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药散外敷在透析患者内瘘血管并发症上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9 16:46: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散外敷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管并发症的改善效果。方法从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抽选60例纳入本次实验,根据透析病历单双号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接受常规内瘘血管维护)和外敷组30例(接受常规内瘘血管维护+中药散外敷),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内瘘血管并发症的改善情况。结果外敷组患者内瘘血管并发症改善有效率96.67%高于常规组的83.33%(P<0.05)。结论采用中药散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外敷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内瘘血管并发症严重程度,利于患者内瘘血管使用寿命的延长。

关键词:中药散;外敷;血液透析;内瘘血管并发症

本文引用格式:陆雅良,刘雪萍,段小平,等.中药散外敷在透析患者内瘘血管并发症上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175+177.

0引言

内瘘血管的建立是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前提,然而受到反复穿刺、按压不当、使用时间不成熟、感染等因素的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往往会发生内瘘血管并发症,不仅影响了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而且影响了血液透析的充分性[1]。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来减轻患者内瘘血管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为了找到有效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管并发症的方法,本文对中药散外敷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管并发症的改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从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抽选60例纳入本次实验,60例患者均每周透析2-3次,每次4 h,采用费森尤斯4008血液透析机及欧塞14的透析器透析治疗,同时排除对中药过敏者、因皮肤破损不能外敷者、水肿严重者以及不能配合者。根据透析病历单双号分为常规组30例(接受常规内瘘血管维护)和外敷组30例(接受常规内瘘血管维护+中药散外敷),两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7:13、18:12,平均年龄分别为(43.52±2.71)岁、(43.46±2.65)岁,内瘘血管使用时间分别为(4.87±0.58)个月、(4.82±0.55)个月。组间患者的各项基本信息经比较显示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常规组30例接受常规内瘘血管维护,即在每次穿刺拔针后沿内瘘血管走向为患者适当按摩15-20 min,穿刺后24 h再进行常规清洁处理,但不使用任何外用药物;在常规组维护基础上,外敷组30例再接受中药散外敷治疗,即先将中药(地榆200 g、大黄200 g、黄柏100 g、桃仁100 g、冰片100 g、石膏200 g)研制成粉末,与凡士林混匀后装于密封容器,并交由供应室消毒后留存,每次透析结束后先常规消毒、压迫穿刺部位,然后将5 g中药散剂涂抹在距穿刺点5 cm的内瘘血管处,涂抹覆盖范围8-10 cm,涂抹中药完成后再覆盖一层无菌透明敷贴,回家后避免沾水,保留2天,直到下次透析来科室再拆除,每次透析后都要再次按照上述方法使用。

1.3观察指标。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内瘘血管并发症的改善情况。改善效果评价标准为:假性动脉瘤及血肿基本消失,皮肤周围无淤血,可正常进行血液透析和内瘘穿刺为显效;假性动脉瘤变小,血肿减轻,皮肤周围有少量淤血和斑点,血管弹性良好,血流量有所增加为有效;假性动脉瘤大小、血肿程度均无改变甚至加重,皮肤周围有明显的淤血和斑点,血管弹性差,血流量小为无效。显效和有效均表示治疗有效。

1.4数据处理。计量和计数数据分别用(±s)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利用SPSS 18.0软件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显著。

2结果

外敷组患者内瘘血管并发症改善有效率96.67%高于常规组的83.33%,(P<0.05),见表1。

\

 
3讨论

内瘘血管的应用对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挽救和延长患者生命,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内瘘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也一直是困扰临床工作者的重要问题。尽管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工作者通过不断完善改良穿刺方法,准确评估内瘘血管情况,正确拔针和压迫止血,以及提前预防静脉损伤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内瘘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2],但是对于长期使用内瘘血管的患者来说,仍不可避免会发生内瘘血管并发症,因此对内瘘血管并发症的治疗方法进行一定的临床探究对于各级医疗机构来说显得十分重要。

以往临床上对于发生内瘘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往往采用在每次透析完成后进行简单的按摩和清洁处理,并没有形成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方法来减轻内瘘的各种相关并发症,所以临床实际中大幅度缩短了患者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3],或是采用物理频谱治疗仪对内瘘血管照射,促进内瘘发育成熟,减少内瘘血管并发症,但频谱治疗仪投入大,单次治疗费用高不利于普遍推广,于是本文对中药散外敷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管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外敷组患者内瘘血管并发症改善有效率96.67%高于常规组的83.33%(P<0.05)。提示中药散外敷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管并发症严重程度,对患者的内瘘血管起采用的中药散地榆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敛疮的作用,大黄具有消肿泻热毒、破积滞、行淤血的作用,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痒疗疮的作用,桃仁可以活血祛瘀,冰片可以通诸窍、散郁火、消肿止痛,石膏则可以敛疮生肌、收湿止血,诸药合用,则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血管通路各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并且外敷的治疗方式是通过透皮吸收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对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的改善效果可以更迅速[4-5]。而且中药材取材方便,外用无毒副作用,收费低廉,利于广大基层医疗机构透析患者接受使用[6]。

综上所述,中药散外敷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管并发症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刘双霞,蒋孟利.自制保持筒序贯中药外敷预防动静脉内瘘闭合30例[J].河南中医,2017,37(11):1987-1988.
[2]刘蕾,林芳.喜疗妥联合远红外线治疗血液透析内瘘患者的效果及心理干预[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8):200-201,203.
[3]杨玲,胡大军,闫艳,等.三七粉和多磺酸基粘多糖联合微波理疗预防内瘘并发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5,15(2):114-117.
[4]楼秀霞.中药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2):111.
[5]陆雄,杨洋,候大乔,等.中药复方大黄芒硝散外敷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7):118-119.
[6]马伟,刘珍,蒋艳.采取中药消痛散外敷治疗癌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系统医学,2018,3(23):182-183+1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18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