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共8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与身体素质的增强,致力于相关病症不适感的减轻,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慢性病;中西医结合护理;示范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蔡峻.社区老年人慢性病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制定示范研究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260-26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基于此,关于国家所提出的政策医疗机构需要积极的响应,以此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就诊条件,致力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切实提高。现如今,各种慢性疾病在老年阶段频繁出现,如高血脂与高血压等,由此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许多不利影响。因老年人不能科学的认识相关病症,诱发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的可能性较大,进而不利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中西医结合护理作为一种较为全面的护理方式,具有系统性、全面性、个性化,有助于老年人身体状态的改善与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 。现选取 80 例患者进行研究,就选择使用哪种护理方案而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8年03月至2019年03月收治的80例因“脑梗塞后遗症”造成的“肢体活动不利”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男58例、女22例。现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年龄22-74岁,平均(49.5±5.4)岁;对照组年龄23-73岁,平均(49.2±5.6)岁。两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仅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就相关慢性知识积极向老年人科普,采取定期举办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座谈、视频、图片展示等相结合的方式,指导老年人掌握相关知识技能,致力于自身生活自理能力的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在护理过程中指导患者能够按照自身身体条件对情绪进行合理的调整[2]。
1.2.2观察组: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详情如下:
(1)健康教育:定期组织社区老年人积极的参加中西医健康教育讲座活动,引导老年人能够更好地掌握与认识慢性病,保持良好的心态、充满乐观的心态积极的面对疾病;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自身疾病,如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危害、症状、病因等,在此基础上建立社区慢性病管理卡,安排全科医生做好档案的整理、登记与归档工作,便于充分了解疾病治疗与控制情况;督促患者积极的进行复诊,定期进行体检与随访,以便对患者的身体、心理状态进行充分的了解;每月或每个季度至少安排一排健康知识讲座,邀请专家主讲,便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与掌握慢性病的治疗、预防动态,为患者之间提供交流心得的机会,相互鼓励,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3]。
(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于沟通,关于交流方式的选择需要严格按照患者的心理状态,交流过程中对其所思所想进行充分的了解,针对其所存在的疑问耐心的进行解答,致力于不良心理状态的有效缓解。
(3)运动干预:针对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如年龄、性别、生活习惯以及体形等,运动方式多样化,如慢跑、肢体伸展、跳舞、打太极以及散步等[4]。
(4)饮食护理:按照患者疾病情况与饮食喜好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指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易于消化、维生素丰富且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强化营养供给,忌辛辣、刺激、生冷和油腻食物,戒烟戒酒。
(5)中医治疗:采用多种中医方式进行治疗,如针灸和拔罐等,以此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力[5]。
1.3观察指标。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来综合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利用SDS(抑郁)和SAS(焦虑)量表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
1.4统计学分析。关于数据的分析与统计,需借助SPSS22.0软件,P<0.05具统计差异。
2结果
2.1生活质量。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心理状态。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尽管两组评分均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仍然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老年人身体素质不佳,在各方面压力影响下诱发各种糖尿病的可能性较大,如糖尿病、高血脂与高血压等,由此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医疗机构通过全面分析社区老年人慢性病,致力于就医通道的完善构建,能够极大的控制病发率,致力于老年人身体素质的显著提高。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护理,有助于对慢性病主要特征进一步明确,中医侧重于对病症类型进行深入的分析,西医则侧重于围绕诊断结果来研究病发原因,以此关于患者病症可以从不同角度掌握,便于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临床治疗护理方案,做好相关健康教育工作。最后,需要在社区档案中及时录入相关信息数据,将每位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认真记录下来,同时做好临床护理工作,详细记录各项护理指标,便于后今后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6]。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经中西医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且心理状态明显改善,总体效果明显优于仅开展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案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应用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能够极大的改善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雷,李维,罗艺,等.社区老年人慢性病与生活方式调查及分层护理模式构想[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1012-1015.
[2]郭红霞,常志杰,赵丽军,等.护理干预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5):143-144.
[3]代亚娟,谢伟媚,何建冰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6):186-188.
[4]罗茂秋,龙宇,刘红,等.建立“慢性病防控示范区”规范慢性病全程动态综合防控管理[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33-35.
[5]李杭生,管永好,潘玮.永安市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7):97-98.
[6]杨辉,陈娜,ColetteBrowning,等.从澳大利亚护理实践的演变看中国社区护理的发展-澳大利亚护理实践的演变及社区护理面临的挑战[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4A):543-5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070.html