(12):328-329.
[4]姜煊华,彭芳明.基层医院中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1):3402.
[5]蚁少华,赵若华.门诊中医康复科医院感染管理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12):41-42.
[6]刘连庚,周跃,丁扣珍.基层医院门诊检验室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4):412.
[7]张先桃.把好医院感染管理,提高门诊护理质量[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1):101-102.
[8]王海沙.基于PDCA循环的门诊手术室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2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2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