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患者手术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是目前医学界认知神经科学与麻醉学研究的重点。从临床研究的证据来看,麻醉可以增加或致使老年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特别是近年来研究发现,老年患者术后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症与麻醉有着潜在联系,对于这一现象的研究目前正成为热点。本文主要从引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入手进行分析,阐述了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探讨了麻醉药物及麻醉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预防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韦其邦,谢美纯.麻醉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31,35.
0引言
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轻度和重度,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属于轻度神经认知障碍,是临床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1]。因此,在对老年患者实施手术时,由于其机体免疫力较低,致使其对手术以及麻醉的耐受性较差,所以导致麻醉手术风险有所提升。如果术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不及时给予干预,会导致更为严重的认知异常,因此要在早期阶段给予积极的治疗干预,从而降低重度认知障碍发病的可能性[2]。本文深入探讨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预防及治疗方法,进一步研究改善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的临床措施。
1认知功能障碍概述
1.1认知功能障碍的含义
认知功能障碍这一概念最早提出是在60年代前,认知功能是大脑特定的生理功能,它包括语言、思维、情感等一系列心理及社会行为[3]。认知功能障碍是指由一定因素引起大脑皮层功能与结构异常。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指术前无神经、精神系统性异常,但术后出现理解能力、定向力、抽象思维障碍,特别是出现记忆受损、社会活动功能降低等现象,是术后一种可逆的、急性的、具有波动性的精神紊乱综合征[4]。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主要症状为人际交往、精神活动、认知能力等方面出现障碍,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集中力和记忆力减退、语言理解能力降低、社交能力退化,同时还伴有焦虑、精神错乱等。认知功能障碍是临床麻醉手术后常见的中枢神经性并发症之一,多发于老年患者,发生率较高。
1.2引起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原因
从目前已知的情况看,引起认知功能障碍发病原因主要有[5]:一是外部因素诱发。如麻醉用药、手术创伤、手术与麻醉类型、麻醉深度及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等。二是社会人口因素。如患者的受教育水平、年龄、性别等。三是患者自身因素。如术前脑功能情况、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病史、遗传因素、心理学因素、生活方式、体育锻炼等。以上所有因素中,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手术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麻醉。主要是由于手术创伤致使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炎症反应,而海马功能经过炎症因子即IL-6、IL-1及TNF-a介导产生变化,导致患者出现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
2麻醉致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分析
2.1麻醉药物分子量大小的影响
诱导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关键是β-淀粉样蛋白,其对神经元毒性较大。因为β-淀粉样蛋白不仅能够释放炎性因子,诱发中枢炎症反应,而且也能够抑制与阻碍乙酰胆碱的合成。给予患者实施的麻醉药物,由于其大分子不易通过β-淀粉样蛋白肽链,而小分子易于通过,从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
2.2炎性反应的影响
神经炎性反应会诱发认知功能障碍,因其对神经退行性病变具有促进作用。在围手术期内,由于患者机体会产生较多的炎性因子如IL-6、IL-1及TNF-a等,这些炎性因子在释放进入患者血液中后,促使大脑神经胶质细胞进一步释放更多的炎性因子,从而产生炎症反应,如此往返形成恶性循环[6]。认知功能障碍多发于老年人,是由于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疾病较多,特别是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较多,因此其机体往往都有慢性炎症。这时候如果实施麻醉,就会使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促进中枢炎症因子释放,使得炎症反应加重,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被诱发出来。
2.3中枢胆碱系统紊乱的影响
与人体的记忆功能、注意力以及睡眠有着较大联系的是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属于人体脑组织神经递质类型之一,其分布较为广泛,其中M-胆碱能突触是人类记忆功能的基础。临床常用的七氟醚、丙泊酚等麻醉类药物对乙酰胆碱受体具有一定阻断作用,导致患者认识功能受到影响。可见,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原因,其本身记忆、社交等功能就有所减退,因此在手术麻醉后,对抗胆碱药物敏感性较高,这也是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2.4载脂蛋白E的影响
与神经系统生长发育联系紧密的是载脂蛋白E,它对人体脂质代谢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因此也影响着认知功能。载脂蛋白E共有三个等位基因,实验证明,当发生脑损伤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时,载脂蛋白E水平较高,这在一定程度说明认知功能与载脂蛋白E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实验也证明,如果将载脂蛋白E与阿片类麻醉药物同时应用,二者的协同作用将加快或加深对脑组织更严重的损害。
3麻醉致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措施探究
3.1基本防治原则
目前我国相关专家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基本防治原则主要是[7]:一是在实施手术前,通过排除法将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进行基本的识别和排除,特别是排除AD等疾病造成的认知功能障碍。二是有针对性地严格控制和管理已经明确或了解的高危因素,规避任何可能造成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因素。三是对已经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要采取及时科学有效的措施对症治疗,如通过制定心理治疗方案,稳定患者不良情绪,通过使用药物治疗,缓解患者症状,从而提高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
3.2实施药物治疗防治措施
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主要有[8]:一是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该类药物增强患者体内胆碱能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逐步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学习能力、记忆功能和社交能力,以此达到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其生活水平提高的目的。二是钙拮抗剂。该类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并在脑组织内达到一个高的浓度,从而促进脑组织的血流量的增加,由此改善患者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脑组织。三是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该类药物可以同时促进体内多巴胺的合成释放,从而促进患者认知障碍改善,是确保记忆功能和学习能力的重要神经递质[9,10]。
4小结
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社会老龄化的发展,促使医学领域对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是发病机制的阐明及预警指标的选择,这些研究成果必将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也必将得到更好的治疗[11,12]。
参考文献
[1]张鸭娥.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1):64-65.
[2]王冰杰,李会新.右美托咪定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05):589,591.
[3]刘冬冬.观察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校医,2019(04):311,319.
[4]王洪生.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24):67.
[5]钟世雄,钟桥生,王胜春.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06):106-107.
[6]石金鹏.探讨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对术后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4):51,54.
[7]周晓锋,陈远声,陈丽欢,等.老年骨科患者吸入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9,9(03):92,95.
[8]谢燕.不同麻醉方式(全麻、硬膜外麻醉)对老年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J].系统医学,2019,4(02):23,25.
[9]陈锐,于鸿杰.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改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7):72-72.
[10]江波,陶利军.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麻醉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7(2):157-160.
[11]郭志栋,崔成立.麻醉药物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4):151-153.
[12]赵增秀,张世栋.麻醉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处方药,2016(8):1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